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宫中的太监大多数生活很悲惨,少数太监仍然养尊处优

在古代的社会当中,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自然不可能自己干活和东奔西走谋生。太监和宫女这种特殊的行业,就应时而生了。太监这个行业的出现,可以说,贯彻了整个封建王朝。

据《史记》记载,自从秦汉时期,太监就已经出现了。而在最后的清朝,太监依然还是侍奉皇帝的人。

而这最后一批太监,直到溥仪宣布退位的时候,还有近千人。即便溥仪退位了,毕竟还算是前皇帝。在几年之后,冯玉祥率军入京将这个皇帝溥仪连同最后一批太监,全部赶出了紫禁城。那么,这些太监,怎样度过自己余生的生活呢?

要知道,没有了皇帝的权力,溥仪就算再有钱,也养不起这几百个太监。再加上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溥仪也没有地方给这些人住了。于是,不久后,太监就被裁了,只好离开了溥仪的身边,各自谋生。

在北京的八宝山南侧,有一间在元朝修建起来的寺庙,这个寺庙在明朝之后,就成了离休的老太监们养老的地方。

在这里面,还有着不少农田、鱼塘和菜园等等,专门让这些人们用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出宫之后被饿死。但是能进到这里面的人也有限。毕竟地方小,难以让数千人都住进来。因此,除了一些有名气,有人脉的能住进来之外,很多太监只能够另寻他法。有些运气好的人,或许可以被自己的家人接纳。当然,这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在史料上有很多记载,太监都是从小就被送到了宫中,而且这些家庭环境往往都不是很好。

如果在入宫之后,没有经常接济家里人,身上又没有钱财,很难被家人认可接纳。毕竟在古代,太监算不上什么很有体面的人,只会招来邻居的厌恶。

当然也有一些人,还能够重持旧业。毕竟太监在宫内是干专门伺候人的活,自然有一套讨好雇主的技能。所以,当时的大户人家里,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收留这些太监服侍自己,也享受一下当“皇帝”的待遇。这其中,一些年纪还不大的太监更是受欢迎,既能够服侍自己的家族,还不用担心自己的女儿和妻子有染。而那些有点名气的老太监,往往成为富家大户的管家。

除了这两种低级的太监,剩下的或许就是地位高的太监了,人生最好。这些太监往往在宫中的时候,就非常有名气,深受皇帝的信赖,自然而然有不少赏赐和资产。只要不是被骗了或被盗,这些人的资产自然能够换成土地、商店等等,娶上几个姨太太,再过继几个看得上眼的干儿子,体面地活着。

他们靠着每天收租,过得也算是有声有色,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就拿最有名的李莲英来说,在退休之后就收了四个干儿子,两个女儿,还有若干位侄子。这些儿子分别收到了四十万两白银和珠宝,而侄子则是收到一半,女儿更是嫁妆全包,还给了好几套房子作为以后的新房。

有过得很富裕的太监,自然也有过着孤苦伶仃生活的太监,贫苦者占大多数。这些人往往没有办法回到家人身边,自己也没有在外面赚钱的本事。所以,很多人都只能够在寺庙里,选择给寺庙做些敲钟经念佛的事情,偶尔帮助僧人做些打杂的活,以便让自己能够得到一块住的地方,每天吃到热乎乎的饭。而且很多人在入宫后都会给一些寺庙送钱,为的是自己出宫之后能直接到寺庙里。只有那些啥也不会,又没有办法享受到高级待遇的人,连寺庙都进不去。这些人往往只能沦落街头,成为乞丐。

但是,乞丐却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别的不说,自己的太监身份就证明了,他们没有办法融入到普通人群中。这些太监,能够活到解放后的人,很少。据记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叫孙耀庭,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习过认识一些字,在离宫之后就在北京的寺庙里做统计。直到政府做统计时发现他的时候,他的生活过得挺好。每个月享受三十多块钱的工资,1996年在寺庙中故去。

太监这个出现了千年的职业,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来源:元说三国,参考资料:《史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