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令人绝望的,美国教育体制

《超脱》是由托尼·凯耶导演,阿德里安·布劳迪主演,上映于2011年的影片。

说到导演托尼·凯耶,他是英国人,曾拍摄过不少记录片,所以,他的电影有很多记录片的影子。

这部《超脱》,也正是一部非常具有记录片风格的剧情片。

影片通过讲述阿德里安饰演的教师亨利来到一所非常差的学校代课,目睹了学校令人悲哀的现状,并试图帮助一个失足少女的故事。

男主是一位没有固定的代课老师,他从不完全任教于一所学校,只代课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他小时候不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带来了巨大伤害,让他不能长时间的呆在同一个地方,做代课老师正是为了“离开”得更方便。

导演用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来扮演着救赎者的角色,这种人物设定应该说是很迷人的,因为在他的身上汇集了人类的困境和超然两个永恒的话题。

主角的性格让他非常适合这个类似于青少年心理导师的角色。

他绅士、有耐心、不苟言笑和独特的教学让那些不良学生也对他产生改观。

这所学校是镇上的“垃圾学校”,里面的学生与家长对老师的不尊重,对自己的放弃,都需要老师来引导,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枷锁,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也有。

影片并没有一个连贯的剧情线索。

主要由两条主线构建:男主在学校内男主在学校外

校外线:失足少女-外公-矛盾

电影里总是穿插着有关母亲回忆的片段,第一次是因为医护人员没有照顾好外公的时候,回忆中母亲哭泣的脸与外公一次次的呼喊交错,让男主大发雷霆斥责了医护人员。

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男主满脸悲伤的与正在做红灯生意的失足少女埃丽卡相遇,埃丽卡想跟男主交易,但却被拒绝。

第二次则是看望外公的时候,回忆中的母亲满脸心事,正借酒消愁。

两次回忆,将外公与母亲的矛盾阐述了出来。

回家的路上,男主又遇到了埃丽卡,出于怜悯和教师的责任感,男主把她带回去了。

红色的砖墙,两人背靠并有距离的交谈,搭在墙上的右腿,正面看上去好似两个缺失的灵魂相遇,独立而又冷漠。

男主的尊重让埃丽卡也自重起来,并在男主的家里承担起了照顾他的义务。

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极少的温馨片段,收拾房间、等男主回家吃饭,去检查身体,嬉笑打闹,互换礼物,给这部压抑的电影,注入了一丝温情。

中间又出现了男主的妈妈带着他小时候在外面玩耍的回忆。

虽然男主不想与任何人有所羁绊,但不可避免的,埃丽卡让他与这个温暖的世界建立起了一丝联系。

外公应该是男主最不想提起的羁绊,看完全片应该不难猜出,男主,其实是外公和妈妈生下来的孩子。

外公对于女儿的自杀陷入了自责与痛苦,以至于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出现了精神问题;男主面对外公产生的回忆画面都是阴暗的,母亲表情十分冷漠,抽烟酗酒很痛苦,而男主小时候也没有同龄儿童该有的活泼笑容。

这段回忆他只告诉了埃丽卡,最后在外公临终前,男主还是以母亲的口吻说了,原谅的她的爸爸,也就是外公。

校外线讲的其实就是外公与妈妈的矛盾,以及男主悲惨的童年。

在这里,他还是一个被救赎的人。

校内线:胖女孩-教师-绝望

在任教的第一天,男主赶走了侮辱胖女孩的同学。

作为老师,他感觉到了胖女孩的不自信与悲伤,所以想给她带去一些希望与信心。

不料,胖女孩对男主产生了一丝情愫。

胖女孩也是一个悲剧的人,她的父亲不认可她的艺术,反而讥讽她的体型,她的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交朋友,还喜欢嘲笑她,这使得胖女孩已经有了一些自杀的倾向。

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的胖女孩跑来找到了男主,靠在了男主肩膀上问他,是否喜欢自己,想从中得到一丝的关怀,可男主既不想产生误会,也不想伤害到她,所以只能先安慰她,不料却被无意间被女老师撞见。

胖女孩夺路而逃,男主也被女教师误会,一向在同事面前温文尔雅的的他首次大发雷霆,并质问:

你以为我是什么变态的老男人?

这时候他的脑海中又出现母亲、外公的回忆与埃丽卡互相交错的记忆,暗指他并不是外公那种人,也拒绝被误会成那种人。

我不是……不是变态老男人!

由于这件事,男主觉得不能再让埃丽卡依靠自己,让收容所的人带走了她。

而此时的胖女孩已经深陷绝望,已经在思考自杀。

最后,胖女孩笑着看着男主吃下了唯一不同的哭脸蛋糕后死去,倒下的同时镜头也是胖女孩最后的自白。

人们说,自杀是解决这些暂时性问题的一劳永逸的办法,让我来试试。

我的名字是梅雷迪斯,我决定自杀了。

在这里,他是一个救赎者,可惜救赎失败了。

两条线交织,最终却如同两条断线的珠子一般,七零八落。

整部电影的灰沉感从开始贯彻到结尾,非常深刻地表现出了对当代美国教育制度的反思,以及在这种整体的制度与文化之下,想要做些什么改变的无力感,还有对未来的担忧;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巨大的疏离感,人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面对必须要用欺骗自己的方式,来相信明知是谎言时的无助与痛苦;甚至还有面对人生中种种难过的事情时,每个人的麻木与挣扎。

总体来说,因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很多,所以,这就让它看起来与其他一般的剧情片有些不太一样。

全片具有近乎统一的情绪,但它其实并不是结构化的剧情片,反而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这些老师和孩子们的真实处境与情绪。

其实,影片中的教育现状多多少少是因为,整个社会给了青少年们过多的自由;因为一般人在自由下,是很难看到许多年以后的事情的,所以他们一定会选择眼前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比如,不去努力学习,过度的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眼下可以让自己舒服的事情,但长远看来,却对人生非常有害。

但是在整个美国的社会环境之下,只要不干扰到别人,那么放纵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个人自由的一件事情。

也就是说,虽然老师可以看到他悲剧的未来,但他没有能力、义务,甚至是社会动机去帮助他。

虽然老师们真的,真的非常想要帮助他。

是的,当唯一有这个权利与义务的家长监护人在无所作为后,学校和老师所组成的教育系统,能做的,真的非常少。

当然,在这种自由的坏境下,肯定也可以诞生非常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天生就能看到自己未来的人,他们肯定会因为这样的环境变得如鱼得水。

只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当那些不明白自己目前在做什么的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直觉的选择,摧毁着自己的人生时,老师们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可能是无可避免的。

因为他就在边上看着,却无能为力。

孩子们确实有权利和自由摧毁自己的人生,即使老师比他们更担心他们的未来。

主角在中途所写的双重思想一词,就描述了一种这样的感觉,明知是假的,但也故意去相信谎言。

他相信自己每天都在拯救学生,相信自己每天确实在进行着教育。

在痛苦面前,他已经没有力量去选择面对,他选择了抽离。

这个世界很多流行的价值观都是错误的,绝大多数人们都在错误的价值观中浑浑噩噩的生活,然后每天都用错误的价值观有意或无意地去伤害别人。

生活永远是混乱而又无序的,谁也无法预料到在下一小时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冲突,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像每天都有可能爆发的战争。

无论基于任何理由,也无论是每个人最终想得到些什么,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总是不可避免,而被稀里糊涂地卷入到各种矛盾或冲突当中的每个人,事实上又都在拼命强调他们自己的尊严而不是学会去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或环境所漠视的个体,所以都在拼命地强调他们自己,但是,事实上每个人其实又都在严重漠视甚至是刻意的践踏着他人的人格和尊严。

问题学生大部分出于问题家庭,而制造问题家庭的罪魁祸首却是问题堆出的社会。

在问题堆的社会里,流行出的价值观当然都是错误的!

主角给那些问题学生的最好的一课便是关于鼓励学生去阅读文学作品的那一课。

我们必须去学会阅读,必须用一种健康的,积极地,哪怕是基于梦想甚至是虚假的文学作品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对自我的保护机制,建立一种对自我的价值,进行肯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随时随刻被他人所有意无意地进行伤害,但是我们有理由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是有价值的人,我们的人格尊严和作为个体人的存在感必须得到尊重,我们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学会去阅读的根本目的。

这是多么好的一堂课,他借此告诉了我们这些观看了这部电影的每个人一个不可忽视,更不可践踏的原则:

每个个体的人都是有人格尊严的人,都是有感情有需要的人,都是有着特殊存在价值且不能被忽视更不能被环境所蔑视的人,都是和其他人一样需要被认可的人,都是不可以被环境逼到支离破碎的人。

但主角的能力有限,虽然他竭尽全力去拯救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或其他人,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能力去拯救所有人。

胖女孩梅雷迪斯的自杀,便是对问题社会最直接的控诉。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曾想到:恶毒的语言攻击,故意伤害他人心灵的行为,会受到惩罚。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要为他的行为负责,这个惩罚或许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梅雷迪斯的父亲,或许将会用其一生的时间去忏悔。

影片名称《Detachment》翻译名为《超脱》, 但Detachment原本是分离的意思。

影片中梅雷迪斯问主角,他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学生对自己出言不逊?

主角说可能是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人可以真正做到一点不在乎。

他采用的方法,就是把对方辱骂的对象和自己给分离开来,这样,对方就无法真正的伤害到自己。

这样,他就从痛苦中分离或者超脱了,而这也是标题的含义。

关于他的那些回忆,其实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外公对母亲曾经做过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但他却忍着痛苦,假装自己是母亲,原谅了爸爸,他说你不用内疚,你放心去吧

这其实也是一种双重思想

在外公对母亲犯罪,这样痛苦的事实下,他无法直接面对,于是他去选择相信了外公并没有伤害自己母亲的谎言。

想起那些投入自己,去认真教育,帮助别人的老师们,最后无一例外都被痛苦击打得退缩而采用了抽离的超脱态度。

影片中的心理医生派克就是,她曾经燃起了希望,最后又放弃了一切。

在这种似乎无解的环境中,大家都在难以忍受的绝望之下,分离般的超脱态度,是当事人能想到的唯一解决方法。

其实,主角作为一个来了一阵就走的代课老师,也或许有他想要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的意思吧。

其实,影片也给观众留了一点希望,那就是埃丽卡和主角最后在夕阳下的拥抱。

看完电影,感触良深。

造就这样的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是:自由。

对于青少年这种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人来说,这种自由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需要一定程度的管教、干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帮他们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