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兴衰,到底是谁的错?

疫情期间,各种“偏方”、“妙药”的流言不胫而走,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中医食疗第一人”张悟本,他鼓吹"绿豆治百病大法",让绿豆的价格从4.8元一斤涨到10元一斤,不过张悟本从神坛跌落尘埃,也就仅仅几个月时间,众人唾骂他,这样的骗子合着就应该受人唾骂,才能平息社会的愤怒,可大家真的骂对了人吗?张悟本兴衰,到底是谁的错?

人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舍本逐末,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忽视更为重要的根源上的原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我们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被表象所蒙蔽,就无法探求问题的本源,也就不能根除隐患,还会同样的导致错误一再发生。

张悟本从大红大紫到声名扫地,不过短短数月,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张悟本之前,曾出现过张宝胜、张宏堡、胡万林等诸多招摇撞骗的“神医”。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都有不惜重金的策划团队作为推手。当下信息传播空前迅捷,使得行骗者可以利用媒体一夜暴富,等人们发现张悟本不过是个“砖家”的时候,他们已经赚得钵盆皆满了。

张悟本事件的发生究竟是谁的错,是他自己的错吗?实际上,张悟本根本就没有错。骗子满世界都有,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对与错。问题的根源在于电视台等媒体。凭借“酸奶会让血液变稠”、“绿豆治大病”这样的怪论便可行骗两年多,这不是张悟本的本事,而是社会的悲哀,而社会的悲哀源于媒体的不负责任和推波助澜。媒体没有严格的审查标准和流程,只为提高收视率就盲目地把张悟本推向大众,从而彻底误导了大众,这就是错误的根源。

一个媒体引导消费的时代,怎么可以轻易让一位身份未被确认的“砖家”,站在受众极广的媒体平台去忽悠、蛊惑人心?能把绿豆药用功效捧上天的人,为什么能让百姓对他的信任趋之若鹜?这都是因为百姓相信媒体的可靠性、真实性、舆论主导地位及影响力。媒体是社会的良心,应该站在广大弱势群体而非金钱、权势、地位一方,最主要的功能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而不是以虚假宣传为正当,将一切都娱乐化,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媒体的良心。今天把张悟本整治了,明天把绿豆整治了,后天把气功大师整治了,大后天把演讲大师整治了,都是在做无用功。其实,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媒体,如果媒体不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不及时改正错误,一定什么时候又有李悟本、周悟本出现。

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能舍本逐末,不能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同样的道理,三聚氰胺事件的问题根源不仅仅在于三鹿奶粉。2008年9月,以“三鹿奶粉”为标志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全国至少6个婴孩死亡,逾30万儿童患病。一批责任人被判重刑,有的还丢了脑袋,三鹿集团也寿终正寝。就在我们都以为三聚氰胺已经远离奶业的时候,就在千家万户刚刚对中国乳业重拾些许信心的时候,就在制奶行业整体回暖之际,三聚氰胺又以各种形式重现。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获取暴利,竟然置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又将以前残留三聚氰胺的毒奶进行再加工,制成奶糖、冰棍,最直接的依然是乳品、乳制品。“借尸还魂”的三聚氰胺,再一次震惊了国人。当时的问题奶粉何以流入市场?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一再出现?原因是我们原来只解决了表面问题,真正的监管的漏洞,才是国人关心的焦点。

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分段管理最大的问题在于,因为执法部门过多引起的职责交叉和权力真空现象,各方之间相互制约难,相互配合也难。三聚氰胺事件到底是农业部没有做好杜绝在鲜牛奶中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作,还是质检部门或者卫生部门没有负责好清理整顿和监管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追逐高利润、甚至打擦边球是企业的本性,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能用普通的道德衡量一家企业,而要用一般的商业道德来衡量企业。三聚氰胺的问题在于监管,当时把三鹿集团整治了,却没有从监管的角度反思,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结果又让三聚氰胺重现了。

对于不法企业,我们可以唾弃其丧失了基本的商业道德,等待他们的自然有法律的惩罚;但是,对于本该替公众做好安全守护神的监督管理者,如此轻易失守、失职,我们就能容忍?可惜呀,当初大家只是一致把矛头对准了不法企业和跟人,没人跟监管部门认真较较劲,陷在了乌贼的烟雾里,跟墨水战斗了一番,真正的东西却一闪不见了。

同样的错误我们一犯再犯,所以又出现了李一道长,出现了美少女总裁……在探寻这些热热闹闹乱乱哄哄的现象之本质以后,我们到更加困惑,这些纷繁复杂之后,一出接一出,又到底是谁的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