风水故事,朱元璋选钟山为明孝陵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相信风水的人,建都南京后便下令开始修建自己的皇陵。大臣刘伯温几经勘查,认为牛首山和钟山是修建陵墓的风水宝地。他们凿孔穿锁,使牛首山的形势向内朝拱,形成陵墓的护卫,把陵墓修建在钟山。

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可添加公众号鸣一阁了解更多,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古代“风水”要义。

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

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

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自然形成,十分难得。

一天,他正走累之后,就随地坐在一个僧人的墓冢上稍息片刻,随急便问刘伯温道:“你看吉穴在什么地方?何时能够寻到?”刘伯温笑而答道:“陛下坐下之地就是龙穴的正位。”朱元璋一听大吃一惊,急忙站起来说道:“这下面己经躺了一个老僧,你看怎么办?”刘伯温说:“按照礼节,将他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就行了”,朱元璋一听心中很不高兴,说道:“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朕的,朕要用这个地方,为何还要用这些繁文缛节,以礼相待呢?”于是,朱元璋就命人动手挖掘僧人之墓,挖开后,里面有两个瓮,一上一下合在一起,瓮盖上刻有两行大字“XXX年有朱姓掘吾之坟,虽是正主,亦应以礼迁之”,打开上面的瓮,只见老僧栩栩如生,耳长垂至其膝,指甲出奇地长,盘旋绕遍全身,眉毛头发白长闪亮,僧人盘膝而坐,众人无不惊骇,谁都不敢向前。这时,朱元璋才相信刘伯温之话,并设坛拜祭,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僧人移葬在五里之外的山头上。朱元璋就在此处修建了陵墓,命名为明孝陵。明朝皇帝除葬在南京钟山的朱元璋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外,其他的皇帝均在由明成祖朱棣所选定的天寿山修筑陵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