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赵丽蓉、葛优、六小龄童演的这部经典,看完我毛骨悚然

那个年代,是思想保守的年代;那个年代,也是过年必须回家的年代;那还是一个女婿如果是高富帅不要、媳妇如果是白富美送上门也不喜的年代。

一家人养育五个子女,没有计划生育,生育也没有计划着来。一切看似那么平淡无奇,回家过年也开开心心,兄弟姐妹又各怀鬼胎。那么问题来了:都是同一个妈生的,怎么差别就那么大?

影片中处处充斥着传统中国家庭的积怨与和谐,虽说没有隔夜的仇,但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温情。在人情世故中,一顿团年饭,诉尽一家之主老爷子的心伤与做母亲的心疼。

自古都是慈母多败儿,可严父不见得出孝子。

一、五个子女、六组家庭、性格迥异的他们道出了众生相!

在九十年代,大多数家庭还是以长子为尊的。而程家老两口,似乎并不寄希望于此,他们的长子木讷,娶的媳妇又是个顶厉害泼辣的,在那一顿团圆饭当中,虽然说是帮着婆婆做饭忙上忙下,但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计——在洗碗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婆婆手上的金疙瘩,言外之意是自己想要。

老二因为执意嫁了父亲不如意的对象,跟家里断了联系,可二姐夫很有出息,创业成功,第一次陪媳妇回娘家给每个人都带了礼物,跟所有在场男人比起来,他简直完美,做饭、劈柴无所不能,关键是还那么殷勤,待人也随和。

跟他比起来,最不堪的应该就是葛优饰演的大姐夫了,是个十足的渣男,在外拈花惹草,还让大姐做人工流产,简直没有人性。但是隐忍的大姐竟然还要忍耐,当被她老公欺负过的姑娘的妈妈上门来找他,她虽然觉得委屈极了,最后还是要跟他回家。

这是三对成了家的,还有二弟三弟,这两对没有成家的,二弟第二年结婚也是想方设法从父亲那里套钱,三弟在读研究生名为“考察”实为“旅游”,也想从父母手里拿点“赞助”。

一大家子,在饭桌上,酒未敬一圈,竟然就说到钱点子上,气得老父亲拿出积蓄,端到桌上:都愣着干嘛?不就等着这道菜吗?

一瞬间,表面和谐的氛围都撕破了脸,去年过年打碎镜子的大嫂,今年依旧打碎镜子,慌乱了之后,破镜终究无法重圆,毕竟“钱”是所有人脸上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母亲提醒二姐夫:不能那么大方,要是习惯了,都要找你要。言外之意是:那群人也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脑袋里净想着啃老了,这回儿看老二嫁了个好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赖上他们家了。

母亲虽然随和,心疼子女,终究当家做主的还是那个老父亲,父亲不愿意看到大家以这样的方式,年年积怨,最后,终于不要那个伤透他心的家,带着老伴旅游去了,有人揣测,他就是带着老伴干活去,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但如果不负担子女,还是顶逍遥自在的。

可父亲毫无留恋,母亲却舍不得。在这么一大家子人当中,个人性格迥异造成他们命运不同,但每一个人在同一个家庭条件下又相互影响。这,可能就是传统的中国吧。

二、五对子女,五个人生阶段,这一生与我们何其相似!

在老程家的五个子女中,六小龄童饰演的老大,丝毫没有长子的担当,是个妻管严,有老干部的作风,有想法也不太敢说出口,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似的看这一出闹剧,最后闹完,他媳妇还在想“饭桌上的钱呢?”他终于也忍无可忍,说出了心底话,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钱。

终于是各回各家,毕竟都是分了家的,老大的人生阶段在于上有老下有小,处于初见人生压力的时候,如果父母不能帮忙带娃,要是能给些资金上的赞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他不好意思要!

而大姐呢?她知道也体谅父母,在她的那个阶段,要是有个孩子就是完美,偏就嫁了个品行不好的,孩子没有,也没有脸面回娘家,知道为娘家考虑,却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她倒是从头到尾没想从父亲手里捞点什么,但是她却对自己的人生极度自责。

典型的出嫁从夫,一辈子只跟一个人的传统女人。

二妹比较有自己的主张,也是在叛逆时期坚持自己的选择,从小在男方娇养着,似乎她是这些人中过得最好的,由此可见之前她的父母其实多没有眼光,门第之见,大姐夫是他们认可的女婿,到头来是那样的人品,二姐夫是他们不认可的女婿,结果却最为随和“孝顺”。

而这一切,竟然都是因为钱,有钱当然可以用钱来表达孝顺,如果没钱,好像一切都是苍白的。我们都知道他们这些子女很爱父母,但他们好像也更爱他们自己吧!

二弟三弟真的就不用说的,一个没毕业还不知人情冷暖不懂事,一个整天无业还想着不分家怎么啃老,都是不成熟的。

再来回顾我们的人生,好像没毕业的时候,就像老三,仗着父母惯着我们,各种由头就可以要钱;毕了业准备结婚成家,但是还没立业,依旧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唯一想到最好的最懒惰的办法,就是跟着父母啃老;而结了婚的呢?要么跟老大似的,找了个厉害的妻子,不敢“孝顺”父母;要么跟大姐似的,嫁了个不好的,始终怀着愧疚的心情,难以面对娘家;要么跟二妹似的,嫁了个好的,小日子风生水起,但是也引得一大家人嫉妒。

他们五人正在面临的人生阶段,正是我们一生会跟负面产生矛盾交叉点的阶段。他们互相不理解,但是做父母的也全都懂。

三、如果距离远一点,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所有的这一大家子人,在刚回到家时,都是喜笑颜开的,那是差不多一年没见的难得的亲切,可是这份亲切,随着相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的递增让她们的矛盾也递增。

子女多的家庭似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爸妈是不是偏心啦?给他们家钱了没给我们家啦?老爷子好像更在乎老二一家人呢?

这是千古的难题,人生而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也永远只会在他们个人的小家单位上去考虑自己的利益,从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受益了,就开心;只要自己“吃亏”了,就不行。

小家单位的概念,让拥有大家传统的父亲母亲,措手不及。隔代的矛盾,日益昭彰。可是如果不见面,大家又都还是亲人,还是亲戚,见面还能说新年好,还能客套的嘘寒问暖。

“远香近臭”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述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国际、国内都获得过不少的大奖。

但是,它并不能代表所有传统的中国家庭皆是如此。也有不少的家庭,很替父母着想,我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的例子,她只有三姊妹,她是老大,所以外公外婆一直是将她当儿子养的。

早年间,外公外婆的钱都放在她那里,她创业欠债五万怀着二胎也不动外公外婆的一分钱,都是慢慢攒下来还的。也因为这样,外公外婆也很信任她,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存在矛盾。

由此可见,大多数家庭矛盾,都是金钱矛盾,就算当父母的做到了公平,但是也管不住子女们多想,从而“觉得”不公平,还更别说,有的家庭当父母的根本做不到公平呢?

所以,看这部电影,很中国,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其中家庭矛盾的地方很真实,很有同感。相信很多三四十岁的看了都会有所感触,不过还有好多年轻人,太年轻,真的就无法感同身受。

【婪卿原创文章,禁止转载,非要转载,麻烦告知,侵权必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