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从何而来?

某知名门户网站首页汽车频道的标签让汽车有智慧产生了兴趣。在该栏目下,有涉及11款车型的标题,主题就是两个字——降价。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有关汽车降价的消息是已经甚嚣尘上,有些经销商,甚至有些车企释放出降价的信号也是无可厚非。

可汽车有智慧疑问的是,降价归降价,真的就能吸引消费者走进4S店吗?

诚然,按照相关专家的预测,疫情会激发一部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可那是在疫情有效缓解之后,绝不是现在。以当前人人杜门自绝的状况,纵然汽车降价再多,估计也不会有人冒着感染的危险去4S店选车、试驾。

而且,等到疫情缓解之后,这些车型还会继续有如此的降价幅度吗?显然未必。“你们之前不是降价很猛吗?现在怎么没有优惠了,也太忽悠人了吧。”这样的情形已经无数次上演了,估计这次也不例外。

另外,降价本是经营活动中的常用举措,其发生的理论基础有两点,一是供过于求,二是生产成本降低。不巧的是,这两个理论基础都不足以支撑起现有的汽车降价局面。

先看供过于求。受疫情的影响,很多汽车制造商工厂延迟开工,经销商的产品引进已经暂停,目前4S店里的车型基本上都是2019年的库存产品。再加上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新型产品,在现阶段,车企无法上市新品,经销商也无法提供新品,这就说明,市场上不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那么降价更无人谈起。

再看生产成本降低。虽然汽车制造工艺日益提高,汽车生产成本确实有所下降,但这方面的因素早就在新车定价时就有所体现,而不是在某个特殊时间点突然成本降价,造成产品价格下降。

所以,现在的降价是不具备理论基础上。

但是,正如一些舆论所言,降价是经营活动中的具体措施,其中会有复杂的社会形势因素,汽车有智慧对此并不否认。

那么,合理的社会因素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汽车有智慧的理解中,大致有三种,一是国家政策的改变,比如2019年的国六提前,让一些车企不得不尽快消化库存,只能采取降价策略;二是竞争突然加剧,比如近些年的中国自主品牌崛起,让一些合资品牌不得不进行产品价格下探;三是产品本身的贬值,比如产品在投放市场数年之后,价值下降,车企不得不以降价加快旧品退市。

显然,这一波的降价也不在这三种情况之列。

那么,在目前的情况,市场上没有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也早已确定,相关社会因素也没有发生,降价潮从何而来呢?就只能从特定时间里的营销策略去解读了。

一般来讲,营销是分为两种的,一是品牌的营销,就是加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形成,二是产品的营销,就是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达到促销的目的。

汽车有智慧在文章开始就提到,现在不是人们不愿意买车,只是不能买车,那产品的促销就不用再表,这也就可以说明,现在的降价其实就一个目的——在消费者那里刷存在感,等到消费者可以购买的时候,让消费者不由自主进行先期选择。

试想一下,如果你有购车的打算,在网络上查询时,不停刷到某品牌、某车型不断降价的信息,你会不会特别关注?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只要你留意了,他就在你的头脑里种下了一粒“实惠”的种子,你也会首选这个品牌的。

当然,这种营销策略无关对错,只要运用得当,车企卖车,经销商盈利,消费者满意就已足够。怕就怕,有人把“降价”当噱头,名为降价,实则巧立名目,消费者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优惠,那就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