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近亿元的抗旱设施咋不能抗旱

一边是农村庄稼遭遇干旱,面临颗粒无收的尴尬境地,一边是国家近亿元的巨额水利设施投资遭遇打水漂,不能解庄稼的干旱的渴,这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地方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记者在华东一省份中南部某县采访发现,一片玉米地里,有的玉米种下一个多月才刚刚长过膝盖。据当地村民反映,因为浇不上水,等老天爷下了雨,玉米才长出来。据了解,这个县曾先后两次入选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仅2012年,项目投资就达9837.51万元,全部用在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1月9日《半月谈》)

一边是农村庄稼遭遇干旱,面临颗粒无收的尴尬境地,一边是国家近亿元的巨额水利设施投资遭遇打水漂,不能解庄稼的干旱的渴,这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地方党委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兴衰不仅关系着人民的温饱,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旦农业因为水利的原因欠收、绝收,不仅影响农村群众的收入,对农村的和谐稳定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水利建设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满意。

一个县投入近亿元修建起来的水利设施,却不能抗旱,这说明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是存在问题的。当地党委政府一定要对此进行调查,如果牵涉干部腐败,是因为腐败,存在“豆腐渣”工程,水利设施成为摆设,就应该对腐败官员进行依法严惩,让他们付出代价;如果是庸官懒政问题,是因为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让水利设施不接地气,不能造福一方群众,就应该严肃问责追责;如果是当地缺乏维护资金,因为资金问题,造成维护的不到位,就一定要千方百计予以解决,绝不能因为缺钱,给群众生产带来不便。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遭遇干旱,无水灌溉,这一季的粮食作物就会受到影响,粮食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群众的收入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这不但影响当前的脱贫攻坚战,影响农村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影响到乡村的振兴,影响到农村群众的致富奔小康大业,希望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设施这个“明显短板”,千方百计把它补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