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培训机构的本职:兴趣教育

追溯中国的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历史,三十年足矣,已算步入青壮时代。 距离第一家机构上市之日,蓦然回首也过去了七八个年头,已不再是完全没有思想的懵懂小孩。 我们总在思考中前行,不仅是思考未来发展的蓝图,也在反思曾经走过的道路。

时光如梭,在教育培训领域里编织出了一件件绚丽的霓裳,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同质化”到“品牌化”

曾经我们只是一个老师加一群学生,一张课桌加一块黑板,连对外公布的招生简章,几乎都一模一样。避免同质化,我们这个行业开始走向品牌化,加盟、连锁、广告、代言、展会等其他商业领域的模式,进入了这个领域。很快,我们迎来了品牌化时代,然后,进一步细分、角逐:高端品牌、低端品牌,本土品牌、外来品牌,英语品牌、作文品牌、数学品牌……用品牌包装自己,成为不争的共识;

从“滚雪球”到“资本潮”

作为教育培训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原本就是老师出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意人,我们信奉的是量力而行,量入而出,遵守的是积沙成堆,集腋成裘,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发展。然而,曾几何时,资本开始进入教育培训这个领域,融资、股份、上市等商业热词和由此带来的活生生的商业奇迹,鼓噪着我们的心。我们开始追逐资本,梦想着一夜暴富,期待着神话在自己的机构诞生。埋头教书、潜心育人,曾经的追求、曾经驱使着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动力,被抛之脑后,我们的大脑,被一种浮躁的情绪占领。

从“爆发论”到“拐点论”

品牌、资本、庞大的从业大军、无法估量的教育培训市场,让人激情万丈。中国课外教育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数据不一而足,但总体趋势是暴增:从数年前的3000亿、5000亿,再到9600亿、12000亿……裂变、爆发、倍增这些词语,使得我们对未来似乎不存在丝毫担忧。然而,现实残酷: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虚假宣传受到曝光,提分效果引发质疑,成本上涨利润下降。办了多年的培训学校,有的校长却发出了“不想干了、不会干了、干不了了”的长叹,一时间,教育培训业“拐点论”尘嚣云上。

跳出教育看教育www.jinjiedu.com

跳出教育看教育。当豪华大酒店在都市林立的时候,农家乐火起来了;当高档小轿车在马路上制造“堵城”的时候,骑自行车也是成了时尚;当羊毛羊绒等高级面料接连问世的时候,棉布又开始流行。浮躁过后,回归,成为时代永恒的主题。教育,同样需要回归。

光阴似剑,必将不可阻挡之势,将教育培训界的一件件华丽外衣剥去,让我们每一位从业者探寻培训教育的本质,回归到培训机构的本职

1

教育培训需要回归

回归到简单而实用的装修投入上。再豪华的装修,也只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外衣,而非实质。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高额的装修费,还是来自于家长。家长掏的应该是学费,而不是装修费。想当初,一张课桌加一块黑板,不照样为我们夯实了发展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的装修、装备和装饰,还是简单一点、实用一点、节俭一点为好。

2

教育培训需要回归

回归到轻松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上。 想当初,因为我们是课外补习班,无需严格按照大纲、进度组织教学,所以并没有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 因为我们是小班教学,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 那时候,孩子一到周末和寒暑假,最盼望的地方就是培训学校,培训学校的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宽松的、和蔼的、幽默的。 当看到孩子“不愿上培训班了、不喜欢培训学校的老师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特向往时光倒流?

3

教育培训需要回归

回归到快乐而有效的兴趣教育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办教育最大的诟病在于孩子学习兴趣下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培训机构的本职。 然而,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出于竞争的需要,迎合一些家长的心理,“签约提成绩、提分才是硬道理”成为培训机构的郑重承诺,我们偏离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公办学校联手大搞应试教育,联手将孩子的课内课外的玩乐空间完全挤占,将孩子天生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扼杀,也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别忘了,很多上了年头的培训学校,最初的名字,就叫“××兴趣班”!

用一种最简单的思维办学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一种最原始的模式教孩子——学中玩,玩中学;

用一种最单纯的念头做教育——帮孩子快乐成长;

教育培训,其乐无穷,天广地阔,善莫大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