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脑村脱贫了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大富脑村脱贫了

1月11日,驻村扶贫干部李泉像往常一样出门了。他没有走大路,而是一路拐着弯、爬上爬下地穿行在山间小路上。沿着这条路可以找到他常年走访的28户贫困户。

李泉是江西省于都县总工会的一名干部。因扶贫工作的需要,2016年12月他被派驻到县总工会定点帮扶的铁山垅镇大富脑村,成为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站的一名长驻队员,这一驻就是3年多。

走着走着,就成了“亲戚”

“李叔,你这肉看着不对,在哪里买的?”一进李绳光的家里,李泉就看见桌上摆着一小盆猪肉,“这应该是刀口的肉,可能不卫生啊。”

“这个肉只要9元钱一斤,洗干净点就行。”老两口见是李泉来了,立马出来迎接。

李泉这次来是为了一袋洗衣粉的事情。前一阵子村里搞五星创评活动,李绳光家评上了,奖励一袋洗衣粉,但老俩口腿脚不方便,没来领。李泉知晓情况后就托别人捎过来,这次来是确认一下。

随后李泉又来到李文粮家。老人今年70岁,听力不好,看到李泉上门,很着急地把自己的几个存折找了出来,“小李啊,又要麻烦你了。” 李泉马上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接过存折,“他是不确定最近的各项补助有没有到账,想托我去镇里的信用社查查。”

再来到刘有娣家时,她正挑水回家。最近几个月当地干旱,山上的水源断了,她只能挑水吃。

“我已经跟你儿子联系过了,可以给自来水公司打个电话,花1500元就可以装自来水,如果以后有补贴的话肯定给你报。”李泉说,刘有娣的丈夫2017年过世了,现在她和儿子一家都在福建打工,一般只在过年回来。“但是她家享有的所有政策补贴一样都没少,全部按时发放了。”

每走到一户,李泉总会停下来,把需要搞清楚的事情弄明白后,还会再多待一会儿。有时候远远地看见一个老人独自站在田间地头,他也会主动上前打个招呼,“也许有什么事情呢?”

大富脑村共有143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个。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作为扶贫工作站的长驻队员,李泉每周都要把所有贫困户走访一遍。

“就像是走亲戚一样,挨家挨户地走。”他说。

最后三户贫困户脱贫了

2019年最让李泉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村里最后3户贫困户终于脱贫了。说起这些,他如数家珍。

余四招是残疾人,属于因病致贫。如今他的儿子已经23岁,在赣州送快递,平均一个月能挣3500元,余四招本人也有每月380元的低保。

李来昌今年65岁,儿子患有精神疾病。2019年村里给李来昌和他老伴儿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是公路养护员,一个是保洁员,工作强度不高,收入有1000元。村里像这样的公益性岗位总共有12个,其中10个安排给了贫困户。

李官寿生在广东打工,去年他妻子被确诊患有多发性血管硬化,去赣州治疗了三四次,费用总共4万多元,但可以报销90%。他的儿子通过做电商挣了钱,2019年全家总收入超过8万元。

“我们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要稳定超过3747元,这才算真正脱贫。”李泉说,按照这一标准,大富脑村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全村的脱贫。

几年来,不仅每户家庭的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整个村子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驻村3年的李泉,不仅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化,更参与其中。

“感觉有股子劲”

“这几年,村子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村里的老书记李武昌说。

过去,村子里有不少危房,一到下暴雨发大水时,住户都是担惊受怕。143户人家中,只有60户有厕所。灌溉设施基本没有,山间的土地只能种大豆、甘薯,浇水全靠挑。很多人家都不通水泥路,出门得穿胶靴……

如今,危房拆了,有的异地搬迁,有的重建,而且家家户户都有了水厕。灌溉的水沟也通了,村民的种地积极性大大提高。新修的水泥路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路边还新装了89座太阳能路灯,村中心还建了个文化广场……

“辛苦是蛮辛苦的,但感觉有股子劲。”谈及自己的工作,李泉如是说。

李泉大学毕业后当过两年兵,是一名退役军人。“于都县是红军长征的起点,而我的老家是在江西瑞金。”也许是当过兵的缘故,李泉评价自己是一个“比较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现在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的3岁多,小的才几个月大。由于他常年驻村,现在回家看孩子的次数比较少,有点亏欠妻子。“但老百姓会感激你的。看到他们生活改善了,你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李泉说。

在这个扶贫工作站,李泉不是唯一的扶贫干部,这里还有同样常年驻村的第一书记,还有大学生驻村干部,还有扶贫专干,李泉只是其中的一员。

而在于都县,至2019年,144个“十三五”贫困村(含21个非“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已全面完成验收,大富脑村是其中之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