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侧记

5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背后

——长白山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侧记

厚重的积雪、艰难的路途,无法阻挡巡护员的脚步和保护生态的决心

随着2019年秋季森林防火期的结束,标志着长白山保护区实现了连续5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这其中倾注了森林职工们爱林护林的一腔热血和激情。

强化森林清区工作

多手段推动森林防火工作

坚持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森防工作负全责的要求,和“谁管辖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从管委会这个层面做起,主任(局长)为长白山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全面推行“七长”负责制,完善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组织领导体系。各区、各相关部门组织召开森林防火形势研判协调处置工作会议30余次,逐级签订责任状。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森林防火各责任单位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五一”、清明节、“十一”、中秋节是长白山森林防火最紧要时期,在这些节日里,主管森林防火工作的各级领导分组带队,到森防一线与职工一同过节,一道坚守岗位。

切实强化联防联控联保。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搞好与乡村和企业的联防联控建设,保护区外围有31个乡(镇)、村(屯)和7个林业企事业单位,人口总数达25万余人。他们从开展联谊活动入手,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并签订联合保护公约,做到“无火同防,有火共扑,一旦同时起火,先保护区内、后保护区外进行重兵扑救”。定期召开大区联防会议和区域联防会议,形成联防共识,明确联防任务,承担联防责任,互通联防信息。

瞭望台上的坚守

强化预警响应机制。长白山管委会立足本地区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各级森防指及组成单位,依据森林火警信息及响应状态,安排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防火办与气象台每日交换火险预测、监测信息,通过媒体、内部网络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向社会公众和下级单位发布森林火险预报。森林防火责任单位根据火险等级悬挂预警旗,进入应对状态。完善森林火险形势定期会商制度,组织气象、科研、保护、森防专家,对气象、林情、社情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送管委会领导,向森防责任单位进行通报。2019年,长白山保护区气温明显高于往年,且有效降水量偏低,冬季积雪量也呈现减少的趋势,森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连续多日出现四级火险等级天气。管委会通过同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借助有利天气条件,在风灾区、梯子河等重点区域借助有利天气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019年累计作业19次,共计发射火箭弹535枚,有效增加了保护区的降水量。

专业扑火队组织日常训练提升技术水平

为消除火灾隐患创造条件

随着周边林业全面停止采伐,林区务林闲置人员增多,在利益的驱使下,非法进入长白山保护区猎捕野生动物、采集珍稀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原始森林生态的安全。为此,保护中心以变应变,实行内清外封战略,围绕清理非法入山人员,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实行了三项针对性举措。

长白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前往保护中心扑火队进行慰问

59年来,在保护区与相邻的林业局边界累计建设基层保护站9个,真正做到将保护区紧紧包夹起来、看护起来。武警森林部队将兵力驻扎在保护区外围,严密管控非法人员进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林管护员300余人,全部充实到各保护管理站,使防火人员总数达600余人,保证了内清外封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保护站建设,严格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长白山保护区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最主要的手段是徒步巡护,清理非法入山人员,消除火险隐患,主要靠徒步巡护来完成。长白山保护区南北最大长度8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42公里,区内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遮天蔽日,任何车辆在这里都没有用武之地。每天早上,各巡护组带足干粮和入区物品,按照站里指定的区域,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巡护员既要忍受林内蚊虫的叮咬,又要防备野生动物的侵袭;既要克服恶劣天气带来的困难,又要付出超常的体能,每天巡护4小时至7小时,巡护里程在15公里以上,仅一个防火期,每人平均穿破3双胶鞋。多年来,巡护员换了几代人,有些是祖孙三代一脉传承,都在坚守一个庄严的承诺,就是“用我的一生换来长白林海的平安”。

保护中心稽查队副队长、共产党员朴光熙参加森防工作15年了,他从普通的巡护员到扑火队副队长,再到稽查队副队长,朴光熙说:“生活在长白山地区,我从心里喜欢这座大山,也许这是我儿时跟随爷爷巡山时,受爷爷那忘我工作的影响所致。”提起爷爷朴炳灿,朴光熙感触颇深地说,爷爷生前在保护中心头道管理站担任巡护员,爷爷身背钢枪趟着没膝的雪,啃着冰凉的玉米饼的巡护背影,至今仍清晰记得。“他经常给我讲山里的故事,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这座大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守护好这片神山圣水,绝不辜负爷爷的厚望,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长白山的生态保护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已成为朴光熙的人生誓言。

林间巡护

朴光熙的父亲朴正吉受朴炳灿的影响,对长白山的动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到长白山科学院从事长白山动植物研究工作。如今退休的朴正吉经常是白天进入森林中观察动植物,夜间记录整理资料。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他相继发表了40多篇野生动植物观察论文,撰写的很多书籍被译成外文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像朴光熙这样祖孙三代共同保护着生态环境的人,在长白山还有许多许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三代人的奉献精神,才有了长白山这片茫茫林海的勃勃生机。

长白山保护区活立木蓄积5000多万立方米,林下大量枯枝落叶和小灌木植被经多年累积,荷载量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采用死看死守这种具有长白山特点的传统手段,巩固内清外封成果,严密管控森林火灾发生。在入山主要路口设置永久性检查站,同时在入山重点地段增设临时检查站和堵截点,由公安、武警、保护站实施严格检查,切断火种入山渠道。防火紧要期实行24小时全天候检查,封山防火,严禁任何人进山。在密林深处野外宿营,是长白山森林防火工作的又一重要特征,为此,在保护区关键部位,每年设置野外宿营点十几处,人员近百人。

长白山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发放森林禁火宣传单

为实现打早打小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指挥调度。调度工作岗位是森林防火重中之重,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李树学是长白山保护区森林防火总调度长,1988年,24岁的李树学被分配到位于长白山腹地的泉阳林业局防火办,自此开始了长白山森林的守护之旅。31年的坚持、31年的守护,如今56岁的李树学仍旧坚守在森防第一线上。据他讲,“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如果发生火灾,我们都要爬上瞭望塔先看罗盘指针方向,再从地图上面做标记,经过大量的计算,最后进到林子中搜查好一阵子才能找到火源,都不记得用坏了多少个地图和本子了。2003年增加了电子监控,我们自己研究出了实物定位法,通过计算机和现场观察对比,很快就能找到火源,又快又准。到目前为止,我们用这种方法共发现了十余起火情,每次发现并扑灭,都能比以前节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正是一代代森林防火调度员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才使得保护区森林防火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节假日期间,保护中心机关工作人员投入一线参加巡护,图为中心机关女子巡护队

长白山保护区内的森林火灾,绝大多数发生在原始森林腹地,且大多出现在午后。为此,他们把及时发现火情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瞭望台密度,改善瞭望观测条件,强化瞭望队伍建设,切实发挥“第一道工序”的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全区仅有2座瞭望台,现在发展到15座,而且绝大多数瞭望台已接通国电,配备了必要的生活设施,瞭望观测范围覆盖95%以上的区域。瞭望员数量,从过去不足5人,增加到现在56人,并且每月为他们增加生活补助。多年来,通过用制度管理人,用事业感召人,铸造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不畏艰苦、矢志奉献的瞭望队伍。于洪军和曲勇都是长白山保护区12瞭望台的普通瞭望员,于洪军2017年春天发现肝部疼痛,怀疑是肿瘤。他向单位隐瞒着病情按时登台瞭望。春防结束次日,于洪军才去了医院做了手术。术后休息两个月,便迎来了秋防,本应静养的于洪军,又登上了瞭望台。曲勇在2018年春防期间感觉胸部疼痛,被确诊为胸囊肿,需要及时手术。可曲勇一直坚持春防结束才动手术。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长年坚守、任劳任怨地守护着森林防火第一线的瞭望员,保障了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的安全。

根据森防工作需要,保护中心制定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在此基础上,保护中心还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规范了运作流程。他们还特别规定:在三级到四级火险天气条件下,各保护管理站必须有一个机动组在住地附近待命,指挥中心必须全员在岗,中午不休息,实行集中用餐,瞭望台全天候可见度瞭望;遇有五级火险天气时,保护站必须全员到岗,进入高度战备状态,开放扑火库房,按扑救要求摆放扑火机具;为每位森林消防队员准备一天的食品和水,个人装备分包摆放,确保随时出动。保护管理站辖区内若发生林火,本站必须第一个出动,必须第一个找到火场,否则将受到追查问责;相邻的两个保护站必须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指挥部下达命令后,确保10分钟内出发。

长白山保护中心维东保护站开展森林防火和动物保护相关工作

实现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2013年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将保护区内瞭望台、道路、河流等基础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实施瞭望台瞭望角度交叉定位方法,在系统内精确定位火场生成位置的经纬度,快速平面成像,第一时间获取火场各项基础数据,基本实现零误差。同时,根据电脑实时显示的森林消防队伍行进路线及方向进行修正和引领,实现对前方扑火队伍的远程指挥。

实现地面巡护、高山瞭望、空中监护三位一体化监控,2000年,正式建立了长白山航空护林直升机机降点。航线总长度543公里,巡护面积1.5万平方公里。每年防火期开始,直升机直接进驻长白山保护区。2019年,他们率先引进无人机巡航监测系统。

长白山保护中心在秋季防火关键时刻,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管委会成立以来,全区自行投入森林防火资金1亿余元,利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资金4亿余元,加强森防基础建设,购置了防火指挥车、运兵车、通讯车、运水车,以及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手持对讲机等先进设施,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应急能力。特别是通过通讯设备升级换代,增加瞭望台和手持对讲机数量,提高了中转信号能力。配备一批具有GPS定位回报功能的手持对讲机,融合对讲与定位的双重功能,有效提升了通讯和定位能力。建设了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信息化指挥中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加强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建设,增强了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现了更精准的管护目标。他们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视频图像数据等进行清洗入库,依靠大数据及应用服务,实现了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综合展示功能、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区资源遥感分析功能、视频图像分析功能,提升了资源展示及辅助决策能力,提升了各部门之间一体化工作效能。对保护区外围布设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出入保护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监控管理。在保护区瞭望台上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设备,可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的瞭望监测。2019年,管委会自筹资金在天目山新建一座20米高森林防火瞭望塔,新购置高质量扑火服300套,在西南坡水源较少区域布设森林防火应急储水罐47个,共计投资62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增强快速扑救能力,在省委、省政府和管委会的支持下,长白山森防持续推动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截至2019年,全区已建成三支专业森林消防队,总人数达115人,并为每支队伍建设独立的营房和训练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