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朱元璋召见朱棣,是要废掉朱允炆,改立朱棣吗?

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

1398年6月24日,南京,大明皇宫。自知时日不多的朱元璋,挣扎着身体,吃力地面对左右人等连问三声:“燕王来没来?燕王来没来?燕王来没来?”

此时,在距南京200余公里的淮安。一队飞驰的人马,突然被涌出来的大内卫兵挡住去路,“皇上有旨,燕王不得进京,不得片刻停留,速回封地,违者斩之!”

一声长叹,燕王朱棣拨转马头,悻悻而返。

按照现有史料说法,朱元璋召见朱棣,是要废掉皇孙朱允炆,改立四子朱棣上位。朱棣奉命进京被阻于淮安之后,朱允炆得以“矫诏”继位,由此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朱元璋临终前为何三连问?又是谁以皇令阻止燕王朱棣进京?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是真实存在,还是朱棣上位后篡改史料编造而来?

1、朱元璋临终前召见朱棣了吗?

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倍感身体不适,派出内宫使者召燕王朱棣进京。朱棣急速上路赶到淮安时,皇孙朱允炆和亲信齐泰等人“谋诈”,派人手持印信,假传圣旨,命令朱棣返回封地。朱元璋临闭眼前,连问左右人等三声“燕王来未?”无人敢回答。

这段记载见于《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虽然文字略有不同,但核心意思完全一致。

后世多认为,这是朱棣上位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大肆修改史料,编造出来的一段历史。用意是暗指朱元璋准备废掉朱允炆,改立朱棣为新君。朱允炆等人假传圣旨,阻止朱棣进京,由此引发了靖难之役。

人们还从《明史》中找到了答案:朱元璋的遗诏中,明确要求“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既然特意交代诸王留在封地不要进京,哪来“燕王来未”的三连问?

但是,《明史》在修订中被清廷搞了大量颠倒黑白的篡改,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就是说《明史》多不可信!这样一来,关于朱元璋有没有召见朱棣就成了无头公案。

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滑稽一幕:《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史》都不可信,质疑者更相信流传于民间的野史、笔记,从而坐实了朱元璋临终前,压根没有召见朱棣的历史。

2、朱棣得罪的人是朱元璋力捧的人

在文人笔下,朱棣是十足的杀人狂,对待异已毫不手软。

比如抓来曾在济南击败燕军的铁铉,凌迟至死。因铁铉至死骂声不绝,朱棣让人在大殿内放置油锅,把尸体投进去,顷刻间化成黑炭。为了让尸骨向外,朝向北面,令人用铁棒十余根夹住残骸。见铁铉尸体终于面向自己,朱棣笑着说:“你现在也来朝拜我了吗?”一语未完,锅中热油沸腾,飞溅丈余,持铁棒者手足烫伤,弃棒而逃,而铁铉的尸骨仍背向朱棣……

这样的事迹流传百年,难道没人发现:它完全是小说式的历史?说实话,纯粹为抹黑朱棣而写。何人所写?后世文人。为什么后世文人如此热衷抹黑朱棣?因为朱棣上位后对文人太狠!

比如著名方孝孺被诛十族,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人的株连纪录。当然,已有证据表明,所谓诛十族只是后世文人杜撰,根本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确实杀了大量文人儒生,他对文人儒生的信任,远不及亲信内宦、锦衣卫们。

而朱棣得罪的人正是朱元璋力捧的人。朱元璋虽然没太有文化,但十分尊重有文化的人,尤其是当了皇帝后,能够“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对儒生文人以礼相待,考查制定礼典乐章,彰明四书五经的大义,尊崇儒家的正统学说。

朱元璋也杀了很多人,但全是跟他打天下的一群老哥们儿、当官不为民做主的官吏,这些人都被冠以“贪腐”、“谋反”等罪名。相比朱棣不给他起草上位诏书就“诛十族”,朱元璋杀人的理由要堂皇、正义许多。

朱棣杀了姚广孝所说“天下读书人种子”的方孝孺,得罪了全天下文人儒生。在官修史料中不敢出声的他们,就把愤怒倾泻到野史、笔记中,什么“燕王来未”三连问等,统统是朱棣的胡编乱造。

3、朱元璋召见朱棣的真相是什么?

朱棣有没有编造杜撰历史?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人们广泛质疑的关于他“生母是谁”的问题?但这不意味着“燕王来未”三连问不存在。只是朱元璋召见朱棣的用意,并非是要废掉朱允炆,改立朱棣为新君。因为朱元璋的心目中“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仁明孝友,这是朱元璋选定朱允炆的最大原因,仁孝也曾经是太子朱标的标签。为何朱元璋如此看重这一点?这是因为他“晚岁忧民益切“,晚年越发为民生而担忧,曾经在1年内兴修水利、开挖河道上万处以利农桑。不过,朱元璋毕竟是马上皇帝,深知枪杆子的重要性。

朱标意外死去,当交权给皇孙时他发现仁孝、温文尔雅、毫无执政经验的朱允炆,在军事领域一片空白,更无军中嫡系。以仁孝治国,尚须军事保驾护航,环顾四周,能信赖可依靠的人是谁?

早年,朱元璋通过“胡蓝案”、“空印案”、“郭桓案”大开杀戒,至少让10万官员脑袋搬家。现在要为皇孙选定一位军事辅政大臣,除了朱棣何人可为?所以,朱元璋召见朱棣的真相,是要临终授命,为22岁年轻皇帝选一位顾命大臣,在军事上给予辅政,力保皇孙顺利执政。

现在,来看一下朱元璋生命最后时刻的日历表,也许会更加明确朱元璋召见朱棣的用意:“五月初八日,患病。十二日,都督杨文跟随燕王朱棣,武定侯郭英跟随辽王朱植,在开平守备,俱受燕王节制。闰五月八日,病情恶化。十日驾崩于西宫。”

朱元璋患病后,让清洗中幸存的郭英、杨文跟随朱棣和朱植守卫开平。防备西北门户的敌人,是明朝初期最大的军事战略,朱元璋“俱受燕王节制”的安排,无疑把帝国的安危托付给了朱棣,这也是他临终前最信任的军事将领。

让能征善战、雄才大略的第四子朱棣辅政皇孙,这是必然选项。

可惜,朱允炆书生意气,受齐泰等人的蛊惑,阻朱棣于淮安,上台后又大肆削藩,把自己的一帮叔叔逼得鸡飞狗跳,无路可走的朱棣只好起来造了侄子的反……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史》、《建文逊国记》、《明史稿》,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