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盒子——11.43毫米山西山寨驳壳枪

民国时期之山西的兵工是很有些成就的,轻武器之手枪、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重武器之山炮、野炮、迫击炮、平射炮,都是成龙配套,应有尽有,而且独具特色,保障供给。

今天先不说其他,就专门说一说山西造的11.43毫米驳壳枪。

山西造驳壳枪最早是1927年,和稍早仿制驳壳枪的大沽厂、汉阳厂一样,就是原样照仿的德毛瑟C96式,口径7.63毫米。就是这个:

这是该枪右侧面,握把上方有厂标“太原兵工厂 民国十六年造”字样。

这是该枪的左侧面,握把上方铭有“自来得”三字。

这枪生产量不高,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山西厂改驳壳枪的口径为11.43毫米,这便诞生了著名的“一七式”大眼盒子,即下面这支:

这是一七式手枪的左侧面,可以看到枪上“一七式”三字铭文。看特写:

再看该枪的右侧面:

右侧面握把上方,是标示生产年份和厂家的铭刻“民国十八年晋造”。

根据不同生产年份,右侧面的铭注也有不同,从现在发现的,共有十七年至二十年几种。当然,也有的没有生产年份。

为什么叫大眼盒子?因为大量流行的驳壳枪标准口径是7.63毫米,一战时,德国有9毫米口径的,就算是大口径了,可山西造的一七式驳壳枪,口径却达11.43毫米,口径比原枪大了很多。请看:

这是山西造一七式手枪与德造C96手枪的口径对比图。从这两两对比中,不难理解它为什么叫大眼盒子了吧?

山西造驳壳枪为什么要别出心裁使用11.43毫米的口径呢?这是因为,在民国十六年的时候,山西仿制成功了美式汤姆逊冲锋枪,该枪的口径是11.43毫米,为达成驳壳枪与冲锋枪子弹的通用,一七式驳壳枪便也用了11.43毫米,发射使用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

有些文章将该枪的口径表述成11.25毫米,那只是表述的问题,是来复线阴线阳线的计算标准问题,实际上,它和一般所说的柯尔特手枪的11.43毫米是完全的一码事儿。

该枪除了大眼盒子的绰号,还有外省人给它取的一个颇具地方风味的绰号:山药蛋盒子枪。为什么有这个绰号,我猜大概山药蛋能代表山西,亦或许它的11.43毫米的子弹大如山药蛋的缘故吧。

瞧这子弹,像不像山药蛋?

因为11.43毫米手枪弹比7.63毫米手枪弹粗了很多,所以尽管同样是十发装弹,一七式的弹仓就自然要比一般的驳壳枪长。德国造C96的弹仓底缘与板机护圈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而山西造大眼盒子的弹仓底缘就比板机护圈多出一截子。

请看上图,画面前方的是一支C96式驳壳枪,后方叠压的就是一七式驳壳枪,两枪的弹仓对比就有了区别。

不仅弹仓的长度比一般十响驳壳枪多出一截子,同样的原因,该枪的厚度也比普通驳壳枪大。

因为块头大,一般的驳壳枪木盒无法容纳,大眼盒子还有专门的木质盒套。这盒套比一般的驳壳枪木壳也略显粗大,看上去肥不隆咚的,甚是有趣。

要说这枪的性能,真的不敢恭维。从当年老战士关于该枪不多的回忆中,我就从来没看见过说它好的。原冀中第九军分区武工队队长周修义回忆录中,对该枪有一段生动的记述,说的是一名编外的队员李树潭得到政委发给的一支“既笨重,性能又差”的大眼盒子,几天后,就故意装起瘸来,并俏皮地对政委说:“大眼盒子把我的腰都快坠折了。”

老战士梁玉章所著《青春足印——我的解放战争与剿匪战斗回忆录》中,对该枪也有不好的评价,“苏武科是一位四川籍老红军,他现在身上配有一支山西阎锡山工厂生产的盒子枪……这种盒子枪制造的粗糙,口径又大,性能又很差……”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支在当年并不招人喜欢的驳壳枪,却在西方的驳壳枪收藏界,一天比一天火热起来,其价格飞涨,一枪难求。中国改开以后,为了追市场,听说某个兵器公司也重起炉灶,批量复制该枪,专门销往西方民间市场赚银子。

上图这支就是战后的复制品。

大眼盒子在当年产量不高,有说仅八百支的,有说数千支的,具体哪个数字准确有待进一步考证,反正是不多,经历了几十年战乱后,存世的就更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在硝烟散去半个多世纪后,居然火起来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