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见李鸿章,李鸿章说了8个字,成警世名言

文|武品文史

公元1876年年初,清廷直隶总督府门前来了一行人,他们身着奇异服装,口吐他国语言,毕恭毕敬地在门口等待放行入内的通报。

这群“奇怪”的人是日本派往中国的外交官,领头人是日本新一代外交官中的佼佼者——森有礼。而他们要见的人,就是已经53岁,但权重望崇的李鸿章。

他们之所以前来求见李鸿章,是因为几个月前发生在朝鲜的一件大事。

江华岛事件

1875年底,日本派出云扬号等3艘军舰公然驶入朝鲜江华岛,这对于朝鲜来说无疑于一种公然的挑衅,于是朝鲜守军炮击日本军舰。

但让朝鲜没有想到的是,这其实是日方的一个阴谋。

随后,日方以军舰被袭击为理由,强迫朝鲜签订通商协定,但日方知道,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了解朝鲜宗主国大清朝的动向。森有礼的这次前来,就是为了试探口风以及商榷江华岛问题。

给不速之客的八字警世名言

此时的李鸿章正在书房研读西学,听到通报后李鸿章心知肚明,当然知道日本外交官前来的目的,于是让管家把人领到客厅,自己换了身体面的清服也随之而来。

当二人见面后,李鸿章首先发现的,就是日本外交官身上白色的衬衣,黑色的领带以及一身“不伦不类”的西服。这让李鸿章感到吃惊和不解。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带领下达到了强国的目的,但现在日本就连民族服饰也逐步西化,大有与东方文化诀别的意思。

森有礼似乎看出了李鸿章的心思,于是自豪的和李鸿章说:“我们易改服饰,对我们的民族只会有着极大的好处。”

李却不以为然的说:“服制乃祖宗之遗风,易服恐怕不妥。”

森回答道:“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这是我们祖先的遗风,如今我们依靠学习变的强大,虽然有许多的改变,但我们相信祖先地下有之,也一定会支持我们的作为。”

李听完之后虽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但他明白,大清朝是不会做出这样的改变。

想想自己30多年的从政生涯,也是力求国家的变革,但总感到孤立无援,心力交瘁。

而自己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但想要改变观念,恐怕自己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也无法实现。

于是李只能简单地回了一句:“不与相同”

但森有礼似乎找到了感觉,又接着说道:“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著条约”。

这句话让李的心中更加不悦,他何尝不知,一旦发生战争,只有强大者可以获胜。如果一切都依照祖训,祖制,而不寻求改革变新,那么只能裹脚不前,距离前行者越来越远。

但李鸿章毕竟是大清的臣子,他在最后只能送给森有礼八个大字:“徒伤和气,毫无利益”。

“新”与“旧”

这次谈话是一年之春,是万物复苏,绿回大地的美好季节,然而这份美好,却没让李鸿章的心里有着丝毫的暖意,反而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尽管自己无法改变大清帝国的本质,但可以为其修饰外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广西式技术和思想。

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次谈话的时候会发现,李鸿章的改革之心对于大清朝来说,可谓首屈一指,然而当他面对日本新一代的一个普通外交官时,却显得黯然失色,稍逊一筹。而两种新旧思想的“对话”,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条约

其实李已经做得很好,然而他却不敢踏出那足以拯救帝国的一步,说到底,他终究是个儒生,是个以皇权马首是瞻,畏首畏尾的奴才。

18年后的1894年,森有礼所说的“国家举事,只看谁强”这句话,在“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得到了印证。

毫无疑问,日本之所以敢挑起战事,就是因为他们依靠“不必尽依著条约”而变的强大。从一个被欺负的国家转换角色,成为了一个侵略者。

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是个71岁的垂垂老者,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穷尽一生才铸成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去擦干自己的眼泪,就要为大清帝国去擦屁股,去签订那丧权辱国的条约。

总结-八字警世言

但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李的那八个大字,“徒伤和气,毫无利益”,这每一个字都在警世这我们,要用正常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利益,不要侵害别人,这样只会伤了和睦的氛围,对谁都没有好处。

然而日本人显然没有参透其中含义,最终在得意忘形的情况下去侵扰美国的利益,最终在吃了两个原子弹后变得老老实实。

时至今日,这八字真言已然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座右铭,这也是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气度。

参考资料:《李鸿章传》、《中国近代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