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会引起心梗、脑梗、脚冰凉、肠坏死?千万别小看血栓的危害

血栓是什么东西?

血栓是在血管内由血液成分凝固而形成的小块,一般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和网住的红细胞、白细胞组成。本来,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由心脏搏动而获取了动力,循着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向全身的器官组织进发,在毛细血管内向器官组织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完毕后再由各级静脉逐级回流到心脏,从而完成循环,并周而复始。

血栓在动脉血管内形成示意图

流动的血液一旦凝固形成血栓后,就会形成固体状的“绊脚石”,阻挡后续的血流通过。这样一来,不单是凝固的这部分血液起不到供氧、供应营养物质的作用,而且由于阻挡了后续血液流动,器官组织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缺血坏死,从而危及人体健康甚至是生命。

为什么要连续谈血栓相关话题?

关注我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期我多次谈及血栓相关话题。原因何在?因为,血栓的危害不小,相关知识很多,一两千字的短文当然说不完;而且从面向大众的通俗性考虑,一两篇短文也无法谈透。所以,我想从多个角度多谈几次,方便各位理解并真正有所收获。

静脉血栓形成并引起肺栓塞示意图

提醒各位读者朋友,千万别以为血栓性疾病离你很远,别以为血栓性疾病只累及老人家。告诉你吧,目前我几乎每天都在与血栓打交道,遇到的病人,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无论是动脉性血栓,还是静脉性血栓,都已变成常见多发病了,没有人生来就领有“免死金牌”,而年纪大了以后,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血栓问题。所以,我认为必须学些基本的医学常识,避免“讳疾忌医”,以免将小的潜在问题演变为难以逆转的巨大伤害!

哪些地方会形成血栓?

全身的所有地方,只要有血流的地方都有形成血栓的可能。也就是说,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均可形成血栓。这也难怪,因为形成血栓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举个例子,要是不小心割伤了手指,或是因为拔牙而形成的创伤出血,如果受到损伤的血管破口处不能形成血栓,那就会一直流血不止并最终导致死亡!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正常情况下,体内有血栓形成机制,也有纤溶机制(即将凝固的血栓溶解),两者维持动态平衡。血管受到损伤后,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将血管破口堵上;随后,纤溶系统启动,将多余的血栓清除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一旦这种平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打乱后,凝血机制不正常发挥,多余的血栓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引起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还会非常危险。

血栓到底有哪些危害?

血栓会阻挡血液的正常流动,导致相应的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这是肯定的。部分血栓在形成后可受血流的冲刷而脱落,随着血流又可堵塞其它血管,从而诱发新的问题。而这些血栓还可诱发形成新的血栓,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就可能越来越糟糕。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血栓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堵住颅内动脉会引起脑梗死,出现中风偏瘫等诸多症状;堵住肠道血管,就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堵住下肢动脉,会引起肢体的缺血,冰凉发麻、疼痛坏死,最终可能不得不截肢。

心脏 心肌梗死模式图

静脉内的血栓引起缺血的机会不多,但因为阻挡了血液回流,多引起下肢水肿、肠道淤血水肿、腹水等,然而更严重的是,静脉血栓可随血流回流到心脏,再随血流堵塞肺动脉,从而引起“肺栓塞”,严重的可能致命(我在有关“经济舱综合征”的文章中说过)。

如何解决血栓栓塞问题?

对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也有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介入微创治疗三大方式。

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性治疗手段,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方向。主要是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静脉血栓以抗凝为主,动脉血栓以抗血小板为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应用溶栓、血管扩张、改善组织对缺血缺氧耐受的药物,还可配合中医药内服外敷及针灸康复手段。

外科手术方面,有切开取栓及截趾、截肢、坏死肠管切除等方法,有的病例可配合内膜剥脱、血管搭桥等术式。但外科手术有创伤大的固有缺陷,往往只作为最后手段,在适应证选择方面越来越严格。

义肢再好,终究比不上天然的

介入治疗方面,则是利用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纤细的介入器材,无须动刀,即可经皮穿刺进入血管腔内,远距离实施血栓清除、斑块旋切、扩张成形等系列操作,创伤轻微,疗效确切,已经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积极手段。针对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问题,也可通过植入腔静脉滤器予以预防,或插管对肺动脉内的血栓进行局部清除处理,将患者从濒死状态中解救出来。

介入治疗已经可以开通到足部小血管

介入治疗血栓是如何进行的?

有关介入治疗血栓的具体方法,限于篇幅,在本文中我就不想再啰嗦了。因为,我已经写作并发表了系列文章,甚至也主编出版过科普著作和规划教材,各位可以关注我,检索查阅一下,查不到或者还有疑惑的,也可留言给我,我会乐意再进行相应的解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