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的挑战

Libra(天秤币)可以说是年度热词。在受到打压之后最终会变成扎克伯克家的巨型玩具么?

Libra(天秤币)可以说是年度热词。在受到打压之后最终会变成扎克伯克家的巨型玩具么?《读懂Libra》一书给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这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编者阵容涵盖了政策制订、学术、应用研究和实务应用等各个方面,观点非常有说服力,解读到位且通俗易懂。

Libra的挑战。资料图

Libra是数字货币。在全球拥有27亿用户的Facebook声称“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未来的数字经济当然离不开数字货币,这是各国政府都心知肚明的事情。Libra的愿景显然让目前国际金融秩序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些国家提高了警觉。在客观目标和主观压力之下,主要国家显然要加快推出自己的数字法币,这就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对于Libra,IMF这种机构也绝不会坐视不理。IMF的降生是“二战”后大国间竞争和妥协的结果。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美元危机时,IMF尝试推出了与主要国家货币挂钩的超主权世界货币SDR,但最终由于难以得到在IMF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支持,无法成为广泛使用的世界货币,只是政府间一种补充性质的官方储备资产。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哪种货币能够成为计价清算货币,取决于货币发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或者霸权地位),以及强大的金融体系。

Libra要想未来占据这个国际经贸计价清算货币霸主地位,现在看来困难不少。尽管Libra成为超主权货币的机会非常小,但依靠其庞大的商业网络,试图取得未来数字经济世界的全球货币霸权,这件事本身就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让中心化的世界彻底变成去中心化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无论是主权货币还是超主权货币,都建立在中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之上,去中心化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是只靠技术无法解决的。基于这个认识,可以确信各国将要推出的数字法币,也一定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很可能只是部分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自由发行和币值稳定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让金融体系依靠自由市场那样的自然均衡机制是不现实的。币值稳定需要依靠中心化的权威机构进行外部干预和调节。无论是加密数字币想成为货币,还是Libra想成为超主权货币,前者的发行方必须有能力统合财政和税收权力,后者是需要一个能够协调主要国家的超主权主体,即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在超主权层面达到统一。货币和财政永远是具有中心化特征的国家制度结构。显然,对于任何私营机构或个人发行的加密数字币,或者Libra协会这类松散的商业组织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使命。

满怀去中心化理想的加密数字币和Libra,都无法避免与主权货币发生直接竞争,Libra将分流、替代一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与后者形成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主权货币的使用量可能逐渐下降,将降低主权货币的调节能力,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Libra发行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其一篮子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效果都可能会被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的影响更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当然,Libra有正面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其中蕴含的普惠金融思想——“希望创造更完善、更实惠的开放式金融服务,人们不论身份、地位、职业、贫富,均可以享受这种服务”。但是Libra实际上未必能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还有一些国家自身条件限制,也会影响到Libra服务效果。Libra要想顺利推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ibra需要满足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各自不同的监管要求,以目前的准备情况看,短期很难符合条件。

区块链技术支持者的“去中心化”理念有进步意义,但是应用过程是缓慢的,这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必须了解和坚持的一条核心准则。数字经济时代的一切都将具备数字形式,资产数字化势在必行,但是对于Libra,没有人能预测它的命运,这是一个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博弈,鹿死谁手或者妥协求存,一切都有可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