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村的“花椒缘”

在龙头山,漫山遍野都是花椒树。记者 包涛 摄

■■■

“十年九旱,无灾不成年。”这是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的真实过往,村民们世代在长满石头的旱地坡地里刨食吃,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穷则思变。2000年,时任龙头山镇光明村村支书的谭德军根据地理条件,带领村民种植花椒。

■■■

光明村村民正在采摘花椒。鲁甸县委宣传部 龙江 摄

“粮食种出来能吃,花椒种出来卖不掉怎么办?花椒三年才挂果,这三年我们吃什么?”面对村民提出来的两个最核心问题,谭德军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等30多人乘火车到重庆观音桥考察市场行情后,大家心里才有了底。

同时,谭德军向县里争取了900亩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种植花椒的农户每年一亩地可按260斤粮食、40元教育附加费进行补助。

“三年时间,既解决了村民口粮‘挂空挡’问题,又解决了孩子读书的部分费用,大家的积极性开始被调动。”谭德军说。

不久,光明村掀起了一股花椒种植热潮。

刚采摘下来新鲜花椒。鲁甸县委宣传部 龙江 摄

截至2019年底,光明村900亩花椒种植面积飞速发展到13000亩,光明村人均收入从680元提高至8330元。谭德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被大家称为“花椒支书”,哪怕现在他已任职龙头山镇副镇长,但村民们还是习惯叫他“花椒支书”。

对光明村人而言,花椒树既是“致富树”也是“救命树”,地震袭来时,在山上采摘花椒的上千人幸免于难。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到鲁甸“8•03”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叮嘱全力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大力发展产业。

椒林鸡养殖基地。记者 包涛 摄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催奋进。

5年来,鲁甸县大力扶持花椒产业,使其成为鲁甸灾后重建、脱贫攻坚路上的有力支撑。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光明村重建了2121间房,总投资约3亿元,仅群众就自筹了1.6亿元,花椒产业功不可没。

谭德军跟记者分享他的“花椒故事”。记者 熊强 摄

每年花椒上市的季节,重庆、四川等多地商人前来鲁甸收购花椒,产销两旺的龙头山“花椒夜市”经过发展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买卖双方在“花椒夜市”上讲价。鲁甸县委宣传部 龙江 摄

“现在我们全镇58485人。村村有产业支撑、户户有增收项目、家家收入皆达标、人人吃穿不愁,做大做强了花椒产业,请总书记放心。”谭德军说,种植花椒树前,光明村村民穿“钉钉鞋”“麻布衣”,吃玉米土豆,交通运输工具是驴和马;如今,很多村民家里有“三张车”,分别是摩托车、小汽车、“斗斗车”(拉粪用),吃上了优质的东北大米。

“椒林鸡”。记者 熊强 摄

在位于黄家林社的鲁甸县万杰种养专业合作社,花椒树上已无一颗花椒,一群“椒林鸡”正在花椒林下咕咕作鸣。通过“合作社+基地+支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肉质鲜美的“椒林鸡”“飞”出大山成为城市人餐桌上的美味。

回望过去的5年,光明村的花椒种植是龙头山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至2019年,龙头山镇花椒种植面积从不足2万亩发展到6.8万亩,花椒年产值从2.3亿元增加到3.8亿元,花椒这把“金钥匙”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大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