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不见秸秆黑土静待春耕

黑龙江日报2月17日讯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备耕时。往年春耕前地里密布的秸秆残茬,今年已经很少见。

去冬今春,我省赢得一场秸秆处理攻坚战的胜利,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8364.7万吨、利用率达到83%,其中秸秆还田利用量5860.2万吨、利用率达到57.9%。如今,那些被深埋黑土的粉碎秸秆,正承载着农民春种秋收的希望。

眼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们虽然不能出门下地,但通河县启农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安永全,在家里气定神闲。

“去年秋天,我们找到了一个秸秆还田的好方法,就是秋收后先给秸秆喷一种微生物菌腐熟剂,然后再将秸秆翻埋到地下30厘米深处。这样经过腐熟的秸秆在地里更容易腐烂,能保证全量还田。当时我们30多台农机一起喷,半个月就干完了4万亩地,把2万吨水稻秸秆还了田,现在这4万亩地都已达到待耕状态。”安永全说。

我省秸秆资源是全国最多的省份,每年资源量达到1.3亿吨,可收集量超过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2019年,我省财政投入43亿元,重点围绕秸秆还田、秸秆离田和能力建设3个方面制定11条具体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秸秆综合利用各个环节。其中以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成为秸秆处理的主攻方向。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19年秋天全省各地切实把秸秆还田利用作为首要任务,采取玉米翻埋碎混还田、水稻翻埋还田和本田腐熟等方式,同时探索实施玉米粉碎旋耕翻埋和本田小堆腐熟等还田模式,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地。今年春季将通过玉米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水稻秸秆旋耕还田和本田腐熟等方式,再提升秸秆还田利用率。

庆安县农民于洪光这几天正给自家田算着细账。2018年他种了3000亩玉米,秋收后秸秆全部翻埋还田。2019年他种植的玉米亩产1650斤,比邻近未翻埋秸秆的农户亩产高出近300斤,亩纯效益增加200多元。他说:“只有全省上下从春耕开始,普遍认识到秸秆是宝贵资源,取之于田、还之于田,提升耕地地力,秸秆才能不被当做废物而成为宝物。”

据了解,在各项补贴政策的引导下,近两年,我省农民购买秸秆还田、离田专用机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基层干部认识到宣传贯彻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农户们对秸秆禁烧不再抵触。2019年全省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翻转犁、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比2018年增加15274台(套),全省秸秆打包离田机械搂草机和打(压)捆机比2018年增加10715台。全省因此新增秸秆还田作业能力达到2890万亩,新增离田作业能力达到2780万亩。

先进农机具的应用,使秸秆还田工作效率迅速提升。平均一台机械日还田作业300亩以上,全省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5%的还田目标任务,是上一年全年作业总量的2倍。

“去年,我们合作社种了1.2万亩大豆,7000多亩玉米。秋收后一半秸秆还了田,其余一半都被我们打包运回来了。运回来干啥?自己做燃料啊。去年我们花300万元买进了一套设备,它能将秸秆压成块和颗粒。压成块的成了我们合作社烘干塔的燃料,做成颗粒的都卖出去了。现在我们就等地里的雪化了,疫情也过去了,就把地耙一耙,然后就播种了。”克山县林涛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永涛满怀希望地说。

我省秸秆收储运体系也正日渐完善,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和企业,我省正着力培育一批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队伍,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各类秸秆收储运主体达到2000个以上,2019年秋收以来共打包离田秸秆2469.5万亩。

“今年春耕时秸秆是不用管了,省老心了。这两天我每天都上网,看看一些卖农资的微信群,正琢磨着买今年的水稻种子和化肥,也在线上学习一些农业生产技术。我们必须做到一边防疫,一边备耕。”安永全乐观而坚定地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