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最美“志愿红”

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延边州一批批志愿者奔赴战疫前线,他们或是“宣传员”“劝导员”,耐心劝导村居、社区进出群众;或是“体温检测员”,值守在重要场所、路口;或是“爱心募集员”,汇集点滴爱心,为疫情防控物资更添一分保障……这些鲜亮的“志愿红”都在抗疫一线发挥着光与热。

千余名志愿者集结 共筑抗疫防线

1月27日,共青团延边州委面向社会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公告一经发出,迅速在全州形成报名热潮,1357名身体健康无疫区经历的青年组建成了“延边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在经过15期的科学服务、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岗前线上线下培训后,现已有496名志愿者上岗,进行为流动人群检测体温,开展入户访查登记,维持公共场所秩序,发放医疗用品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达1万余小时。

共青团延边州委还全力发挥联系广大青年和青年组织的优势,积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倡议,主动联系州内外各类爱心组织和广大青年,有效引导其参与疫情防控物资筹备。

延边朝鲜族传统饮食协会、延边朝鲜族企业家协会主动为一线防疫工作者连续15天免费提供爱心午餐,共计2250份;七水滴爱心协会购买了2000桶84消毒液,陆续送到延吉市4个乡镇、6个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用于帮助公共场所消毒、防疫,物资价值达12万元……

志愿者们并肩战“疫”,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力量。

“90后”战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在全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90后”年轻人奋战抗疫一线,形成了一股坚强有力的“青春力量”。

1994年出生的韩丽娜是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毅然响应共青团延吉市委号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韩丽娜不仅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而且摄影技术也很好,她用镜头记录了很多志愿者工作的场景。

家住延吉的北华大学学生高宇轩看到在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工作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防控疫情,就主动承担起了帮助妈妈进行电话排查的工作。当得知社区工作人员少、小区消毒工作量大的情况后,又立即动员两个朋友一起加入北山街道雷锋班,成为了防控疫情的志愿者,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入户排查、宣传动员、张贴通知。

21岁的李万洙就读于长春大学,是一名大二学生,17岁那年,外出打工的父亲因意外离开了人世,一年后母亲也因病逝世。李万洙说这些年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关心他、帮助他,所以他报名加入志愿者,希望能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他在流动人员最多、风险最大的高铁站,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作为青年,就应该在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价值,担起时代的责任。”李万洙说。

点滴小爱汇聚成社会大爱

延边州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刘忠鑫是敦化圆通速递的负责人,他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四处联系全国各地的口罩和消毒液生产厂家,将购得的口罩和消毒液通过圆通快递驿站和超市免费派送,向进店顾客、出租车司机及同行快递小哥赠送近5000个口罩、向同行快递企业捐赠500个口罩……

在延边,像刘忠鑫一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都在共青团延边州委的招募之下会聚一处,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捐赠医用物品,为抗“疫”贡献着力量。

截至2月11日,全州50个爱心组织及1000名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献物资,总价值达138万元,其中口罩50951个,消毒液52950斤,医用橡胶手套20050副,佐丹力159素食套餐800盒,护目镜(罩)350个,酒精170斤,牛初乳粉120桶,纸尿裤500份,帽子200顶。防疫物资均第一时间发放给了有急迫需求的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基层一线等单位和群体。

战疫前线,“志愿红”随处可见。红袖标、红马甲、小红帽,这些红色显得夺目亮眼,富有激情,更彰显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防疫路上众志成城。如今,延边的志愿者们互助互爱,共克时艰,为防疫工作加油出力,齐心协力守护美好家园。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张伟国 代黎黎

王雨 张敬源 马春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