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odel 3“偷工减料”的背后

当奥迪、大众、宝马等进口车国产化后,简配和使用便宜的材料就成了行业内透明的“秘密”。Model 3 100%国产化后,也会重蹈覆辙么?

据《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同宁德时代达成协议,购买不含钴的磷酸铁锂(LFP)电池,预用在中国生产的Model 3上。

在电动汽车上,电池是电动车中最昂贵的部件之一,可以占到整车成本的40%,钴则是电池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金属。

钴电池的单位成本大约为1-1.2元/Wh,磷酸铁锂电池约为0.8元/Wh。如果特斯拉弃用钴电池转而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就可以大幅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虽然马斯克在2018年就提出了无钴电池的设想,但始终没有在特斯拉任何一款车中实现,这次似乎在国产的Model 3上找到了机会。

磷酸铁电池之罪

磷酸铁锂电池通常价格便宜,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循环次数高),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对空间要求不高的公共电动车上。

但它有两个致命缺点:能量密度低,低温表现差。

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20Wh/kg,随着刀片电池和CTP技术的出现,它的能量密度已有所提高,宁德时代方形铁锂能量密度167wh/kg,比亚迪约157wh/kg,国轩高科约170wh/kg。

然而,特斯拉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松下的圆柱三元锂电池(镍钴锰),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40Wh/kg

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电池体积下,同样充30分钟电,采用钴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要远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另外,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的表现更差,续航和充电速度都和三元锂电池有差距。

2019年2月,美国汽车协会(AAA)第一次在标准、可重复的寒冷环境下对电动车进行了续航测试,研究显示测试车辆平均续航减少 41%。即使不开空调,低温也会降低续航12%左右。磷酸铁锂电池的掉电会更为严重。

充电速度对于一辆电动车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它的续航能力,特别在跑长途时,纯电动车动辄一个小时的充电速度,以及可能存在的排队等待时间,一直是影响电动车体验的最大缺憾。

特斯拉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充电桩的布局和功率,目前v3超级充电桩的功率已高达240-250kW,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很可能是一次退步。

转战国内供应商,是多方利益的定局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在短短的35天内就开始交付,这种神奇的速度让马斯克激动不已:“我十分感谢上海政府,2019年,我们与上海政府一同创造了奇迹”。

上海工厂的落成将Model 3的价格直降做到了30万以内,而规划的产能为15万辆/年。要知道,从2014年到2019年底,特斯拉总共在中国交付了不过8.5万辆车。这直接帮助特斯拉撕开了全球电动车增长最快的市场。

为了报答,马斯克承诺将Model 3的零件,在2020年底实现100%的国产化。消息宣布后,多个特斯拉概念股引爆了A股市场,多只相关个股涨停。

目前国产Model 3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30%,特斯拉已经开始和电池、底盘、内饰等多个环节的中国汽车供应商对接。国产化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特斯拉电动车的价格,去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对于供应商来说则会迎来巨大的红利期。

同时,特斯拉Model Y将于今年中开始交付。根据官方消息,Model Y与Model 3共享平台,75%的零件可以通用,这让特斯拉成为了供应商和政府的摇钱树。

“偷工减料”,能否带动产业升级

其实从政策上来说,政府更希望特斯拉起到“鲶鱼效应”,因为在过去50年的中资合作来看,最后换来了更多的是钱,而非技术

中国要求所有外来车企的中国分公司,必须和中国企业平分股权,比如和宝马平分股权的华晨,在16年内就“躺挣”了宝马贡献的300亿元净利润。

这50%的规则,原本是想让中外合作,让中方学到西方百年的汽车技术,然而,合资企业的重要部门,如工程、技术、研发,均由外方掌控,财务、市场和行政才是中方为主。中方大多沉溺于营收,在研发的上的投入寥寥,反而是吉利这种私企形成了突破。

所以这50多年来,中方通过让出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技术和产品依然没什么起色。技术导致的产品力低弱直接反应在销量上:2017年,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买了265万辆车,而一汽的自主品牌销量只有22万。

电动车由于没有变速箱和发动机,直接绕过了技术门槛,也让中国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的机遇。虽然政府在过去10年内疯狂补贴电动车,但最后有很多厂家出来骗补,生产了很多续航里程极低,没有核心技术的产品。

此次给特斯拉一路路灯,就是希望它能像当年引入iPhone一样,拉动供应链的集体升级。比如富士康通过为iPhone代工,打磨了工厂的产品力和研发能力,成为顶级代工厂。

最后,iPhone的强势进入,打通了市场和供应链,培养了人才,也带动了小米、华为等自主品牌的崛起。

国产Model 3也是一样,通过高标杆去倒逼国产电动车升级,并让整个供应链和国际接轨。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或许最终能推动整个中国电动车市场繁荣。

不过这种做法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关键零部件上,中国供应商也没有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比如宁德时代目前可以把钴的比例降到10%,硬上无钴电池,最后可能会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2019年初,特斯拉2.2亿美元收购电池制造商Maxwell, Maxwell的干电极和超级电容,将会是特斯拉自建电池技术方向。马斯克预计,新电池能将能量密度从300Wh/kg提升至500Wh/kg,并能将电池寿命延长到2倍,更能在更宽广的温度范围内运作。这种可预见的技术,国产电池商该如何追赶?

到最后,100%国产化的特斯拉电动车,或许会催生出一个新的“富士康”,又或许变成政策下的另一个牺牲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