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戴着“手铐”走完长征

红军队伍中汇聚了五湖四海的穷苦子弟,他们有的出身寒门,有的家底殷实,有的地位尊崇,有的来历不明。但不论何种身份,来自哪里,姓甚名谁,众人皆在投入革命洪流后,成为了与最底层人民长在一根藤上的瓜。

1924年——1927年,中国革命局势扭转的几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彭德怀、董振堂等曾经在蒋介石手下办事的人,都弃暗投明,选择了和红军队伍站在一块。这样的决定换做现在看来,需要莫大的勇气,更何况当时不知结果,便一心为民去了,实在是叫人尊敬……

一两位出了名,歌功颂伟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你也许不知道,如是这般的人其实很多,廖承志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出身于国民党元老之名门,父亲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是孙中山老前辈的左膀右臂,因这层关系,他幼年时期便已懂得了何为民族大义之道。生于日本,早年间分别在德国、荷兰、前苏联等地游历居住过,更是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拥有了互通几国语言的能力。

从国民党到共产党,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

早年,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他与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晚年,为了祖国统一的美好大业,他将侨务工作研究透彻,与华侨、海外同胞以诚相待,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港澳回归问题,他殚精竭虑,宝岛故土难离,他情动两岸。

如此为党为公的人,在革命中也曾有过委屈,总共坐过七次牢,六次正式的,一次非正式的——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

1908年出生的廖承志,赶上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末班车,于1924年加入了国民党,想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无奈,蒋介石背信弃义,“四一二政变”后,其愤然脱离国民党,入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学习,并于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特支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

不太平的年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到了让人唾弃的地步,日本多次屠杀中国民众,“济南惨案”的爆发,更是让身居在日本的中国人大为震惊。

1928年5月上旬,声讨谩骂此举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的冒出,廖承志骨子里流的是中国的血液,自然也加入到了游行示威、贴反对标语的行列中,在其被日本当局拘捕了三次后,便被驱逐出境。

回国后的日子也不太平,国共关系僵化后,蒋介石到处抓捕四散的共产党员,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的廖承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3年3月,国民党收买了与廖承志相熟的同事,找到了廖承志的藏身之处,将其逮捕,与陈赓关在一起。开国大将陈赓何许人也?那可是红军将领中脑子转的飞快的人,廖承志与他待在一起,很快就商量好了脱身之法。那几日,特务们总想从廖承志口中套出点有用的信息,这就成了廖承志的突破口。

一日,特务头子与几个小喽啰按例来牢中看一看被逮捕的“犯人”们,廖承志佯装要带他们找共产党据点,一直小声说着:跟我走。

几名特务想着,如果抓到更多共产党员,岂不是立了大功,便招呼了7、8个人,开了两辆车,押解着廖承志出去了。一路上,廖承志都在指路,往左开往右开开了好一阵,终于到了目的地——廖承志的母亲家。何凝香看到久未见面的儿子居然戴上了镣铐,心里头急得冒火,赶忙联系了柳亚子和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双管齐下,才将廖承志从牢中救了出来。

同年9月,脱身后的廖承志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

不俗的交谈,渊博的学识成功地让廖承志脱颖而出,仅半年不到的时间,他便升至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职位上。可惜,他的性格过于直爽,不善于拐弯抹角,更见不得以权压人的勾当,12月中旬,他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被张关押并开除党籍,后被押解参加长征。

这次“非正式”的坐牢,并没有束缚住廖承志的宣传能力。两万五千里,红军是每到一处,就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用到的办法也很多,写大字,编歌谣,还有就是贴宣传画了。这些画作是由谁画的呢?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廖承志之笔的。

当时张国焘扣押了很多犯人,有被诬陷栽赃下狱的,也有反对他的政治主张关押起来的,与廖承志一起被关押的同志有很多,罗世文、朱光、徐一新都是,他们在被人监视的情况下,同红军战士一道,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直到长征胜利,才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得到平反。

细想一下,以张国焘当时的势力来说,能够有胆量站出来反对他的人,真正算得上是为革命着想。那时红二、六军团还没有前去四川卓木碉,与张国焘唱反调的,都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都有可能被冷眼对待,可是廖承志还是做了。

如此处境,如此困苦,在行军途中,即便被张说成是戴罪之身,廖承志还是将身心都放在了工作上,与其共同上路的战友严长寿(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油印股的干部),在革命胜利后写文缅怀那段时光,提到廖承志的工作态度,言语里尽是欣赏。

他坦言:“连环画的文字说明,先由油印股刻好,再把蜡纸送给他,刻成连环画。……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天送来的画页文字说明,他不完成就不休息。每天行军几十里,一到宿营地,别人都进入梦乡,他仍然趴在油灯下工作到深夜。

这段经历,廖承志也不是没有留下笔墨的,一首《戴枷行万里》便可以看出他的心态与处境:

莫蹉跎,岁月多。世事浑如此,何独此风波。缠索戴枷行万里,天涯海角任销磨。休叹友朋遮面过,黄花飘落不知所。呜呼,躯壳任它沟壑填,腐骨任它荒郊播。

宇宙宽,恒星移,地球还有亿万年,百岁人生一瞬过。笑,笑,笑,何须怒目不平叫?心透神明脑自通,坦怀莞尔心光照;绳套刀环不在手,百年自有人照料。

戴枷行万里路,这里的枷锁不是实指手铐,而是自由之身被约束着,灵魂没有从前那般欢脱了,戴着“手铐”走完长征,打上双引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年幼时的廖承志,被人称为“肥仔”,长征之后,建国之后,廖承志先后在新华社总社外文部、港澳办公室任职过,为连接香港澳门同胞的情谊乃至外交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慢慢的,“廖公”的名号便越传越响亮了。

1983年6月10日,这位共产党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23日,中国领导人、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向廖承志遗体告别,他的一生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