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冬至游花城之五:花城之夜

有人说,有两种职业在广州不会失业,一个是花匠;另一个是厨师。广州老也不入冬,当然一年四季花乱开,所以叫花城。广州人爱吃,粤菜是中国有名的菜系。广州的那些小吃我都很喜欢,皮蛋瘦肉粥、云吞面、虾饺、双腊煲仔饭、肠粉什么的都爱吃。这一天,我们走到一家米其林餐厅去吃饭,我不能说是哪家,以免有做广告的嫌疑。吃完饭走出来之后,看见周围街上全都是高楼,楼下暗无天日。

走到一座怪模怪样的现代建筑楼下,就看见远处那座广州有名的几何抽象建筑,他们说被抽象的是“小蛮腰”。

这座抽象派建筑的大名叫“广州塔”。

这里叫花城广场,一回身就可以看见广州的新中轴线,两边都是新盖的高楼。

日去也。广州塔旁边的体育场是海心沙,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主体育场。

华灯初上。

小蛮腰开始扭动。

不同颜色的灯光放肆地闪耀。

天暗地黑,很多人在我身后站在花城广场上张望新中轴线上的高楼,嘴里叹道:“那些楼里可怜的人儿要加班到几点呀”?

海心沙晚上即使没有演唱会也是灯火通明。

广场上亮起了彩条灯,就像是一碗彩色面条,那些游人就像是面里的云吞。

好了,我们要去北京路吃饭街了。

我对北京路上的一家萝卜牛杂印象非常深,那是1990年代的味道,很老了。当年北京路还都是骑街楼,这家萝卜牛杂是一个很小的店,一间门脸,店堂深深。买一碗萝卜牛杂,店长送二根竹签,这就是史上的“买一送二”。你只能就在马路边或站或蹲,一定要“丝丝哈哈”地吃,因为那碗吃货刚从锅里盛出来,很烫。虽然店前一片杂人没什么吃相,可是那煮物实在是好吃。现在这街上到处都是“萝卜牛杂”,还都号称是某老字号的直系亲属。而且现在那萝卜牛杂的卖相很是让人称奇,一口不沸的汤锅,锅边有煮过的萝卜和一些牛杂分列四周。你若要吃,那嫂便取一纸碗,从锅边的萝卜和牛杂队列中各夹二块,然后再从锅里舀一勺汤灌之。还是那二根竹签,还是街边那条马路,但是多了几只兼做桌椅的小凳。挑一只貌似不曾被当作桌的小凳坐下,尝一口那牛杂,再尝一口那汤,不敢确定它们曾经在一口汤锅里住过。又尝了一口那萝卜,还是不敢确定它和牛杂做过同伙。再看街上N个牌子上都说自己是老某家后裔,我就纳闷这老某的繁育能力咋就那么强大呢?

在这家客人不少的店里吃了一碗云吞面,面汤不知为何却是萝卜牛杂汤,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萝卜牛杂味的云吞面。

虽然天色已黑,可是街上的行人还只是在街上行来行去,并不拐进店里。

你看这家,虽说是“小食”,却还有二楼呐!我对老广州的尺寸观很有点不敢苟同。

开始有客人上台了。

串串店前人很多,这是开始进食餐前开胃菜了。

哇,这家店前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女主持人满面笑容地向我们介绍店内的节目。

向店内张望了一眼,黑黢黢的,台子前都是人,应该不是在化妆吧?

北京王府井也有一条小吃街,都是各地来北京旅游的人在那里吃。连做饭的带吃饭的,那条街上基本没有北京人,北京人刚走到那条街口就都退出来了,因为闻到了非北京气味。我估计这条北京路上的小吃也都是供应给非广东人的。

第二天下午,我们去沙面看看。先要往珠江水面上看看。

江边有可以走人的小路,还有晚上才亮的灯,以便江上的船拿它们做为灯标,防止撞到岸墙上。

路边还有一些长椅,供路人坐卧。我们没去坐,因为都坐满了。

天擦黑的时候,红灯先亮。

小路上行人不多。

广州沙面建筑群的阴暗面开始亮灯了。

酒店大堂里有山有水有瀑布。

吃完饭出来,街上已经黑了。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蓝蓝的灯光亮起来。

办公室都下班锁门了。

小学校门前灯火辉煌,家长们在等着接孩子放学回家。

几何对称。

广州的冬至夜晚,咖啡是可以端到室外喝的。

教堂里的神父们都下班走了,只留下基督在值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向着沿江西路进发。

路上有一座一百年的建筑,就是“粤海关”大楼。粤海关设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放海禁的时候,和上海外滩的“江海关”、天津海河边紫竹林的“津海关”共称清朝三大海关。粤海关的这座大楼建于1916年,英国人建造,新古典主义风格。

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英国人攫取了海关总税务司的行政权。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海关一直是由英国人管理。马路边,一位父亲在向儿子述说粤海关的历史。

向东走,还有一座高大的洋楼。看见大门口写着“大方”,以为可以随便进。走到前面才发现那不是“大方”,而是“南方大厦”,这座门不开了。

和楼下的保安聊了一下。他说这楼建于1922年,是当时国内最高的楼。这座楼是广州大新公司盖的,下面是百货商场,楼上是客房。

走回江边,沿江一带情侣憧憧。

还有一家老少,其中一人在指点江水。

江水上当然有船。

江上还要有桥,否则过不去岂不急死?

有桥就兴许会有桥头堡,还真有!

夜晚的广州有很多人在街上活动,就是在过夜生活。

广州一年到头热的时候多,记得去年也是这个季节,我在开平欣赏碉楼,天热得我都穿跨栏背心。特别是夏天,又热又潮,十分难受。说一件特有趣的事。南方过去到了暑期单位里会发清凉饮料,有的还发盐汽水,是为了解暑。你知道广州单位里发什么?发汤!广州人煲汤是一绝,有各种功能的汤,有补肾的、补脑的,还有清肺的。我就见过广州的单位食堂中午给职工发清热解暑的汤,比如凉瓜煲龙骨之类的,一人一小锅,揣兜带回去喝。那么热的天,历史上又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是奢侈品。不仅白天热,到晚上也很热,甚至到夜里都不凉快。南方人晚上热得睡不着觉,有的地方就睡大街,我在南京、长沙都见过睡大街的。吃晚饭的时候,在街道两边人行道上泼水占地盘,然后各家就搬出竹床,天黑以后都在马路边的竹床上呆着。老头老太太直接睡竹床,年轻人在竹床上挂个蚊帐,睡蚊帐里面。广州人比较讲究,我没见过广州人夏天在街上睡竹床的。广州人晚上都去大排档,就是四面透风的大棚。他们在大排档里喝酒什么的,一个鸡爪子就酒能喝半宿,或者半只猪脚,或者一只鸡脖子。广州人说的猪脚和猪手是两码事,猪脚就是后蹄,猪手就是前蹄。那他们为什么不吃猪手就酒?因为猪手贵呀!天天晚上吃猪手?那还不如买个电风扇呐。广州人真是讲究,要叫北方人喝酒,一盘毛豆或者花生米就很好了,都是素的。实在没得就,嘬一根洋铁钉子都能喝半瓶二锅头。所以,广州的大排档都开到很晚,下两点都常有人还在里面吃吃喝喝。广州一年365天有300天都需要晚上去大排档避暑,因此养成了夜里在街上活着的习惯。北京为什么没有夜生活?秋风一起,你就必须回家了是吧?一直到来年初伏才能晚上九点以后不冷,所以都是晚上回家围着炉子烤火,没有夜里上街生活的可能。

虽然我们酒店楼下的食街一直营业到夜里十一点半,我们还是没有在那里吃喝到底,就像俗话说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其实,我们第二天早起还要赶飞机,以便让我们这次的“己亥冬至游花城”活动圆满结束。第二天一早,先吃了酒店的最后一顿早餐,然后登上回程的航班,带着一路拍到的照片和感受,回到了寒冷北京城中温暖的家。北京虽然天冷了,但是可以在家整理照片写帖子呀,其乐无穷。好,旅毕。

(连载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