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叛乱,刺杀秦王嬴政,平叛功臣是相国吕不韦还是另有其人?

本期话题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举行了隆重的成人礼,这意味着他迎来了亲政的重要时刻。可就在此时,长信侯嫪毐却发动了大规模叛乱,企图包围蕲年宫,刺杀嬴政。

究竟是谁主持了平叛战争,让嬴政转危为安?《史记》对此已经做了明文记载,可对这段记载,历史学家们却分歧不断,争论不休,这里面究竟有何玄机呢?

公元前238年,岁在癸亥。

22岁的秦王嬴政意气风发地坐在雍城蕲年宫的大殿里,接受百官朝贺。只听扑簌簌的一片衣响,一众文武官员黑压压、齐刷刷地匍匐在地,对王座上的嬴政行礼如仪。

尽管这样的场面,嬴政早在9年前登基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但今天重享尊荣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嬴政头顶的皮弁、手中的长剑无一不在向世人宣示他已经完成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成人礼——年轻的秦王要亲政了。

但也就是在这一年,史书中赫然写道:

彗星见,或竟天。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刺眼的扫把星拖着长长的彗尾横绝苍穹,史官说,此乃大灾降临的天启。果然,就在嬴政于蕲年宫中举行冠礼的时候,滚滚的狼烟便从雍城的东面压了过来: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叛乱的祸首嫪毐原是嬴政生母赵太后的姘夫,也是嬴政亲政前秦国最跋扈的权臣。哪怕是当朝相国吕不韦,在他面前也得逊让三分。《史记》说: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史记·秦始皇本纪》

擅断万机,决事省禁。多年来的作威作福早让嫪毐忘记了自己卑贱的身份——一个填塞太后淫欲的面首而已——居然在与秦王左右的侍中亲贵博饮时狂言“吾乃皇帝之假父也”(《说苑·正谏》)。

像这样悖逆不法的胡言乱语每多一次传到嬴政的耳朵里,便多一分仇恨刻入他的心中。如今终于熬到了亲政,嬴政还能由着这个狂悖的“假老子”骑在脖子上耀武扬威吗?

骑虎作威的嫪毐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与其奢求嬴政不可能的宽恕,不如放手一搏,拼他个鱼死网破!

于是乎,嫪毐以伪造的秦王和太后玉玺向军队下达了进攻雍城的命令,一场大战就这样卒起不意地搅乱了蕲年宫中的管弦丝竹,群臣颂声。

对嬴政来说,这场叛乱是考炼他的烈火,成功戡乱将比任何隆重的冠礼仪式都更能证明他领导秦国的足金足赤的成色。是粉身碎骨还是一飞冲天,嬴政的生死和荣辱都在此一举。可是除了嬴政,大殿上还另有一人也正经历着煎熬,他便是相国吕不韦。

《史记·吕不韦列传》曰: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

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

——《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王嬴政的生母赵太后似乎是个水性杨花、放荡不羁的女人。嬴政即位之初,新寡的赵太后就瞒着不懂事的幼子,时时与相国吕不韦私通款曲。

后来嬴政渐通人事,吕不韦担心与赵太后的奸情一旦败露,将为少主所不容,便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另荐一个新人儿到赵太后跟前顶替自己,那个人正是嫪毐。

嫪毐因为吕不韦的绍介成了太后的男宠,现在更铤而走险,称兵造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吕不韦该何以自处呢?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可偏是在这儿,司马迁写下了一句棱模两可的记载: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短短的一段话,根据标点方式的不同,可以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标点方式是这样的: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

——《史记·秦始皇本纪》

照这样点读,这段话应该是说,秦王嬴政获悉了嫪毐叛乱的情报,命令相国昌平君会同昌文君,两人一起发兵进攻嫪毐,平定了叛乱。另一种标点方式则是: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

——《史记·秦始皇本纪》

换做这种点读,这段话的意思就变成了秦王嬴政命令相国会同昌平君、昌文君,三人一起指挥了这场平叛战争。

这段话跟吕不韦有什么关系呢?《史记·吕不韦列传》称: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史记·吕不韦列传》

早在秦王嬴政刚刚继位为王的时候(公元前247年),吕不韦就被任命为了秦国相国,直至嫪毐叛乱,9年过去了,《史记》中未见吕不韦卸任相国的记载。如果按照上述第二种点读来解释,嫪毐反叛的消息传到蕲年宫,该是嬴政向吕不韦下令,命他以相国的身份主持戡乱。

可要是换做第一种点读,此时的相国,也是戡乱平叛的总指挥换做了昌平君,那吕不韦呢?他此时在干什么,是否已经被秦王嬴政剥夺了相国的职务呢?

支持第二种点读的学者陈雍,在他发表的《关于“丞相启”和“相国昌平君”》一文中这样分析道:

《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史记·秦本纪》:“(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国至迟在武王时已设有左右丞相。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二世时。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丞相”跟“相国(邦)”名异而实同。

——《关于“丞相启”和“相国昌平君”》

陈雍先生的意思是,自公元前308年秦国创设丞相制度以来,秦丞相就一直是由两人同时出任的,即分任左相与右相。而丞相有时又被称为相国,故此他推断,受嬴政委派主持平叛的昌平君该是秦国两丞相之一,另一位没有参与平叛的丞相是吕不韦。

吕不韦之所以没有参与平叛,是因为“吕不韦与嫪毐事件的始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不可能被派往平定嫪毐之乱。”对这种分析,坚持第一种点读方式的胡正明先生曾撰文表示过异议,他说:

事实上,昌平君不可能是秦相国。(中略)如果昌平君也是相国,岂不是秦同时有两个相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均设丞相一职,有时丞相之上还设有相国。秦国亦然。(中略)丞相可以有左右,而相国只有一个。

——《“丞相启”即昌平君说商榷》

纵观陈、胡二先生的这一场笔墨官司,双方虽然对吕不韦是否参与了平定嫪毐之乱各执一词,但争论的根源其实是他们对秦国丞相制度的理解完全不同。

陈先生认为秦国丞相分设左右,而相国就是丞相的别称。胡先生则认为秦之相国不同于丞相,不但相国的地位比丞相要高,而且这个职务只设一人。

相国究竟是不是丞相,秦国设有几位相国?吕不韦又是否以相国的身份指挥了平定嫪毐叛乱的战争?这是一连串多米诺骨牌似的问题。要把它解释清楚,我们还得从分辨秦国丞相与相国的区别着手。

参考文献:

刘向《说苑》;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陈雍《关于“丞相启”和“相国昌平君”》;

胡正明《“丞相启”即昌平君说商榷》。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