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宅在家里的自己,恰恰可以弥补中国教育体制的时间之失

在芝加哥大学访学一年半,我最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高等教育与教育发达国家在体制上的最大差异:时间自由度

01

在美国的大多数学校,一个大学生一周一般只选四门课,最多选五门课,几乎没有学生敢选六门课,四五门课外的时间,全是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而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一个大学生一周一般得选八到十门课,最多的学期可能得选十二三门课。

可以有一个更科学的算法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分规定,一般的专业,大学总计要完成的课程类学分都在130左右,而大多数学生是在六个学期内修完它以便大四可以进行就业准备.

因此,平均来说,就是一个学期有20个以上的学分,有的课是一个甚至半个学分,有的课则是两个学分,也有少量课是三或四个学分,因此,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总课量,就不太会少于10门了。

两相比较,美国的学生拥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而中国的学生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课堂上。

这两种教育体制在时间自由度上的差异根源,在于知识教育模式与思维训练模式上的差别。

02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知识教育模式,知识教育模式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知识是以传播为主要导向的。

因此,知识的学习可以以听为主,跟随教师完成课堂听讲,即是知识学习模式下最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日常课堂之外是不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的。

因为知识式学习的效果来自于记忆,而基于人的记忆容量的短暂和低效,平时的学习,在缺乏日常跟进的考核的情形下,学了等于白学,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大多数高校,拿奖学金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靠期末考试前一个小周期的拼命记忆即可的主要原因。

03

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是思维训练模式,思维训练模式强调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而思考能力的形成不能靠他人的传授。

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功能只是思考的示范、思考的引导和对学生错误的思维的修正,因此,思维训练式学习不能以听为主,如果只是跟随教师完成课堂上的听讲,是完成不了思维的训练的。

思维训练模式之下需要完成的学习,包括了大量的带着问题的课前精细化阅读、课前自主性极强的思考及思考结果所形成的作业写作、课堂上的互动式讨论与发言、课后的再思考与总结及对自己的作业的修改式写作。

这些事,除了课堂上的讨论发言外,全部都需要自主掌控时间,因此,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生,一周自主支配时间一般是课堂学习时间的数倍。

如果按一周四次课,平均每次课2小时计算,教育发达国家大学生的一周课堂学习时间只有8小时,但即使周末两天不算作学习时间,这些学生中稍认真点的学生,一周的总学习时长也常常超过60小时,那么,等于自主支配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比接近于5:1。

但中国的学生,则常常自主支配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比达到惊人的1:5甚至更低。

04

这种自由支配时间的缺失,带来的结果是整体大学学习效率的降低。

首先,由于人接受听的能力极弱,因此,课堂听课的效率是极差的,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大学课堂玩手机成为常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正也听不进什么,听的东西由于没有课前学习,自己在听之前又常常是极不了解的,不如玩玩算了,时间久了,不听就形成了惯性了,坚持听的学生,那都是意志力极强的对自己有约束的好孩子,但这些孩子由于课前学习的缺失,其实也同样没听进太多;

其次,由于反正课堂上是带着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哪怕有极少数教师注重课堂互动,那也只需要偶尔找三五个爱发言的人去发个言,或者最多轮过来小组作个报告,因此,学生对于课前的学习,是极其放纵的,绝大多数课程,学生上课前是0学习的,这就使得大家在课堂上要么没有任何的创造性思考,要么也只是发挥自己已有能力的思考,课堂就无法形成为创造性思维成长的空间了。

反过来,他们倒反而是不需要课前学习时间了,要是哪个教师硬性地规定一下课前学习,大多数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课前自由支配时间倒成了事实上的不需要了。

但事实上,判断人才的核心标准,是思维能力,不是知识。

05

因此,疫情之下,大学推迟课堂学习,宅在家里的你,是不是在灾难之下也带来了那么些特别的好处,那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问题是,你把自己的时间,真的支配起来了吗?

还是你只是有了自由的挥霍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