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孔夫子对餐桌上的饮食陋习就有说法

食不厌精大味至真

脍不厌细中和之美

《论语》是中国儒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及膳食观点。诸如君子依礼而食、民间饮食仪礼、膳食均衡搭配等论述,均散列在《乡党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雍也篇》等篇章中,尤以《乡党篇》最为集中。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论述,体现了儒家食礼及养生健康行为规范,被中外食学界和餐饮界誉为“孔子食道”。

子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㦤而餲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鼎鼐春秋

孔子食道影响深远

鼎鼐春秋,时光流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华夏民族两千多年。对于儒家学说中孔子的一些饮食观点,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解读。

一、讲究精细之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里食即饮食,脍为料理,也是切配的意思。对“精细”二字的理解,不能脱离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物质条件。春秋时期“食”和“脍”的品种和要求与现代食材与烹饪料理无法相提并论。需要借鉴的是古人智慧,丰富其内涵,逐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品质生活需求。

二、重视食物安全

“食㦤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意为久放产生异味的饭食、腐败变质的肉食、没有熟透的食物,都不要食用。类似的话还有“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在孔子看来,食物的新鲜和安全最为重要,即使参加国君祭祀典礼分到的肉,也不要留到次日。过去祭祀活动一般持续三天,祭祀用过的肉,时间一长容易腐烂变质,超过三天就不能再吃了。

三、注重饮食规律

“不时不食”。膳食有规律,按时进餐,过晚不宜再进食,这也是现代营养配餐的基本要求。先秦时期生产力低下,日食两餐许多人仍然满足不了按时进餐,导致“时而不食”,危及健康和生命。所以《吕氏春秋》有“食能以时,身必无灾”之语,这是对“不时不食”的丰富。

孔子还主张“食不语”,意思是吃饭时不说话或者少说话。因为吃饭时说话,食物容易误入气管,也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现在讲餐桌上适度交流,是避免飞沫传播污染菜品。

四、把握食物优劣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不把分割处置不当的食物、没有调味、烹饪不充分的食物提供给客人。这既是职业基本要求,又是对客人和食材的尊重。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发现食物变了颜色,味道或烹饪失当、熟制不充分的食物不宜食用。现代烹饪注重的色、味、形、质、养均可在此寻根溯源。

五、膳食营养均衡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在进食米粮、肉类的数量上掌握好比例。米粮为主,肉类为辅。现代营养配餐讲究膳食的营养均衡,主食占总热量的60%左右。孔子注膳食养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提出主副食合理搭配理论的第一人。

六、饮酒适度有节制

“唯酒无量不及乱”。是说饮酒要适度,要有节制,不可以因酗酒伤身,误事坏事。对客人也不要过度劝酒,更不要因酗酒昏乱神志性情,违法乱纪。

“沽酒市脯不食”。发酵时间短、质量差的酒不喝,从外面买回来的肉干发现质量不可靠不吃。“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此言既反映了孔子对宴饮、斋膳礼仪的态度,又将儒家食礼提升到了伦理道德层面。

疫情过后

如何规范餐桌行为

“民以食为天”!饮食和其它生活方式不同,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一日三餐,日复一日,谁也无法回避。餐桌行为不仅关系到你和他人的健康,还影响着自身形象和社会交往。

疫情过去工作恢复正常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餐,把“回家吃饭”当作一种值得推崇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职场中人常常身不由己,在外就餐的机会相对频繁且无法回避。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餐饮酒店吃饭?饮食中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如何规范餐桌行为?这是所有食客和餐饮从业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餐桌饮食陋习有那些?

以上解读了部分孔子的饮食观点,接下来梳理一下你和你的身边有哪些饮食陋习,或者说是餐桌上的饮食陋习。

1、餐桌上吸烟,导致狭小的就餐空间环境污染,害人害己。

2、餐桌上大声喧哗,就餐时长时间发表“个人演说”,导致飞沫横飞污染菜品。

3、就餐时随地吐痰、随地乱吐乱丢食品垃圾,或者用餐巾纸吐痰后放到餐桌上。

4、就餐时不加回避或遮掩,在餐桌前用牙签或手指剔牙,不仅不雅观,影响他人胃口,还容量污染菜品。

5、餐桌上备好的公用筷或公用勺不用,拿自己使用过的筷子或勺子给自己或他人取菜。

6、为图虚荣和面子,过度点餐且掌握不好荤素搭配,肉类、海鲜类“硬菜”过多,造成食物浪费和营养不均衡。或餐后将被众人污染过的残汤剩饭打包带回食用。

7、以占便宜的心态吃自助餐,导致过于饱食损害健康,或一次取食过多造成菜品浪费。

8、频繁光顾无经营资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所谓特色小店或流动性摊位就餐。外出旅游热衷于品尝稀奇古怪的食材,甚至出于猎奇尝鲜野生动植物。

9、为了所谓“宁肯肠胃喝出洞洞,不让感情留下缝缝”,不顾及个人酒量和他人承受能力,过量饮酒劝酒,导致健康隐患和矛盾冲突。

新起点呼唤新思维

新业态带来新期待

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就餐环境和食品会有更高的要求,餐饮经营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也是食客选择餐饮酒店时比较在意的地方。

餐饮空间保持开窗通风和新风系统正常运行;餐桌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一般餐饮包房不铺设容易造成污染的地毯。

没有菜品传送通道的酒店,上菜时宜采用食盒等封闭式传菜,避免菜品暴露在外造成污染;后厨上菜掌握节奏,改变图省心一股脑把菜上齐的习惯,以保证就餐过程中菜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引导自助餐客人取菜和餐盒保持一定的卫生距离。推广实行中餐双筷制、分餐制。

掌握食品烹饪的时间和温度,提供安全美味食品。烹饪加工过程时注意生熟分离。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货渠道,落实食材原料采购各环节索证制度和团餐、自助餐留样制度。严禁烹制、售卖野生动植物。

每天对餐具、炊具和地面进行严格清理消毒。餐饮从业人员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烹饪料理时严格佩戴口罩和工作帽并形成制度。

历经2500年

孔子饮食观点日久弥新

梳理人们饮食生活会发现,孔子所倡导的“食而有节”、“食而有道”,旨在揭示健康科学的饮食关系,改善和提高人们落后的饮食观念,以达到“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理想境界。这与现代膳食营养、烹饪料理、餐饮文化修养等许多方面异曲同工,彰显圣贤智慧。

尽管受限于当年历史条件,孔子的观点无法涵盖和涉及到现代饮食生活的全部,只是道出了经历中的些许感悟。但见微知著,现在读来依然受用。寥寥数语搭建起中国饮食文化体系的框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术、伦理道德等一同发挥着“修齐治平”的作用。重温圣贤经典,以新思维应对新业态,倡导并规范人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餐桌行为,为餐饮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活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