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人家》:孔府门前是非多

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很有趣,为什么有趣,因为这不单单是父子关系,中间还穿插着一个爷爷的角色,三代人中,爷爷对于父亲要求严格,但对于自己的小孙儿却可以听之任之,父亲对于儿子要求严格,但对于自己的老子,却也只能言听计从。爷爷与父亲经常不和,就如同父亲与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爷爷与父亲的孩子却能形成坚固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却会在孙子长大后烟消云散。

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往往呈现出来的是隔代亲。父子这一辈不管是父子还是母子亦或者父女母女,大都有着不小的隔阂,一旦自己的子女有了孩子,这种隔阂转嫁到祖孙身上就没有了。不论是外孙还是亲孙子,祖辈与之相处,大都会很和睦。孩子在父母处受了委屈,就可以跑来爷爷奶奶这里哭诉。幼年时期对于父亲是非常惧怕的,而对于爷爷可以在心中轻易地树立起来慈祥的地位。不过好景不长,一旦长大,这种亲疏反而会倒过来。

谁也说不清楚,谁也闹不明白,这就是中国式的亲情以及家长里短。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老国产片,它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但却不乏中国传统文化。

《阙里人家》故事发生的背景很特殊,在孔府故里,有着这样一个大家庭,祖孙四辈人都健在,某一天太爷爷要过生日,而爷爷听闻这个消息后,从北京赶了回来。爷爷是一个曾经官居部长的大人物,只不过现在已经退休,父亲是一个传统的父亲,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安安定定的在家里教书,但是儿子却偏偏不这样。他在太爷爷过生日之时,卖掉了他的棺材,转手为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发誓要赚外国人的钱。

爷爷回家后,父亲很不待见,原因就在于曾经的爷爷为了自己的事业,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家庭去了北京。那时候的奶奶已经有了孩子,而爷爷执意地认为他与奶奶之间没有感情,抛开了一家人的爷爷在父亲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直到奶奶去世,父子依旧是不能和解。

但是一心想要去外面闯荡的孙子却对于爷爷无比的崇拜,在与爷爷的接触中,孙子逐渐的被安抚了驿动的心。最终,他选择了留在当地好好当一个教书先生,车也卖掉了。而因为太爷爷的一次发火,爷爷与父亲二人开始重新谈心。之前没有说过的话也都说了个明白。两人最终能握手言和吗?

作为一个中国式的传统家庭,已经很特殊了,而作为孔府后人,这个家庭就更加的特殊了。从父亲爷爷以及太爷爷的言谈举止来说,自然有着很高的个人修养在里面。但就是这样的修养却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彼此。这是每一个中国式的家庭需要面对的场面,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最后解开彼此之间的隔阂与无奈。

为了理想离开家乡,还是为了家乡放弃理想,爷爷在片中教导自己的孙子的时候,这样回答“只要有理想,去不去美国不重要”。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语,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理想是用来催使自己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假之逃避责任的借口。爷爷当年的离开到底对还是错大家自然会在自己内心有一个评论。

作为一个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爷爷的离开更加容易帮助他缩短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而他也最终实现了理想,而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种离开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没有三爷爷的帮助,这一家能不能存活也不一定。这对于一个家庭中的父亲和丈夫以及儿子这个身份来说,爷爷的离开无疑是一种逃避。我不是很喜欢“我跟你有了孩子,但我不爱你”这种言论的。因此,爷爷这个人物在本片中的形象并不那么伟岸。

相反,一辈子打光棍的三爷爷却是一个典范,一开始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老顽童”一样的人物,生性自在,不拘小节,甚至于跟自己的孙子辈打打闹闹等等,但是一直到后来,当父亲给自己父亲说明白了当年的故事之后,他这个人物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许多。为了自己的喜欢的人可以终生不娶,相比于爷爷,他活得更通透,洒脱。

片中的故事最后理清了,而片中的人物最后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但是电影之外的人们依旧是会被中国式的家庭关系所困扰,没有谁能真的明白父子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但是有一点却很清楚,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自己的责任逃离开外。

……

你好,再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