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与宁津县大柳村的来历

文|张居明

山东省宁津县城北十公里,有个大柳镇,大柳镇坐落在大柳村。大柳村背靠249省道,村旁绿柳环抱,一条乡镇公路穿街而过,似一条玉带缠绕在村子中间,把村子分成南北两段。所产名吃大柳面,在京津冀鲁等地早已闻名远扬!所以人们对“大柳”二字并不陌生,但对该村的来历却少人知晓。

据史料记载,宁津人大部分都是“燕王扫北”后,从山西洪洞、山东即墨、北京密云迁徙而来,唯独大柳村全是本地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靖难之役”说起。

1399年燕王朱棣在燕京(今北京)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向南进发。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座州城。唯有到了德州的地界时却遇到了德州军民的共同抵御,久攻不下,损失惨重。

宁津当时虽不隶属德州(当时和吴桥、庆云同属河间府管辖),但却是攻取德州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当朝皇帝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由于从小因受儒家思想教育比较重,生性懦弱,又值年轻,听说他四叔燕王朱棣连克数座州城,马上慌忙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兵部尚书齐秦独揽朝政,派开国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百万大军组成护国军进驻德州,阻击靖难军南下金陵。

在一次战斗中,护国军把燕王朱棣团团包围在一个狭小的地界,直杀的靖难军七零八落,丢盔卸甲。眼看就要把燕王朱棣活捉,突然刮起了一股旋风,直刮得护国军将士睁不开眼。朱棣惶惶如丧家之犬趁机而逃,其狼狈的样子真不亚于曹孟德败走华容道!

风过天晴,朱棣一个人被追至大柳村。他单人独骑在前边狂奔,后面护国大军苦苦追赶!

“活捉朱棣!赏金十万!”喊声响彻云天!当耿炳文的兵将追至朱棣只有一箭之地时,前面突然出现一大片柳树林,朱棣钻进柳树林后,立即从马上窜到了柳树杈上,让战马引走了追兵。待追兵散后,朱棣从树上下来跑到村中躲避。当他进入一农户后,追兵也赶来村中盘查。他急忙向农户借来一身脏衣服穿在身上,把头发弄乱,用锅灰涂抹在脸上,刚刚装扮完后,护国军就来到了农户搜查。

他们问农妇这个人是什么人,农妇随口回答:“孩子他爹,疯子”!一军官看了看朱棣,突然指着他说:“你不是疯子,你是燕王朱棣!”。

朱棣对于装疯卖傻早已轻车熟路,当初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准备起事。表面上白天和疯子一起争食,暗地里却广纳贤才共谋大事,扮起疯子惟妙惟肖。他嘘嘘两声说:“对!对!我就是阎王,黑白无常听令,马上去捉拿玉皇大帝!”然后手舞足蹈起来了。

搜查的军官心有不甘,他又心生一计。抱起地上三四岁的小孩问:“这疯子是你什么人啊?”农妇心有一慌,朱棣也差点吓出冷尿!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谁知道孩子的一句话让他化险为夷。孩子指着燕王用稚嫩的语气说:“臭粑粑,粑粑臭。”

这个军官以为孩子说的就是他爹很脏的意思,不再多问。等追兵散去,燕王脱下脏衣服,这才发现一些蹊跷。看着农妇四十岁左右,可脸上却过早的写满了沧桑,更让他奇怪的是,这农夫抱着一个大孩子,却领着一个小孩子!他不解的问这农妇:“大嫂,这个小孩子不是你亲生的吧!”农妇回答:“这位军爷所言恰恰相反,这个小的是我亲生的,而抱着的是我夫和前妻所生,我的孩子再苦也有他的亲娘在身旁,而这个孩子的亲母已经不在人世,我要让他始终感到有娘亲在身旁!”

燕王听后,心理一震,这世上竟有如此贤德之人,他日后再来犯北,若错杀了他们,天地不容!!

他对农妇说:“大嫂,我告诉你个秘密,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日后若有我军再来,你就在门前插一柳枝,可保全家性命无忧!”话没说完,其子朱高熙已带援军赶来救驾。

经过三年苦战始终没有攻下德州,朱棣只有绕道镇江,越过长江天险,直捣金陵。

燕王当上皇帝后,挥师北伐,开始了史上有名的“燕王扫北”进行了疯狂的杀戮,那可真是十里不闻鸡鸣,百里难见犬奔,村村无炊烟。

那位农妇在大军来犯之前,把这个门前插柳的秘密,告诉了四街乡亲。“户户插柳,人头可有”、“门前有枝柳,全家性命有”也成了孩子们的童谣。村庄的名字也就变成了插柳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演变,渐渐的“插柳”也就变成了大柳,这就是大柳村的来历,它源自一位农妇的仁德义举,是她拯救了这个村子。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