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青岛 | 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刘德:环保哨兵,用青春守护碧海蓝天

从河流、土壤到异味、噪声,他监测着各种环境指标。他日夜奔走,执着于最精准的生态环境数据,只因内心坚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他是奋战在环境保护一线的共产党员,是守护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英勇使者,他就是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刘德。

撰文/©付婧

审校/©于莹

扎根一线,见证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对于从事环境监测现场工作的刘德来讲,每天外出采样乘车跑个上百公里早已是家常便饭。大学毕业后,他将满腔热血挥洒在环境监测一线中,一干就是12年。寒冬里顶风冒雪,河面结冰无法取样,他就徒手破冰取水,冻的手指都无法拿笔填写记录;几十米高的废气监测平台上,寒风吹的整个人都颤颤悠悠,而监测废气的他在镂空的平台上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

他常年参与全市94个地表水重点水体考核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做好跨境断面的涉重金属物质预警监测;监控环境空气,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上升;参与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任务,如实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青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刘德自豪的说。他曾先后圆满完成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环境质量保障,并多次为青岛生态环境监测赢得荣誉。

晴空万里,因你常在

春秋冬夏,在青岛的各个监测点位都留下了刘德埋头苦干的身影。用精准的监测数据守护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刘德最大的心愿。

对于采集样品的过程,刘德总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光要关注样品质量,更要关注采样点位周边环境的变化。”他常说:“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执法重要技术支撑,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对政府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

“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是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是无数环保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谈起青岛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刘德倍感欣慰。每当青岛的空气质量出现波动时,他总能带头爬上几十米高的废气监测平台,以监测人特有的方式确保企业废气达标排放。

以刘德为代表的环境监测人犹如城市环境的“守护者”,晴空万里,只因他们常在。

值守环境安全,拼出“青岛速度”

登高测气、下河取水、田间采土,全市大小河流、企业排污口以及通往各个点位的公路小巷他已经熟记于心,同事们说“刘德是个活地图,和他一起干活,效率杠杠的。”

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他冷静专业、冲锋在前。紧盯事故周边环境的变化,快速设定科学的应急监测方案,实时监测寸步不离。他用行动与责任值守着一座城的生态环境应急安全。为消除市民恐慌、稳定社会秩序,刘德和他的“战友们”时刻准备着!

工作的特殊性也让刘德对环境变化有了极高的敏感度,在把脉全市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他可以做到快速溯源。连续六届参加山东省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比武的工作经历锻造了一名刚强的监测铁人,第二届省应急监测技术比武中,刘德带领的溯源小组沿20多公里的河道科学排查,仅用时51分钟找出了河底藏匿的偷排暗管,在17个地市代表队中第一个完成应急溯源任务返回比武大本营,被省生态环境厅和各地市参赛队称赞为“青岛速度”。

“在处理环境信访监测时,我们也会遇到投诉人的误解和质疑,甚至是威胁和恐吓。”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刘德都能从监测技术的角度耐心的为信访人讲解。“信访问题是信访人的诉求,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开展监测,解决更多的环境信访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通过工作的积累和向前辈的学习,刘德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相继通过省环境监测持证上岗监测、质控、综合三项考核,一人可胜任多岗位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监测技术本领。从业12载,他共参与例行监测5万余个点位,采样20万项次,上报监测数据3万余个。为青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最硬核的技术保障。

但行好事,便莫问前程。真实的环境样品和精准的监测数据是他多年来坚实的“脚印”,更是环境监测人对微笑最美的诠释。他是刘德,用“80”后的热血和执着,守护岛城最美的“碧海蓝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