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坚持做慈善,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唯有慈悲不敢忘,疫情发生以来,佛教界全力支持支援一线人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自发捐款捐物,虔心祈愿国泰民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佛教界已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捐款捐物超过9千多万元人民币,来自佛教四面八方的支援,汇聚成了慈悲的海洋。

佛教寺院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扶危济困、利益人群”,中国的佛教寺院为民间社会做一些慈善事业,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佛教徒慈悲济世、自利利他,不忘初心的精神体现。

此前,我们撰文介绍了唐代医僧行医救人的历史故事。在历史上,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除了行医治病,还涉及济贫赈灾、临终关怀、劝戒残杀、宣恶扬善等多个方面。

点击蓝字阅读:

据文献记载,佛教寺院布施的对象,一般是贫苦的民众,寺院济施的物品,包括粟米、锦帛、粥饭等。《佛祖统纪》卷四中就有记载,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人英幹在成都南市施舍粥食,以接济贫困的百姓。

佛教徒和佛教寺院的善行与慈悲心表里如一,终古不变,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甚至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以至于在国家发生灾疫的时候,佛教寺院被认为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组织机构。

北魏时期,文成帝创设“僧祇粟”制度。朝廷划出一部分人口作为“僧祇户”,交由僧官管理,他们不用向朝廷提供赋税服役,但要向僧官缴纳粮食。僧祇户缴纳的课税称为“僧祇粟”,专门用于济贫赈灾。《魏书·释老志》说“僧祇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年收入。山林僧尼,随以施济。民有窘敝,亦即赈之。”当百姓遭遇困境,便用“僧祇粟”来济赈灾民。

又如《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公元575年,大雨为患,水多成灾,以至于百姓生活疾苦非常,这时候,朝廷颁布诏令:“去秋已来,水潦人饥不自立者,所在付大寺及富户济其性命。”

“水潦”是雨下太多而积在田里的水,这里指水淹没了农田。面对水患疫情,朝廷下令将受水情影响严重的百姓托付给当地大寺,希望当地寺院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希望富有的大户人家能够施以援手,危难时刻,救人性命。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玉佛禅寺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推广和传播正念、正信、正能量,在呼吁大家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又积极为一线医护人员筹措善款,按医用标准采购防疫物资,并尽快将物资送到一线。

2月1日至2月7日期间,玉佛禅寺举办在线慈善义拍活动,所得款项全部捐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用于为医疗机构采购医用防护物资。

2月1日上午9点,线上慈善义拍正式开始,很快便得到了十方善信的支持,这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今天是义拍的第五天,觉醒大和尚书写的《平安是福》《无有恐怖》等34幅书法作品,均标出了过万的竞价。

大和尚表示:“大家愿意参与竞拍,一方面是对我的支持,我很感谢。另一方面,是大家对疫区奉献爱心,我很感动。”

参加竞拍的善信,他们不仅仅是在竞拍,同时也是为一线医护人员采购口罩,采购防护服或护目镜,采购消毒水……

春节过后,申城迎来返程高峰,疫情发展令人焦虑,但国人的团结一致,十方善信的发心,又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阳光一定会照亮远方那块土地;今年春天,鲜花会照常开放,那里的同胞兄弟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自己想见的亲人……

——觉醒大和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