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不求人”,2.0

黑龙江日报1月13日讯 这是“办事不求人”第二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依法理旧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做到‘办事不求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办事不求人’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拓展延伸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让不求人就能办成事成为新常态。”

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这是“办事不求人”领域在延伸、内涵在丰富、目标在提升、方法在优化,可谓“办事不求人”2.0版!其锚定的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办事不求人”无疑是题中之义。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举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到《省政府关于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制度设计,从“一把手”走流程列出“整改清单”,到“最多跑一次”进行流程再造,剑指上学难、看病难、办证难、办事难等涉及群众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一年来,“办事不求人”扎实推进,打破旧“利益圈”,形成新“责任链”,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看病不求人”“上学不求人”“办证不求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品牌,关键在“政务”,要用责任意识校准权力观念,让为民服务成为政府职能的内核,让恪尽职守成为权力的底色;核心在“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可贵在“持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不断传承。

“办事不求人”,是百姓的渴望与期盼,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落实。正如一些评论指出的,这项改革不能止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还应该向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向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思想文化领域延伸。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转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改进人们的办事习惯,不仅将助力打造一个“办事不求人”的良好环境,也会让中国社会从根本上摆脱千百年来的人情之困。

“办事不求人”需要“过程意识”,更需要不断持续提档升级。当政府工作人员在观念上实现“你来找我办事”向“我来为你服务”转变时,不求人、办成事,就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