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顾海良: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学思平治

1983年3月,美国学者保罗·斯威齐在为《每月评论》撰写的题为《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的马克思主义和革命运动》的社评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一门社会的和历史的科学,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纲领。”在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中,他对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这个观点做了极其详尽和深入的论述,而且实事上,这个观点是他们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工作的前提,他们毕生的任务是给社会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当顾问。

马克思赠给约翰•格奥尔格•埃卡留斯的《资本论》德文第一卷第一版,上有马克思的亲笔签名。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海尔布隆纳在题为《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的小册子中也提到,“为什么历经沧桑,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以一种斯密的《国富论》——尽管两者同样充满了非凡的洞察力——所不具备的方式与现时代发生着密切的关联。”这不仅是因为与斯密的著作相比,马克思的著作更具现代性,因为马克思的著作强调了技术和危机以及社会张力,在根本上,还因为“《资本论》承担起一种在斯密或是在其他任何人那里并无先例的任务,那就是在《资本论》的副标题中体现出来的任务——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从人们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体系的误解开始,他们还没有学会透过这个体系的表象去看问题,仍然停留在这一个体系的外在表现的层面。马克思的第一个目标是说明我们用来解释社会的日常概念,比如劳动和资本的概念,事实上只是对具有欺骗性的外在表现的概括,如果我们打算去理解社会存在的真实过程,我们必须学会去穿透这种外在表现。我们阅读《资本论》,不只是为了发现资本主义是如何运作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解释尽管非常精彩,但也必然存在不足,我们是要学习资本主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迄今为止仍未被提出,但却被马克思以一种深刻的和令人难忘的方式做出了解答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以及第四卷的手稿。第二卷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于1885年、1894年编辑完成的。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后,马克思就在考虑修订和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1871—1873年,第二版分九个分册出版。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仅在篇章结构上做了变动,而且在理论阐述上也做了修正。在篇章结构上,马克思把工资理论从原先的第五章中独立出来,并把原来的“章”改为“篇”,形成了七篇二十五章的结构。在理论上,马克思取消了原先对价值形式的“双重叙述”,价值形成部分几乎全部被改写了。以后,恩格斯又根据马克思的遗愿,出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1884年)和第四版(1890年)。后来《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成了最通行的版本。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作。马克思曾经提到,经由他本人修订、校改的法文版,“增加了一些新东西,而且有许多问题的阐述要好得多”。法文版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法文版分册出版于1872年9月到1875年11月。

马克思于1872年2月至3月间致《资本论》法文版译者约瑟夫•鲁瓦的信,内容谈及翻译及出版事宜。

马克思晚年还在积极准备第三版的修订。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不久,恩格斯最后负责出版了《资本论》第三版。现在通行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四版是由恩格斯于1890年最后定稿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从德文第一版到第四版,无论是在结构上、内容上,还是在有些理论问题的阐述上都有一些重要的变化,甚至一些被称作“基本原理”的理论也做了多方面的新的阐释。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论》德文第一版阐述的原理就是“绝对真理”,就是不能更改的、不能补充的。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马克思也像恩格斯一样活到1895年,他一定还会对《资本论》第一卷做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发展的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和补充。《资本论》最为真实,也最为生动地说明马克思经济学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学术精神。

《资本论》是马克思长期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和思想材料,批判的吸收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英法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巨作。它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是参加阶级斗争的科学实验的结果。但是,不要忘了,《资本论》这一巨著,也是在研究大量客观资料和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人类文化特别是当时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学遗产的基础上产生的。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这个理论到现在仍然有意义,并不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而无效。2008年,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提出的99%和1%的对立情形,非常形象地印证了马克思当年所讲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造成两极分化的状况。当99%的人的贫困同1%的人的财富之间形成严重对立时,社会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基本规律,尽管在形式上有多方面的变化,但在本质上,仍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

《资本论》在工人阶级中传播,吴宪生,2018年,油画

《资本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文明的成果,它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很多学者运用《资本论》基本理论来解决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特别是研究生态问题,甚至演绎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因为资本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要通过有形的资本来占有那些“无价值”的自然资源,把自然资源资本化和对象化,资本的逻辑是造成生态文明破坏的根源。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资本论》中,唯物史观不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理论,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理论体系,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最完整的著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