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人与马

鄂温克人,很早分为三大部落,”使鹿部”、“使马部”、“使犬部”。可以说,鄂温克人也是个马背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骑马。马作为交通工具,深受鄂温克人的喜爱,他们宁肯让马老死,也决不轻易宰杀。鄂温克人还善于驯马,青壮年男子汉们,在马群中穿梭,挥舞着套马杆,专门制服性子刚烈的生个子马。

史学者们研究鄂温克人时。也常常离不开其“喜使马、好射猎”的生产方式。有的史学者认为,鄂温克人养马,可能是从蒙古人那儿学来的。

由于本人爱好民间文学,看过和听过很多民族的民间文学,唯独鄂温克民族民间故事中,较为详细地流传着捕捉野马驯马的全过程以及时代特征。民间故事是反映人类童年轨迹的缩影,特别是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更为重视口头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

关于鄂温克人抓“天马”驯化的故事较为广泛地流传在民间当中。传说一位母亲同3个女儿生活,只靠采集野菜度日。有一天她去野外采野韭菜,碰到一位陌生女人,她们俩人互相唠起家常。这位陌生女人问她家中都有什么人,她们都叫什么名字,在家怎么生活等等,而这位母亲也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她:她有三个女儿,大的叫阿丽讷、二的叫额丽讷、三的叫尼丽哈讷等等。

当陌生女人知道这一切以后,便露出真象,把她吃掉了。原来她是“满盖”。满盖吃完这位母亲,又伪装成这位母亲回家。夜里她开始吃三女儿尼丽哈讷,大女儿二女儿发现满盖吃东西,她们也要,满盖不耐烦地扔给她们,她们一摸竟是妹妹的手指,吓得就逃走了。她们逃到一个用七棵活树为架搭起的棚舍上,把梯子也拽上去了。满盖很快就发现了她们。但她笨重又没有梯子,上不去。那活树年年长高,棚架子也随树长高。棚舍已经在半空中了,满盖用牙啃七棵树,啃累了呼呼睡大觉。姐妹俩趁此机会爬下树坐上桦树皮船逃到河对岸。满盖追到河边,求教过河的方法,姐俩告诉她把肚子划破,把肠子拽出来,拴上石头,抱石头过河,她照此方法过河,就淹死了。

姐妹俩采野菜度日,采到野葱,一人吃了一根。便怀孕了。妹妹先吃的,她的男孩为大,取名额乐米,姐姐后生的男孩子,取名叫阿拉米。

额乐米和阿拉米长大后,成为英俊小伙子。他们在梦中梦见一位白胡子的老头,在指点他们去干什么干什么。醒来后,他们按照梦中所指的东南方向走去,走了很久攀上一座大山,看见一个清澈明净的大湖,湖水溢出来,顺山隙漂然而下,十分壮观。他们按照梦中老人的嘱咐,隐蔽起来。突然,从天上降下来三匹马到湖边喝水。他俩悄悄走近马旁,一跃而上,一人骑上一匹马,双手抓住马鬃,双胯挟住马腹。遵照白胡子老人的指点,无论马怎么样尥蹶子,他们都死死骑住不放。另一匹马飞奔回到天上去了。这两匹马,受惊若狂,足足狂叫狂蹶三天三夜,但是在这两个雄悍的小伙子的勇猛驯化下,最后只好乖乖地听话了。

这就是鄂温克人驯服野马的详细记载。它的时代特征是:鄂温克人还处在母系社会时代。母亲只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后来女儿又无夫生了孩子,说明那时是生产力极为低下,只靠采野菜度日,或满盖吃人肉的时代。

阿拉米的母亲病死了,他离开姨和哥哥。不知走了多少天,来到一个牧户人家,牧人家有七个女儿,阿拉米娶了七女儿为妻。牧人家住在大海的一个岛上,对着海水说声“陶克,陶克”海水便结出一条冰路,使马群和牛群过往。故事中还提到岳父家的马群被西方的凤凰精抢走了,阿拉米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把被抢的马群找了回来。

鄂温克人依江河湖海而居,马繁殖多了就把暂时不用的马群,趁天气寒冷的季节,放进海岛和江河的岛屿中去,让马群同野马一样回归自然,过一春、一夏、一秋。待到冬季结冰后,才赶到陆地点数。这种养马放牧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鄂温克人的生活方式时,也曾提到过鄂温克人将暂不使役的马匹放进河岛过漫长的无冰期的养马方式。

鄂温克人养的马又称索伦马,其特征是:“马颈短、头大小适中,额阔耳小,鬃毛蓬短,背平直逐渐及颈,胸阔腹满,尾相当长而稠密,腿相当粗壮,蹄大小适比例。”“这些马毛通常为浅色,相当长,稍有光泽。冬季,因为昼夜经常呆在户外,承受一切气候变化,甚至常常是严寒的作用,使马毛更加蓬厚。这些马以力大非凡的耐力著称。”史禄国描述鄂温克人养马时说:“迁居到河岸上,选择丰美的草地较多的地方放牧,迁徙当中,马多的人只带马群的一部分作为使役,其余马如弱马和孕马赶到大河的某一岛上,留在那里一直到河面结冰,赶到岛上的牲口,悠闲游逛,在覆被高的草地上找到丰富的饲草,很快长膘,恢复冬季驱驰耗尽的体力。”、“如果下大雪,啃啮这种饲草就变得困难一些”,而这些马“十分轻易地用前腿刨开积雪,吃到雪下面的饲草。”

鄂温克人养的马爱吃盐,他们常常在掌上放些盐,伸手叫马:“莫合、莫合。”那些马顺从地聚拢过来,舔盐。有时也常常自动走到窝棚附近,津津有味地舔食尿液浸过的雪。鄂温克人少量耕种,喂马的饲料更为欠缺,在冬天使役任务重、饲料短缺的情况下,喂一些野生动物肉。

在对各种马的称呼上,鄂温克人也有独特的叫法。如叫小马驹为:“诺呼恩”,二岁马叫:“萨匹也勒”,母马叫“格”;“阿迪日格”;“阿塔”等等。对马的颜色称之为:“哲日得”(枣红)、“布日勒”(灰色)、“苏日勒”(白色)、“何以日”(黑色)、“希日格”(黄色)等等。当然,也有一些马的叫法,同蒙古人的叫法基本相似,这是民族间相互交往,文化互相渗透的体现。

鄂温克人在生产实践中还发明了骑马用具。据传,鄂温克人最初用的马蹬子是用木头制作,后来才改为铜或铁的。放马时用“图克吐”(马绊)和“替吉日”(三腿马绊)等都是鄂温克人在养马放牧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本文作者何秀芝 选自《鄂温克研究》1998年1期

来源:鄂温克历史文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