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书法专场苏轼《春中帖》《尊丈帖》《啜茶帖》《京酒帖》《令子帖》《 祭黄几道文》《人来得书贴》《获见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春中帖

苏轼《春中帖》页 纸本行书 28.2×43.1cm 约1092年(元祐七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轼启。春中□□□□达,久不闻□渴仰增积。比日履兹馀□尊候何似,眷聚各无恙。轼蒙庇如昨。二哥□,春□□□有书问往还,甚安也。子由不住得书,甚健。会合何时,惟祝倍万保啬,不宣。轼再拜。德孺运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尊丈帖

苏轼《尊丈帖》(右)纸本行书 26.3×1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元祐八年(1093年)

释文:尊丈不及作书 近以中妇丧亡 公私纷冗 殊无聊也 且为达此恳 轼又白

苏轼《京酒帖》(左)纸本行书 26.2×1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京酒帖》 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 行书

释文:京酒一壶送上 孟坚近晚 必更佳 轼上道源兄 十四日

啜茶帖

苏轼《啜茶帖》(左)纸本行书 23.2×17.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啜茶帖》 行书 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

释文: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令子帖

苏轼《令子帖》纸本行书 30.4×2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令子帖》 约书于绍圣元年(1094年)

释文:令子所示 专在意 来日相见 即达之 但未必有益也 辄送十缗 省为一莫之用 患难流落中 深愧不能展毫末也 不罪不罪 轼手启

祭黄几道文

人来得书帖

苏轼《人来得书帖》北宋苏轼书。纸本,纵29.5厘米,横45.1厘米。正文行书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轼再拜”,但未署发信年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轼启:人来得书。不意伯诚遽至于此,爱愕不已。宏才令德,百未一报,而止于是耶。季常笃于兄弟,而于伯诚尤相知照。想闻之无复生意,若不上念门户付嘱之重,下思三子皆不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则朋友之忧盖未可量。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就远业。轼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讳之言,必深察也。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挠乱,进退不惶,惟万万宽怀,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轼再拜。

另纸行书: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

获见帖

苏轼《获见帖》纸本行书 28.2×3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选自台北故宫《蔡苏黄米四家书》册,又称《苏轼与长官董侯札》。

释文:轼啟。近者经由获见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於餘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点去)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