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保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6亿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增长5%,外贸出口293.7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深入推进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坚决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狠抓项目工程落地,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面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了雄安新区周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1+N+1”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津石、京雄高速和容易、安大建材通道加快建设,雄忻和京雄商高铁、石雄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南拒马河防洪治理、白沟河治理、张北—雄安输电网等重点保障工程开工建设。全面加强与京津、雄安、深圳的务实合作,京津保合作项目421项,深保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144家,易县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华讯方舟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河北京车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8个月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保定速度”。

(二)深入推进三大攻坚战,紧扣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以决战思维求突破,脱贫治污赢得新胜利。

脱贫攻坚取得关键进展。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5.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涞源、阜平通过省贫困退出验收。全市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38.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5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9%下降到0.09%,110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阜平食用菌和硒鸽产业扶贫、涞水旅游扶贫、丰台—涞源协作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典型案例。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以“不让一滴污水入淀”的责任担当,启动实施了总投资60亿元的67个重点生态治理项目,鲁岗污水处理厂、府河主城区河道清淤等64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扩容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35个,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150万吨/日、增长15%;242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管控,9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实施生态补水8.3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入淀水质明显改善。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强力开展散煤、扬尘、油品、散乱污企业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实施“双代”工程13.6万户、累计完成115.7万户,推广洁净煤取暖72.9万户,关停取缔黑加油站点498个,淘汰中重型柴油车4800辆,清理散乱污企业267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较2018年下降6.3%、10.77%,较2014年下降47.85%、55.04%,创有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成绩,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目标提前一年完成,首次退出168个重点城市后10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6天,比2018年增加16天,比2014年多112天,实现6年连续增长;重污染天数24天,比2018年减少6天,比2014年少80天,实现6年连续下降,雾霾天气已不多见,蓝天白云已不稀罕。风险防控扎实有力。制定实施防范化解方案和应急预案。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化解隐性债务37.8亿元,政府债务处于绿色安全区间,金融系统运行稳健。同时,大力整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立案168起,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风险点,稳妥处置涉房涉众上访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和动能转换,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主导产业变强。积极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8.7%,高于全省29.4个百分点。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州整车制造项目竣工投产,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习近平总书记、普京总统亲自出席新车下线仪式,成为保定汽车的新荣耀。超前布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第23届国际被动房大会首进亚洲、亮相中国、落地保定,拉开了被动房产业大发展的新序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中医药等一批现代产业集群,正在保定蓄势待发,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经济结构趋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快递业务量增长52.3%,居全国城市第27位,比上年前移7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0%以上。县域经济活力增强,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达到8个,高阳毛纺织产业被纳入省智慧集群建设试点。全市民营企业达到4.18万家、个体工商户24.37万个,完成营业收入7068.8亿元,实现利润552.7亿元,分别增长9.12%、6.62%。创新动能更足。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改革任务顺利推进,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果丰硕,建成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267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23家,总量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36家、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231家、达到8979家,专利授权5838项、发明授权671项,获国家专利奖2项、省专利奖10项。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7%,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四)深入推进城乡建设发展,聚力抓好专项整治,持续理秩序补短板解难题,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

城市环境持续改善。集中实施了一批城市主次干道改造项目,完成了主城区14条道路24公里市政改造工程,完成“四网”(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雨污分流工程近120公里。乐凯大街南延至南二环顺利通车,转体斜拉桥的跨度、吨位刷新了世界同类桥梁纪录。主城区交通治堵、市场治乱工作取得新成效。县城建设“新三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5”专项整治扎实有力,排查整治违建别墅问题75个,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52个,整治违法违规采砂问题43个,整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54个,整改违法违规用地1.3万亩,“一区三边”专项整治拆违1175万平方米,城乡建设管理在严规范、理秩序中得到加强。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发展,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193个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7个县被命名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总数达到13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改厕22.3万座,5108个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定兴跻身国家级园林县城,易县入围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清西陵成功创建5A景区,阜平骆驼湾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竞秀区大激店村、涞水百里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宜居乡村展现新风貌。持续加强国土空间绿化,人工造林67.15万亩、封山育林30.3万亩、森林抚育38.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我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五)深入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改革任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深入推进,492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由8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推行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减到50个工作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企业获得实惠59.4亿元。161项省市改革年度任务全部完成。扩大招商引资,成功举办中外企业家创新合作发展峰会、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积极参与廊洽会、厦洽会等经贸活动,签约项目40项,拟利用省外资金265.5亿元、境外资金6498万美元。强化金融支撑,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376亿元、存贷比60.4%,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65亿元。实行银企精准包联对接,41家银行为268家企业融资71.4亿元。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2家,直接融资74.3亿元。

(六)深入推进惠民工程,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民生事业迈出新步伐。

全年民生支出603.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2%。20项省民心工程全部完成,49项惠民事项完成43项、基本完成5项。城镇新增就业9.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3%。持续推进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42所、在建学校34所。1543所小学开展了校内课后免费托管服务。改造老旧小区300个、农村危房3393户,保障性安居工程租赁补贴发放1321户。医保降费率、降基数,累计为用人单位减负18亿元。54家医院与京津83家大型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惠及保定人民。文化体育事业又有新发展,成功举办2019关汉卿戏剧节、第12届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全市首届冰雪运动会,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全覆盖,保定一中女子足球队荣获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五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河北农大教授孙建设、涞水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一批杰出的古城儿女为保定增光添彩,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科学民主施政,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政治建设得到强化,主题教育焕发的激情热情,正在转化为保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开展“讲政治、转作风、强责任、抓落实”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分级分类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开展重点工作问效擂台赛,实行电视问政,倒逼责任落实,激发干事动力。配合市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护航引领改革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468件国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强化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等重点专项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41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万起,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开展八个方面“百日攻坚”行动,圆满完成70周年国庆大典等重大安保任务。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我们也清醒看到,保定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群众身边的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还没有解决好。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个别指标完成不理想,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有效投资后劲不足。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生态治理任务依然很重。生态环境质量与发展要求、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白洋淀上游生态综合治理亟待加强,还需要探索新路径新机制。民生领域短板还有不少。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建、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涉房涉建信访、非法集资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好。发展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市场化观念滞后,思想解放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不到位,还有群众和企业不满意的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引领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有些部门和少数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担当作为不够,作风不严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二、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从发展形势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交织,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

从发展机遇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环境工程落地开工,对我市的投资强度加大,重大机遇利好持续叠加。

从发展态势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京车造车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百度、中国信通院等一批高端资源要素快速涌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实力和水平整体跃升,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壮大,区域性产业优势正在强势聚集。

 从发展潜力看,保定深度嵌入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与雄安新区水乳交融,是京津产业转移的承载地,也是南资北移的桥头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瞩目,正成为客商跻身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投资热土,战略地位、品牌魅力进一步提升,蛰伏着不可限量的巨大发展潜力。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对保定给予了巨大关心和厚爱,给我们注入了无往不胜的信心和动力;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对保定发展高度关注,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支持和帮助,对我市提出的“当先锋、作表率、走在前”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激励。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坚实后盾和强大支撑。

新的一年,必须讲政治、守初心、担使命,必须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必须推改革、扩开放、抓创新,必须防风险、补短板、守底线,必须重协调、优生态、惠民生。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和市委“1+9”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环境支撑三大主体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持续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如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力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完成省定任务。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推进“三创四建”活动,重点在十个方面下硬功夫。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下硬功夫。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投资、促消费、增活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强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积极引进高质量、高效益、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项目。初步安排省市重点项目334项,完成投资553亿元。持续推进河北京车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深圳高新科创产业园、中电科涞水产业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科技园、中国信通院保定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鼓励支持建设夜经济商圈、步行街和特色街区,创建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店,壮大老字号企业规模,加快布局港货精品店、进口商品直销店。积极构建新技术支撑、新业态引领、新模式广泛应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信息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热点。落实电商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让更多的优质商品进农村、特色农产品进城市。推进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农兴智慧冷链物流、泰通国际物流、汇通图腾国际物流等一批支撑项目,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深化企业帮扶,落实“两破解、两强化”,聚焦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减停产企业,开展“工业巡诊”和“一对一”重点包联帮扶,推进市场秩序整治、诚信体系建设和专项清欠行动,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帮助传统优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力促做大做强,焕发老工业基地新活力。强化政策支持,落实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继续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民企阵列。制定市、县两级优秀企业名录,对优秀企业重点保护、优先扶持。落实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实施精准差别化环保管控,坚决做到“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让企业轻装上阵。关心支持企业家成长,当好企业服务员,构建和巩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二)攻坚冲刺建小康,在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上下硬功夫。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进扶贫脱贫防贫机制落地见效,巩固提升扶贫成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确保决胜完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攻坚克难,剩余0.58万贫困人口上半年达到脱贫条件,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加强拆旧复垦、“两区同建”、就业培训、社区管理,让新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聚焦国家、省考核反馈问题,抓好整改落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做到脱贫过程扎实、结果可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扶贫信息体系,用好大数据监测平台,形成精准抓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落实体系,着力推进“两衔接三提升”,聚焦重点群体,强化脱贫攻坚与社保救助政策衔接,形成落实保障政策的长效机制。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以精准利益联结为核心,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形成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完善帮扶责任体系,明确刚性指标,量化重点任务,形成落实帮扶责任的长效机制。

补足小康短板。坚持城乡统筹、适度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巩固扶志扶智成效,做强城乡就业创业平台,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引导,强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造血功能。坚持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做强特色农林、绿色能源、旅游休闲等12项扶贫产业,拓宽消费扶贫、农村电商、家庭手工等脱贫路径,努力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协同发展提质量,在与雄安率先联动发展上下硬功夫。

着眼加快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强化对接合作、产业承接和配套建设,在协调联动中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配合做好京雄商、雄忻高铁和京原电气化改造工作,推进R1线延伸至保定东站以及雄石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建设,容易、安大建材运输通道主线通车,津石高速年底前通车,京雄高速、荣乌新线主线完工,织密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打造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保障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张北—雄安输电网、南拒马河防洪治理、白沟河治理等工程建设。抓实雄安新区周边协同发展区管理,做好雄安周边绿化工作,持续推进环雄安500米生态林带和成片森林建设,打造环雄安高品质生态衔接带。

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深化京津对接合作,统筹县(市、区)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完善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集中打造一批定位清晰、功能齐全、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承接平台。做大做强中德节能建筑产业园、深圳高新科创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省际合作重点园区,提升园区能级和服务水平。对接河北自贸区特别是雄安新区和大兴机场片区政策,在航空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协作,加快融合发展。

(四)转型升级上水平,在集聚优势增强动能上下硬功夫。

打造产业集群凝聚新优势,做强存量增加新实力,创新增量增添新动能,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做强六大产业集群。着眼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依托天威保变、国电联合动力、四方三伊、宇能电气、英利、鼎阳电力等龙头开拓新能源应用终端,依托乐凯新材、同光晶体、通美晶体、中创燕园等龙头提供新材料支撑,依托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深圳高新科创产业园、风帆产业园、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等龙头建立信息技术纽带,升级电谷产业链,打造电谷产业集群。做强以长城、立中、凌云、中兴为龙头的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板块,以河北京车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板块,以涞水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为龙头的新能源公交车板块,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聚集行业优势,打造车城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船重工、中航向阳、天启通宇、维尔机电、巨力索具、标正机床、亦庄·众联机器人、玄云涡喷动力、赛为直升机等龙头,做强中关村智造大街,打造高端智造产业集群。依托奥润顺达门窗和被动房、晨阳水漆、三棵树环保漆、顺安远大装配式建筑等龙头,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依托安国中药都、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河北未名保定通天河生物经济产业园等龙头,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旅发大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大平台,构建京津保旅游大格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发展壮大25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安国中医药、白沟箱包、高阳纺织等1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特色产业成区成片、成链成群。加快西部山区县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一批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魅力旅游名县。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培育壮大县级财源,争取多上大项目、好项目,叫响“产业立县、项目强县”。

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强化协同创新,用好中关村、中科协、中科院、深圳等创新“发动机”,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保定孵化转化。充分发挥驻保高校、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主动对接中科院半导体所、电工所等高端创新资源,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制定实施专项科技计划,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以大学科技园、支点创业基地、3S双创社区等科技孵化器和创新园区为引领,提升我市创新创业水平。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技改革创新政策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包容、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把更多的“保定制造”变成“保定创造”。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让创新创业成为时尚追求,让创新文化厚植保定大地。

 (五)标本兼治优环境,在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上下硬功夫。

坚决当好首都和雄安新区生态“护城河”,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持续加强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强化白洋淀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在完成2019年重点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再启动66个项目。推进主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庄污水收集处理。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新建、提标改造1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抓好傍河村庄和环雄安22个乡镇污水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编制重点河流、湖库、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一亩泉河等4条河道清淤整治,加快推进5个县(市、区)21个河道村庄防洪整治工作,完成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任务。对入河排污口和排污企业加强监测管控,确保有水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入淀水质持续改善。

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平原地区实现“双代”全覆盖,山区洁净煤托底、保持散煤“清零”。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实施燃油、生物质锅炉升级改造,推进水泥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扬尘管控,加强重型柴油货车、工程机械污染治理,保持秸秆、垃圾禁烧高压态势,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落实企业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别化、精准化管控,提高数字化监管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10名。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评估,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沿河流域、农业养殖、工业园区用地等污染防治,完成清苑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全市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

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建设,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提升高铁、高速公路两侧林带绿化标准。完成造林70万亩,巩固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六)提升品质塑形象,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品质内涵,理秩序解遗难,定标准提品位,彰显古城魅力,建设现代新城。

持续加强城市建管。加快补短板,推进市区主次干道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长城大街、阳光大街等30项路网工程。推进集中供热、雨污分流工程,实施鲁岗公园、东三环绿化等14项绿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164个老旧小区。加速理秩序,深入开展马路市场、停车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社区,落实新建小区邻里中心、社区用房、教育设施等配套建设,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做好“城市双修”,对基础设施、城市天际线、城市立面、城市色彩等统一规划设计,重点打造“城市客厅”、城市森林以及地标性建筑,彰显城市魅力。做好“古城”文章,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工作,抓好淮军公所修缮等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谋划启动西郊工业遗址公园项目,改造提升老城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承历史记忆。打好“文化”牌,谋划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定段)规划建设,推进市区“四馆”和县城“两馆一站一中心”建设,提升文化品位。

持续推进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土地、矿山、地下水超采等6个重点领域清理规范,依法依规整治到位。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综合治理,打造恢复治理标杆。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变相预售、炒楼房、炒地皮等不法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让老百姓放心买房、安心住房。

持续构建城镇体系。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接雄安新区做好综合交通、总体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多规合一的保定全域“规划树”,加快空间治理由指标管控向质量管控、功能管控转变。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推进主城区与新三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优化事权和财权,赋予县(市、区)和开发区更多自主权,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力。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完成县城建设27项指标任务,统筹抓好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新三个一”建设,打造一批亮点工程。满城、阜平、顺平、蠡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底建成,提高城乡垃圾一体化治理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县城),打造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微中心”和特色城镇。

(七)振兴乡村重实效,在补齐“三农”短板上下硬功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抓结构调整。以科技为支撑,以绿色为方向,提质量、塑品牌,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保障粮食安全。落实“一减四增”,按照“两区两环一廊”的布局要求,突出产业化龙头、示范片区、地域品牌建设,调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调增蔬菜、水果、苗木、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确保完成60万亩调整任务。鼓励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计划,抓好西部山区百万头生猪基地建设,落实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抓三产融合。加快产业化经营,有效对接京津、雄安市场,支持23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新发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创建一批省市精品园区。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每个县打造3—5个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深化5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创新示范样板。加快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抓人居环境。高水平做好村庄规划,建立乡村规划审批体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加强用地管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高标准推动农村“双基”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促进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空心村”治理。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实施一批“三区同建”项目。统筹“四村联创”“三生提质”,打造30个示范区、600个示范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八)优化环境增活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硬功夫。

坚持刀刃向内抓改革、眼睛向外促开放,激活发展潜力,释放市场活力,提升发展动力。

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深入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促进财政资金杠杆化、政府资源资本化、政府项目市场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上档升级,将新市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政务服务新名片。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招商成效。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京车轨道交通、被动房、中国信通院5G、涞水新能源公交车等主导产业,广泛寻求合作,引进一批重点项目;突出园区招商,发挥中关村创新中心、深保园、中船重工海洋装备产业园、中日智慧产业园、中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的主体作用,吸纳更多高端高精项目落户。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廊洽会、中国—中东欧论坛等重点经贸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央字头”“京字头”“深字头”企业的交流合作。发展对外贸易,突出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更多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培育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推进白沟新城国际物流港、京津保国际智慧港、新发地国际食品贸易港等项目建设,支持长城汽车、四通新材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利用全球资源,加快做大做强。

强化人才支撑。深入落实“1+N”人才政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技能人才提升行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项目+人才”的捆绑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线上+线下”的招聘引才,让人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同步集聚。组织开展“校园行”“企业行”活动,让更多大学生留在保定就业创业。探索试行“人才房”等政策,在人才落户、工商税务服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全要素服务,让他们安心生活、放手创业,把保定打造成科技创新人才家园。

(九)倾心尽力惠民生,在努力满足群众新期待上下硬功夫。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民生需求,办好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好事。

稳定扩大就业。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就业促进工程和就业孵化提升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失业动态监测,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抓好治欠保支工作,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现欠薪问题动态清零。

完善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保覆盖规模,持续强化低保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制度,全面提升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养结合,新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培育星级养老机构10家,改造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2家。聚焦特殊群体,做好儿童福利、精神卫生服务、救助管理工作,筑牢特殊人群生活救助管理“安全线”。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水平。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错位发展,以唐县、博野、蠡县、望都、顺平五县为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整合,增强办学活力。支持高等院校建设发展,促进校地合作,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主动分享筹备冬奥会的战略红利,以涞源国家高山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为引爆点,支持发展适合全民参与的冰雪项目。组织举办保定市第七届全民运动会,开展好十三项文旅系列赛事,组织文化惠民“十进”演出1000场以上。办好第二届“关汉卿戏剧文化节”。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办好第三届市旅发大会。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建设健康保定。打造中医药强市,积极筹备组织全国中医药发展论坛、全国中医药企业家座谈会、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筹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启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健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化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争取更多优质资源向我市转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人防、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十)精准有效防风险,在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上下硬功夫。

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系统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强化重大风险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加力控风险、排隐患。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监管机构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处置责任,稳妥化解非法集资、融资担保等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融资举债行为,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管控,积极稳妥处置国有企业、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遗留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监管执法,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危化、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强化平安保定建设。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彻查“保护伞”“关系网”。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组织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平安稳定示范区,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未来,我们一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和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清醒把握新时代政治“护城河”的新定位新要求,努力增强维护制度权威的能力。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深化“四问”大讨论成果,坚定不移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领导一切,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治理全过程。健全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做到坚信制度、维护制度、尊崇制度、敬畏制度、践行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紧紧围绕新时代法治体系建设的新标准新需求,努力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专家论证制度、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使依法决策、执行、组织、监督各环节紧密衔接,协调运转。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牢牢锁定新时代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新趋势新引擎,努力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强化理论学习、政策学习、业务学习,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市场规律办事、按发展需求办事。加大“放管服”力度,该放的全面放开,该管的严格管住,让政府瘦身,给市场松绑,让企业安心发展。强化精准服务,坚决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市县乡村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与百度、阿里巴巴、浪潮的战略合作,打造数字城市、智慧政务,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跑”代替“百姓跑”。

(四)准确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新路径,努力增强担当落实的能力。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职能,建立健全抓落实的有效制度。完善领导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担当、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完善督导问责体系,形成拼搏竞进、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营造奋发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确保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五)自觉瞄准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新形象新坐标,努力增强勤廉施政的能力。焕发创业精气神,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忘我工作、有我担当、无我奉献,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发扬勤俭好传统,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最大限度压减“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念好“四风”紧箍咒,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抓作风抓纪律,决不允许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树牢廉洁从政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健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机制,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清廉环境,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千年古城今胜昔,百年宏图慨而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