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龙城旧闻

龙城旧闻

龙城旧闻——蛇洞山传奇

齐齐哈尔西北110公里的碾子山区,在碾北公路上跨越富拉尔基区、龙江县,是与市中心区不相连接的一块“飞地”。这里山地与丘陵相接,是大兴安岭东坡余脉的一部分,较高的山有大黑山、碾子山、蛇洞山。

碾子山蛇洞山蟒蛇其中蛇洞山最为著名,以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和鬼斧神工的奇石而著称,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蛇洞山位于碾子山区西北,上九里火车站附近的雅鲁河畔,地理坐标东经123°53′45″,北纬47°35′40″,海拔高度384米。

蛇洞山有它自己的传奇故事,因山上有蛇洞而成为名山。山南向阳坡有一石洞,名为蛇洞,山下里许即为雅鲁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蛇洞有两个洞口,南洞口上覆较大巨石为棚,由巨石缝内窥深不可测,黑不见底,洞口内因弯曲,如蛇之咽喉,入之向东北爬行九尺许,逐渐宽敞,再前洞穴渐大,长一丈五尺有余,宽一万二尺,高亦近九尺,四壁凸凹不平,顶端略倾斜,若巨蛇之腹,可容纳三十人而立其间。西北角有一小洞与之相通,深黑莫测,有好事者于小洞燃茅草,烟自南大洞口飘燃而出,可见大小洞口相互通达。

相传清光绪初年,一巨蛇自洞中出,探首雅鲁河饮水,而尾端尚在洞中,其长可知矣。俄人经此筑东清铁路时,蛇自洞中出,俄人见而惊惧,以炮遥击之,不中,蛇怒鼓石,毙数俄人,自是入而不复出。乡人以为神,置石几、石炉于洞口,多往祈祷焉。以是蛇洞渐为世人所传扬,亦曰仙人洞,蛇洞山因蛇洞而得名。清末著名文人魏毓兰得此传说曾载于民国年间的《龙城旧闻》一书中。

1983年黑龙江省开展文物普查的过程中,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会同碾子山文化科,文化馆在碾子山进行文物普查,重点调查了蛇洞山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在蛇洞山的缝隙沉积中,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

这批石器后经中国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专家多次调查,确认蛇洞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1987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蛇洞山遗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蛇洞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报告,经过整理以“齐齐哈尔碾子山区发现的石器”为题,发表在《北方文物》1990年第3期。

1985年5月6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先生,在北京大学芍园宾馆,对蛇洞山的部分石制品逐一认真地作了鉴定。确认这些标本“大部分都有打制或使用痕迹”,并指出“其时代可能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之物”,并指出“这个地点非常重要,希望能组织力量继续工作”。蛇洞山遗址成为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研究的一处重要遗址,丰富了齐齐哈尔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存。

经贾兰坡先生鉴定的部分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古人所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有半圆形石片砍斫器、两面刃砍斫器、尖头小砍斫器,刮削器、石核等。其中大型砍斫器和尖状器,为黑龙江同类遗址中所罕见。这些内涵丰富的石制品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和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及文化传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证据。

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碾子山区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坚持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发展观,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事业并举。蛇洞山由一个乱石山,变成了一个集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光秀丽的风景名胜游览区。蛇洞山是国家AA级风景区。景区由青石崖、蛇洞山、龙峰、佛尔寺及西河园等景观构成。景区内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天然巨石形色各异,形象逼真。青石崖:悬崖陡悄,曲径通幽。恋崖亭耸立于危石之上,倚栏远眺,远山含黛,烟雨蒙蒙,宜人景色尽收眼底。蛇洞山:以蛇洞为主线,周围景观依次为蛇仙坞、大佛净面池、蟒蛇初醒、磐石镌刻、巨蛇盘旋等石景奇观栩栩如生。更有天然大佛“普度众生”,使蛇洞山主风景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龙峰:为景区的最高处,远看如古罗马时代的古堡,近睹似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腾飞巨龙卧于山峦之上,其险、其峻居群山之首。

卵丘:山势平缓、蛇、龟、牛、蛙、犬、鸟等形态各异呼之欲出的奇石,令游人无不称奇,流连忘返。

西河园:雅鲁河水波光粼粼,两岸芳草青青,垂柳摇曳,是游人架舟戏水,垂钓小憩的休闲之地。

佛尔寺:倚天然石佛而建。天然大佛,头像高4米宽3米,酷似如来佛祖,齐齐哈尔佛教协会称其为灵山独有“全国罕见”。佛尔寺端庄古朴,后有莲花峰,块块石瓣如莲花绽放,凌烟飘渺如观音悠悠而至。由六百株云杉组成的巨大的“佛”字,更增添了肃穆和神奇的色彩。蛇洞山一步三景,山峦奇石从不同的远近高低,都会有惊奇发现。当你下山,蓦然回首会突然发现“东方醒狮”就在近前。心里油然升起一个理念,齐齐哈尔的一块“飞地”碾子山区,不正是一尊东方醒狮吗!碾子山在改革开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声中,东方醒狮又重振雄风。

碾子山区委、区政府已经把每年的6月28日,定为“登山节”,集经贸旅游于一体,盛况空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业成为了碾子山区经济发展的生长点。

蛇洞山风景区是碾子山八大风景区之首,也是最具魅力的地方,热忱的山城人们欢迎您到碾子山来。

碾子山蛇洞山龟石

乌裕尔河释怀

乌裕尔河释怀——扎龙情愫扎龙名称的由来

扎龙,原来是齐齐哈尔城区东南22公里的一个村屯,名为扎龙屯,铁锋区扎龙乡政府驻地。这里是一个老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有官兵驻扎,原名扎隆,现在的人口满族仍占50%。扎龙是由扎隆演化而来的,一说为蒙古语地名意为大雁飞来的地方,一说为满语“扎兰”音转,连队或兵营的音译,与龙没有任何关系。1992年出版的《齐齐哈尔志稿·地名志》已经指出,“ 扎隆 演变成扎龙,没有什么龙从天上掉下来,都是译写变化,不能望文生义”。所以说扎龙,不能解释为龙从天上扎下来。又有甚者说丹顶鹤用羽毛往龙身上掸水,龙得以生还回到天上。更有甚者说扎龙是个小伙与明月(明月岛),谈恋爱。明月岛是1983年老省长陈雷起的名字,将泗水岛改成的明月岛。

扎龙于1979年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7年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管理局三十年来的大量工作,和旅游业的发展,扎龙的名字已经驰名中外。作为本地人,对扎龙名称的解释,应当是最具权威性的,切不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

扎龙是齐齐哈尔对外的一个窗口,代表着齐齐哈尔文化档次,事关重要,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扎龙与龙无关。

齐齐哈尔地名多为满语、蒙古语、达斡尔语,汉字只是标音,不能从字面上去解释少数民族语言的原义。

现在扎龙已经演变成自然保护区的代名词,同丹顶鹤一样齐名,名气很大,对扎龙名称的解释一定要慎之又慎。

初到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由于国家文物局同上海辞书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中国名胜辞典》,黑龙江推荐的条目中便有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撰写条目,我们必须亲去扎龙实地考察。1979年12月,一个冰雪覆盖的日子,我们先与林业局局长王贵联系,由张启超同志开着212吉普车,同行的有彭震、娄锡胜,还有筹备建保护区的一位同志。这是一次艰难的旅行,路不好,还要在扎龙湿地的冰面上行驶一段。在冰面上夲来就没有路,一眼望去已经有几台胶轮拖拉机,扎进了终年不冻的“清流”里动弹不得。我们像躲地雷一样百般绕行,来到了塘土岗子。

保护区管理局一无所有,我们先看了当地农民老徐从像羊圈一样的棚子里放出来八九只丹顶鹤,拍了几张鹤的照片,算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零距离的同鹤接触。

在暂借的两间土房里,用管理局同志在城里带来的一块肉和豆油,还有当地的小杂鱼,经过大锅里,柴草的烘烧,成就了两道菜。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鱼,不刮鳞、不开膛,记得也蛮好吃的。冬天天黑得早,不到四点钟天就暗了下来。我和张启超跟着老徐乘吉普车在荒野里转了一圈。张启超是个好猎手,身背一杆猎枪,大概是想露一手。因为天冷风硬刚下车我就准备回到车里避风。我上车砰的一声关了车门,他们二人喊我下来,我只得又从车上下来。只见张启超一手端枪,另一只手拎着一只兔子。刚才那样砰的一声,其实不是关车门声,是打中兔子的枪声。我见有收获也有了兴致,便也随着他俩跑进了野地。顷刻我就发现了我前面十几米有一只野兔子,我撒腿就追,兔子并不远逃,反而掉头迎面向我跑来,从我胯下一个冲刺,等我回过头来,早已没了兔子的踪影。天快黑了,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遭遇了五只野兔,有两只被我们猎获。如此收获,一是张启超的枪法好,更重要的是老徐知道什么地方有兔子,端了兔子的老窝。

天黑路又不好走。我们急忙谢过了老徐,沿着来时的车辙,不敢偏离半寸,星夜赶回了市里。那两只兔子成了我们元旦餐桌上的佳肴。

我用海鸥4A拍的雪地里鹤的照片,可能是齐齐哈尔最早拍的鹤的照片。扎龙自然保护区也编入了,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

扎龙和乌裕尔河

扎龙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自然保护区,面积2100平方公里。处于乌裕尔河尾闾,有广阔的河湖水面和芦苇沼泽湿地,蕴生着广泛的浮游生物、水生湿地植物。为昆虫、鱼类、各种鸟类和禽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繁衍生息的良好自然环境。

乌裕河形成于距今1.5万年的第四纪全新世,原是嫩江的一条支流,其下游即今塔哈河。

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坡的山前台地的沼泽湿地中。源头海拔418米,干流由北东斜向南西,流经通北、北安、克东、克山、依安、富裕、林甸、齐齐哈尔等八个市县。经齐齐哈尔的东汗潭后漫为沼泽,全长576公里。

由于受晚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松嫩拗陷大湖盆沉降的吸引和嫩江河道不断西移的影响,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河道由今富裕县城东南,折向南流注入湖盆与塔哈河分离,成为独立于嫩江水系的一条内流河。但遇有洪水,乌裕尔河又由塔哈河排入嫩江,又可经杜尔伯特连环湖流入嫩江,因而形成乌裕尔河与嫩江时断时连的关系。乌裕尔河干流进入东汗潭的前一段,河道尚清楚,长约35公里,因发音不同,当地人误把乌裕尔河称为“五眼儿河”。入东汗潭后河道隐没于湖沼苇塘,沟汊纵横,形成面积广阔的芦苇沼泽。扎龙就是这2100平方公里,一望无际的湿地。1987年扎龙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然后才能成为鹤家乡。保护鹤等鸟类和水禽,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本,而不能本末倒置。扎龙是乌裕尔河的尾闾,乌裕尔河下游漫侵成为湿地。乌裕尔河是扎龙的源头,保护扎龙湿地,要着眼于整个乌裕尔河水域的综合治理。乌裕尔河流经的八个市县,要齐心合力保护好乌裕尔河水域。如果没有乌裕尔河,就不存在原生态的扎龙湿地。保护好乌裕尔河水系、保护好扎龙湿地,才会有鸟类的天堂,才会有鹤家乡。皮若不存,毛何附焉。

乌裕尔河和古夫余国

嫩江水系孕育了北方民族,乌裕尔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为禽鸟繁衍生存提供了天然场地,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乌裕尔河流域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老先民就开始了渔猎生活。新石器时代出现著名的昂昂溪文化,渔猎经济的繁盛,成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基石。大约在距今三千年左右,马背民族又在这里再创了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辉煌。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以江河为依托,有着广泛的分布。考古发现的著名地点有讷河二克浅、依安乌裕尔河大桥、富裕小登科、林甸牛尾巴岗、杜尔伯特官地、泰来平洋、肇源白金宝等地。

乌裕尔的名称源于北方民族,来源于夫余,为夫余二字之合音,秽之慢读。以后金代的蒲裕(即乌裕尔)、乌裕尔源于夫余己成史学家们的共识。夫余的名称在西汉时期己见于记载,也称“凫臾,东方国名,即夫余也”。夫余是秽貊后裔,东明王南下联合秽人建国始有夫余。《中国历史地图集》指出:“北夫余地似在今齐齐哈尔以北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东明是北夫余橐离人,也称北夷橐离。北夫余橐离人南下联合秽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北方民族地方政权。北夫余源于乌裕尔河流域,南下立国扩展到松嫩平原的广阔地带,松嫩平原孕育了夫余文化和夫余国。夫余源于乌图腾崇拜的部落,公元前2世纪,夫余建国,国有君王,夫余继承秽貃,农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种五谷、养牲畜、有名马、以金银为饰,夫余“其国殷富”,丁口滋盛,以员栅为城出现了早期的城郭。奴隶不计算在内有人口八万户。夫余是属于汉朝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管辖下的一个奴隶制的地方政权属玄菟郡管辖。夫余在历史上存在了六百多年,完成了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制社会的演变。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还有历史传说,都充分说明了嫩江中、下游和乌裕尔河流域是北夫余的发祥地。夫余人在松嫩平原创造了具有草原民族特色的青铜时代文化,精湛的制陶工艺,成为中华文明中的奇葩。在种类繁多的陶器中,以陶鬲、陶豆和红衣陶为代表的夫余文化,广泛的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广大地区。黄褐陶普遍带有梳齿几何蓖纹、错对三角纹、仿动物纹。陶器更有素面磨光和仿皮囊壶。红衣陶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一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铜器均为工具和装饰品,铁器已经开始出现。夫余文化已经由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迈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重大进步。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松嫩平原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乌裕尔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北方民族的生态文化。1979年12月拍摄的丹顶鹤乌裕尔河川流不息的流淌了一万多年,这其中包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北方民族成长的历史。扎龙是乌裕尔河的许多精彩中的一部分,时光的隧道展示着自然和人类生存的多彩。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破坏了,人类无法生存,鸟类当然也不复存在。扎龙的自然环境,不如1979年初建自然保护区的时候了。我们花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没能完成环境的保护,功夫都下在了鹤的身上。乌裕尔河老了,扎龙也老了,老龄河还能焕发青春吗?当乌裕尔河,扎龙湖春风满面的时候,我们不会担心会不会有满天飞鹤。

作者傅惟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