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事一计⑤|统筹规划多管齐下 破解"拉链路"难题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近年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的身边存在这样的现象:刚刚修好的马路被再次挖开,施工折腾一阵后好不容易合上路面,没过多久又被翻个底朝天。像这样短时间内反复开挖的马路被戏称为“拉链路”,不仅影响到施工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还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的严重浪费。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市人大代表就针对性提出代表建议,呼吁上海应尽快完善地下管网和相关工程的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调,加强市政工程的规划统筹管理,让“拉链路”少折腾、让民生工程留给市民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这是上个月中旬,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浦东潍坊路朱家滩小区所拍到的画面。现场机器轰鸣作响,随处可见开挖路面的施工作业。小区居民们说,从6月以来,小区施工就没停过,尽管施工方严守作业时间,也采取了一些防尘措施,但仍不免扰民。而最令大家想不明白的是,10月底才用水泥封好的路面,为什么到了12月初又挖了开来。

小区居民程先生表示:“一走没多少时间没几天又来施工了,接连地开挖、铺路,铺好了再开挖,两三年里面路面翻了四次。”

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开挖的情况呢?现场工程方介绍说,6到10月做的是雨污分流改造,由生态部门主管。随后进行的是架空线入地和强电排管工程,由建管部门主管。两个项目流程独立,各管各审批立项。

朱家滩强电排管项目经理谢伟民介绍:“雨污分流可能是5月份就在施工了,我们是12月6日才进场。”

事实上,基层的施工单位并非没有考虑到反复开挖路面的负面影响。这个小区的前后两个施工队之间就进行了沟通,暂缓摊铺沥青,等到强电排管结束一并实施,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把对居民影响降到了最低。

潍坊新村街道雨污分流改造负责人陈庆表示:“挖机进去沥青摊铺等于白摊铺,全部都会破坏掉。”

尽管如此,受到工程立项时设立的时限等限制,靠着基层自身协调并不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潍坊新村街道雨污分流改造负责人陈庆称,雨污水的计划其实比整新要早3年左右,他们也知道要管线入地尽量地去等后面一个项目,但等着等着确实等不上来。

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其他区域也很普遍。

杨浦某小区居民认为,小区同一个地方挖了三次,挖开排个管道填好了过了两天又挖开来了,非常浪费。

对于反复开挖的“拉链路”,市人大代表沈铱也有切身感受。 沈铱称自己住在一个比较老的小区里面,2018年的时候小区里做了二次供水的改造,然后去年2019年又做了雨污分离的改造。“我看到现在我们上海市又要做合杆,就是强弱电下沉的工作,一直在开挖,我们小区里的居民想法是比较大的。”

通过实地调研,她发现问题症结在于规划欠缺统筹安排以及管理单位之间信息不通、各自为政。

“这些管道的管理人员、管理单位都是各自为政的,譬如说他们的一些档案材料都是在自己手上拿着的,然后不管报批、审核还是施工,还有日后的维护,都是他们各自为政,自己做的,然后我们的规划问题也没有一个统筹的考量, 今天批了这个水电的工程,明天批了那个电的工程。”

在沈铱看来,当务之急是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规划统筹,从前端立项阶段就互通有无,减少施工扰民和资源浪费。

“让这些权属单位把它们手上的档案材料上传到我们上海市的综合信息管理的平台,让这个平台进行一个信息融合,可以统一加强管理。上传这些资料还是为我们日后整体市政府的规划作为一个参考的资料,要做一个先前的规划统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