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家卫到刁亦男,他用光影创造迷离世界

回顾2019年的华语院线电影,在诸多口碑榜单的头部,常常能见到《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身影。这部金熊奖得主刁亦男导演的最新力作,延续了其前作《白日焰火》的黑色电影风格,并在视听语言的各个维度都有进一步的风格化。

为了深入了解这部影片幕后创作方法,拍电影网Pmovie独家专访了该片的摄影指导董劲松和灯光指导黄志明。本文为灯光指导黄志明的专访,其他文章将会陆续推送。

完成《南方车站》的拍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82个场景,3000多位群演,超过了刁亦男导演之前三部电影的体量总和;80%的夜景戏份,筒子楼、五岔路口等场景的空间限制也给摄影和布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对于这位习惯于独立电影创作的作者型导演来说,拍摄《南方车站》是向电影工业化制作的一个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灯光指导黄志明

黄志明老师从事灯光工作四十多年,是业内资深的灯光指导。他与刘伟强、许鞍华等香港知名导演都有过亲密合作,拍摄了《无间道》《千言万语》等经典电影。

不仅如此,他与王家卫合作拍摄了《春光乍泄》《重庆森林》等十几部电影,因此被称为是王家卫的“御用灯光师”。

近几年,他也和贾樟柯、娄烨、毕赣等内地导演合作拍摄了《江湖儿女》《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作品。

在《南方车站》中,刁亦男导演的拍摄方法是以空间作为基础,不同的空间结构象征着周泽农(胡歌饰)在逃亡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每一个场景都是一点点地布光,去照亮它本身要说的故事。”黄志明老师以黑色电影的画面风格为基础,以精准的光线控制和颜色控制,塑造了一个个风格独特的表意空间。

他强调“电影要有Lighting Controls和Color Controls”,要保证电影中出现的光源合情合理,才可以在增强画面造型感的同时,保证光线的写实感,真正地做到“用灯光去讲故事”。

问:您当时是怎么参与到《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制作当中的?

黄志明:我拍《江湖儿女》的时候,刁亦男导演和董劲松老师来探班。拍完以后,董老师跟我讲说刁导有一个电影要开拍,问我要不要同他一起拍。

我要求先看剧本,看完剧本就感觉挺好的。还有一个是这部电影有80%以上都是夜景,还有湖中心的戏,这些场景我还是想去看一下,因为都是难度很高的。看完以后我跟他们开一个会,开完会以后就决定去拍这部电影。

问:在拍摄以前,你们是如何合作确定这部电影的画面风格的?

黄:每一部电影我都是同一个习惯,刚才说过我会先看剧本,看完剧本是去堪景,堪完景以后,就知道电影的整个风格是什么样的了。

然后再回去定下整个电影的风格、颜色跟灯光的比例,定好了以后跟导演、跟摄影师开会,他们感觉挺好的话,能赞成这种风格的话,我就定下来了。

问:您说电影是要有Lighting Controls(光线控制)和Color Controls(颜色控制),具体在电影中是如何呈现的?

黄:《南方车站》跟我拍过的有一些电影是相同的电影类型。比方说我在拍《无间道》的时候,它也是有很多晚上的戏,我都会用和《南方车站》有些相同的方法,但是光的比例跟颜色的比例是每一个电影都不一样的。

先说灯光,《南方车站》的灯光比例拉得很大,电影里面颜色不是很多,但是还是有,我故意做了两场戏,是有比较丰富的颜色在里面。

第一个是在兴庆都宾馆里,小偷大会后胡歌跟一帮兄弟在里面聊事情的那场戏,整个房间里面都是粉红色。粉红色是来自哪里?你看窗外,光从窗外来,但是镜头从来没看过外面,所以我就模仿外面有一个粉红色的吊牌的光源。

那就有很多人问,只有一个粉红色,哪里有光比,哪有Color Controls(颜色控制)?其实这个画面里面有三种光源:一个是粉红色的吊牌光源,另外一个是House Light,就是房间里面有一个3200K的钨丝灯。

然后有两个人从门口进来,外面的光跟里面的光有一个比例,它是大概7300K左右。3200K的钨丝灯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灯泡的颜色,7300K大概是白天的光跟晚上的光加起来除以二。

所以说整场戏是有三个光源,一个在门口,一个在房间里,还有一个在窗外面。光比大概是4:1左右,光面是4,暗面是1。

刚才说有两场戏,一场是胡歌在宾馆里面,另外一场戏,就是小镁走过大排档,然后从楼梯走上天桥。整个画面里面有好几个光点,大排档的桌子上面有很多灯光,远处还有一些蓝色白色的灯管,楼梯旁边有一个路灯。

大排档的上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吊牌,所以小镁走楼梯上去的时候,她就会去到红色光线的照射区,她的红色影子就会从天桥旁边过去,这样颜色比例就很丰富。我故意一人一个(场景),男主角一个女主角一个,这两场戏的光线比例是一样的,最高是4:1。

问:室外夜景中使用的霓虹照明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灵感是否来自您参与过的香港电影?

黄:我没有参考我之前拍过的电影,但是会根据剧本的要求和气氛去定光源跟颜色的比例。所以你们喜欢那种颜色的光源,是因为我感觉这种电影里有些场景它需要(这样的光源)。

因为观众如果长时间看一个东西,就会感觉到很累,但如果你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光源放在画面里面,我感觉对这个电影会有帮助。

问:像您说的,我也注意到电影里大部分场景的灯光都比较写实,有一部分是比较有造型感的,您如何去平衡光线的写实感和造型感?

黄:有一个场戏是一群便衣警察混在广场舞里面(准备实施抓捕),这场戏的场面很大,有很多跳广场舞的人,有很多大排档,还有一个停车场停了差不多500多辆摩托车在里面。

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有一些不应该存在画面里面,那我可以想办法把它拿走。拿走以后,我又加很多合情合理的光在画面里面。画面里面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做的,我们在楼上面都吊了很多的灯。

你看画面里好像没什么灯,其实我们打了很多的光。如果看电影就能看得出来,那就不成功了。布光要布得很真实,没有故意的感觉,这个才算成功。这就是每一个场景都是一点点地布光,去照亮它本身要说的故事

所以我会考虑什么?考虑真实环境里面可能有一个月光,在画面里面看不到,但是我们会做很多(模拟)月光的灯。所以说怎么平衡真实,我只有一个要求,布完光以后没人看得清楚我打了什么灯没打什么灯就好了。

问:电影中有大部分场景使用了点光源布光,比如说小偷开会的部分。您是如何考虑的?这种布光方式在您以往的电影中也经常出现,是您的布光习惯吗?

黄:对,我拍过的电影里面都会有这种布光方法。我在香港拍的《古惑仔》,和《南方车站》的电影风格不是完全一样,电影内容是有很相似的地方,都是黑社会、小偷这些。

但是《古惑仔》是喜剧,《南方车站》不是喜剧,所以布光的方法不一样。《古惑仔》是非常写实的,没有大光比,2.5:1左右,也没有什么颜色,拍摄的地方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但是《南方车站》这种黑色电影风格,光线的比例很大,你刚才举例说的小偷开会,这部分是只吊了一个灯泡,这种我们叫做One Point Lighting(点光源布光),拍一场戏只用一个光源,别人看起来好像太难拍了,但其实不是这样。

“小偷开会”拍摄现场

这个场景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四四方方的一个空间,所以你要设计一个光源给它。设计的时候要合情合理,你可以放很多光源在里面,但是我感觉这里的气氛不应该是这样,我看剧本的时候,这场戏的最后灯泡要给它打破,打破以后这场戏就要结束了。所以我就设计了只有一个灯泡。

问:电影中对影子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说刘爱爱(桂纶镁饰)登场的时候,她的影子被车灯照到了伞上;还有筒子楼里追逐的时候,我们看到周泽农(胡歌饰)的影子在楼梯道里奔跑。想请黄老师聊聊这些场景是怎么构思的?

黄:首先是一样的,你一定要根据剧本的要求。先说胡歌。因为拍摄环境不允许胡歌一直走,因为环境空间太小来。回字楼只有一个1米多宽的走廊,走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应该在画面里面的东西出现。

所以导演就问,有什么方法是感觉他在走,那就是拍影子了,所以胡歌其实是在原地跑,然后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个是小镁拿着雨伞在火车站登场的那场戏。开始的时候胡歌站在里面,下了很大的雨,雨的声音一直在里面。然后小镁走进画面,一个车灯照到她的雨伞上,雨伞就好像一个光源一样发亮。

我也说过要用灯光去讲故事,这里是给观众说明这个地方非常的黑,偶尔会有一辆车经过。因为这是一个黑色电影,颜色的比例跟灯光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你要有影子。没有光的话,影子也不会发光的。所以影子和背景的光比要去到12:1到16:1。

问:您会更关注画面的亮部还是暗部的表现?

黄:暗部。因为亮部很容易控制,你有很多的方法去减光,你可以加MD,加柔光布,还有Dimmer(调光器),非常的简单。但是暗部你只可以加不可以减了,因为它们(的亮度)已经很小了。

你看我们整个电影都黑黑的,做光源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用眼睛看跟用测光表去量都很困难。我们的数码摄影机感光度用得非常大,有1600感光度,所以黑的地方你要做的很好的话,就要很小心去继续计算光比,所以我刚刚有很快答你,我有非常注意暗部。

问:不同的人物会不会有不同的光线造型?

黄:对,没错。胡歌面部的光会重一点,会比较粗一点,不会太柔和。因为胡歌在造型上是很男人的,所以给他的光也是比较男人一点,光比就更大一些,有些场景的光比会去到5:1到8:1。电影里很多男演员都跟胡歌一样会比较Man一点,所以他们脸上的光线都不会太柔。

小镁就刚刚相反,她是很柔和的演绎方法,你看到她的动作很慢,走路也很慢,讲话也都柔柔的,所以她脸上的光线也很柔和。我问你,在《南方车站》里面,小镁脸上的光线跟她演其他戏有什么不同?

问:我好像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不同?

黄:在整个电影里,我加了一个颜色在小镁的脸上,你看不出来就好了,你看出来我就不成功了。在她的脸上有一个很淡很淡的粉红色,所以她一直保持着容光焕发的感觉。只要一场戏没有办法加,就是她游泳的那场戏。

问:相比于夜晚的光来说,白天的光也会更柔和一些。夜晚和白天不同的光线风格是不是也有不同设计?

黄:其实在《南方车站》里,我们真真正正的白天的戏只有沙滩和游艺大棚两场戏。为什么你感觉很柔和,是因为太阳光是透过帐篷进来的。它跟太阳光直接打到身上不一样,因为那个棚子就好像加在灯上的Diffusion(柔光布)。

问:所以那场戏是用的自然光,还是有在棚子外面加灯?

黄:我们自己打了很多非常大的灯,有自然光,但是自然光不够。

问:电影里有大量的雨戏,还是在晚上拍,会不会增加您布光的难度?

黄:当然有了。为什么勘景的时候我要多看一次,因为第一次勘完景回去做功课的时候,你不一定能想到很好的布光位置,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个位置能不能放灯,所以就会增加难度,就需要多看一次,肯定这个灯能不能放。

为什么要肯定这个位置?因为我们布光打雨景的话,要雨水的位置跟灯的位置、戏的位置之间的角度要很准确,雨水的效果才会出来。

所以当你找不到一个好位置的时候,你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设备。比方说我们拍小镁登场的那场戏,就使用了很多的吊车,这样灯在上面,你可以左右前后地移动,就更好控制一点。

截自《南方车站的聚会·纪录片》

除了车站里面的光源以外,其他都是月光的气质,所以为了模仿月亮的散光,灯会放在远一点的地方。但是小镁和胡歌旁边的人物造型灯就要放在雨水里面,这些就要做好防水措施。

你记得胡歌和小镁坐在火车站窗户旁边聊天的那场戏吗?有一些雨水的影子在他脸上,这种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画面里)看到这个灯,灯的角度跟演员脸上雨水的角度就要很准确,而且是特写镜头,这种的布光也是很困难。

截自《南方车站的聚会·纪录片》

问:我们说到拍摄环境,其实还有两场戏也是拍摄环境比较特殊,一个是筒子楼,还有一个是船戏,请您分享一下这两个场景是怎么布光的?

黄:首先我说回字楼,回字楼其实是有两个大厦,两个大厦是相通的,拍摄的整个过程看起来是一个长镜头,布光方式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我拍《地球最后的夜晚》,长镜头是一个小时,从开始到结尾有三到五公里,有一小段是坐摩托车,从山洞骑到吊索,从吊索下去以后再坐无人机,全部的景色都能看到,一个灯都不能放在外面,所以非常困难。

说回来,回字楼的布光方法是你要在回字楼上面确定一些合情合理的光源,这些光源可以在画面里面出现,不合情不合理的灯光你应该在画面以外,打到你需要的地方。

所以我们有提前去布好整个回字楼的灯光,到他们来拍的时候,我只打亮需要打亮的光,这个布光的难度和《地球》不一样,《地球》的布光布了7天的时间,我们就自己排练就从头到尾走一次,基本上我们每天走两次三次就收工了,因为拍一个镜头有一个小时啊。

回字楼跟《地球》的长镜头布光困难不同。回字楼的困难在于它不是一个镜头,它有分很多个镜头、在几天内拍摄,而每个镜头里的光源都要联系起来,所以就比较困难一些。

船戏的布光是更困难的,因为每个灯都没有支点。这个空间里面只有天空和水,我们有一个摄影船,旁边就是拍摄的船。

小镁跳水的时候,我只可以在摄影船上给她打光,这个光源你不可以在机器前面打,这样拍出来很平,不好看。所以呢,我们就像钓鱼一样,把这个灯伸到小船上,来模仿月光的效果。

这个很困难,因为拍摄的船是会动的,我们的摄影船也是会动的,一动光会摇晃,就不实在了。所以我们要控制光以外,还要控制船,不要给它动得太厉害。

还有就是拍摄的时候,我要跟摄影师、跟导演要求的是要肯定船的方向,因为月亮的光是有方向的,所以如果船掉头的话,面部的光线就不对了。所以我们拍摄的船和摄像船是连在一起的,摄像船给它提供了一个支点,让它不会掉头。

问:所有的灯具也都在摄像船上?

黄:是,小的灯具都在摄像船上,上面有一个小的发电机。

问:您怎么和摄影指导董劲松老师合作完成运动长镜头的拍摄?

黄:开拍前,我肯定要知道他的摄影机运动,然后我会消化镜头的角度和位置,如果我感觉有一些是需要董老师帮忙的,我也跟他讲,因为他镜头运动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灯具会看到。董老师是很好的,他会说好那我高一点点或者低一点点,大家配合才会出好东西。

问:您和董老师也是已经合作过好几次了?

黄:拍《地球》的时候我认识他,拍《南方车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作。他来找我的时候我很意外,我没跟他合作过,他只是看过我拍的电影。那个时候,我看完剧本就跟他说我的想法是什么,他也同意我的想法,所以我们合作得挺好的。

截自《南方车站的聚会·纪录片》

问:您跟大陆的团队合作过好几次,您觉得香港的团队和大陆的团队在创作或者是工作方式上,有没有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黄:在我来讲没有很大的区别,有一些方法是不一样,但是我会很快适应他们的工作态度。我差不多做了40年的电影,我的运气非常好,因为我合作的都是比较文艺、艺术一点的导演。

我和他们的沟通都挺好的,比方说王家卫、贾樟柯、娄烨我都是合作过,他们都是很心软、很柔和的导演。包括这次与刁亦男导演的合作,磨合之后、沟通越来越好。

有很多导演会给主创看一些他感觉好的电影。我想的是我可以看,但是我要知道导演给我看的概念是什么,是要模仿它,还是靠近它?靠近它还说得过去,但是我一定不会模仿它。

我所有电影都是我原创,我没有模仿过任何影片。拍《南方车站》的时候我就跟董老师说了,我没有拍过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也是第一次用这个方法去拍,如果成功了,有人喜欢就好了。

问:您是不是也会更愿意去接受比较有挑战的拍摄?

黄:我当然愿意。其实我做了这么久的电影,每一个电影都想有新一点的东西出现,去年我参与拍摄了三部电影,第一个是《江湖儿女》,第二个是《地球》,第三个是《南方车站》,我很幸运参与了这三部电影,都为电影、为摄影师带来一个奖项,我很开心。

问:您是如何开始从事灯光工作的呢?

黄:我认识电影的时候是1970年,我在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学习灯光,那个时候还没有出来拍戏,只是管理器材。那个时候我年纪很小,做了一年多就去做时装设计了。后来发现我越来越不喜欢那种工作,每天都对着同样的东西。

到1981年的时候,我就放弃时装设计。有次和做电影的朋友聊天,他说反正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不如你回来我们邵氏,我说好啊,结果做到第二年的时候,邵氏裁员又把我给裁出来。

后来我就做一些独立电影,也是做灯光的工作。有一天,新艺城电影公司的制片经理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来当灯光指导,我说你打错电话了,我只是个做小工的。

他又问我名字,问我在哪个电影工作,然后说是电影的制片推荐我的,说我的工作态度非常好。我说我没做过灯光指导,他说那你要不要来试一下?我就非常兴奋,你知道有个导演叫张之亮吗?没错就是他,他是我的恩人。

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拍完这个电影我就问自己,你要干这行还是干服装?我自己比较喜欢拍电影,因为拍电影没有那么死板,所以我就选择后者,好啦,后来我就看很多书,看很多电影,和很多电影摄影师聊天。

1985年我就开始运气横来,认识了王家卫,于是就加倍努力,天天留在电影公司里面,剪辑什么我都参与,从我拍完他的第一部电影,我就留在他身边,拍了十几部电影,好了,我就这样开始做电影了。

但是后期我自己会很辛苦,虽然收工回去睡觉,但是我回家还是会想想今天工作怎么样,明天工作应该怎么样,都想好了我才睡觉,每天都会有新发现。

问:您已经做了40多年灯光的工作,也经历了从胶片摄影机到数字摄影机的时代,在您看来,拍摄设备的不同会不会给布光带来不同的影响?

黄:这个是证明电影工业是进步的。以前拍胶卷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胶卷最早的时候,感光度都只有40度、80度、100度。胶卷跟数码摄影机的构造不一样,胶卷的宽容度只有三挡,往上三挡往下三挡,数码可以去到四档、五档都可以。

比方说现在我用数码拍摄,用1600到3000感光度都可以,不打灯都可以拍,但是胶卷不行,感光度只有最多700,布光就会有困难。但是布光的难度是现在的难度更高一点。

你刚才问更关注亮部还是暗部,这是数码才有的问题,亮部比较好控制,但是暗部比较难,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光它都会影响暗部的位置,所以对我来讲是我感觉现在布光非常困难。

问:您有没有给年轻灯光师和摄影师的建议?

黄:因为我现在也有在香港的大学讲课,我都要跟他们说的是,如果你要做电影,不管你做哪一个工位,你要真正喜欢电影才能做好。

比方说你做灯光组,灯光组是很辛苦的,如果你只是来干活、挣钱,那你就不要来做,赚钱很多地方都可以赚钱。

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赚不了什么钱,但是做电影的满足感是别的工种没有办法给你的。现在科技是很发达的,你不进步就会退步,现在的东西你不懂的话,那就被人淘汰了。

所以做灯光师不是说你懂开什么灯你就成功,每天都要丰富自己,要每天都准备好这些东西才可以,你收工就回家睡觉,不想东西的话就会很危险。

- FIN -

拍电影网Pmovie系今日头条号特约作者

推荐阅读

杨占家 鲍德熹 芦苇 梅峰 陈果 王竞

桑林 刘苗苗 李玉 杨超 李骏 许宏宇

廖庆松 杜笃之 马修 张献民 沈暘

顾小白 钟伟 冯元良 黄朝亮 滕丛丛

林良忠 刘勇宏 王博学 李淼 金培达

任长箴 周浩 顾桃 秦博 程工 李丹枫

冯远征 段奕宏 谢君豪 王劲松 姜广涛

黑泽清 宫哲

张艺谋 陈凯歌 贾樟柯 姜文 徐浩峰

王家卫 吴宇森 许鞍华 陈国富 徐克

侯孝贤 杨德昌 李安 胡金铨 乌尔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