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墓中面带微笑的百年女尸

裕陵是清入关后第四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裕陵有许多怪事都是令人想不到的,也是其他的陵所没有的。下面介绍几个,以飨读者。

一百多年的女尸面带微笑

一百多年的女尸面带微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在裕陵地宫里就发现了这个奇异的事情。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掘了裕陵和慈禧陵之后,清逊帝溥仪派皇室成员和遗臣到东陵进行了重殓。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女尸。这女尸皮肉俱存,丝毫未烂,面目如生。据重殓人员的日记记载,这女尸面带微笑,像一尊古佛。据考证,这具女尸就是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皇后魏佳氏。

为什么死了153年尸体不腐烂?裕陵地宫里葬了6个人,那5个人有比她早死的,有比她晚死的;有比她地位高的,有与她同等地位的。为什么那5个人都成了一堆白骨,唯独孝仪皇后尸体不烂?有人可能想:是不是她的尸体进行了特殊防腐处理?如果她的尸体进行了特殊处理,那么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的尸体更应该做防腐处理。慧贤和哲悯两位皇贵妃也应该做防腐处理。为什么那5个人都烂了呢?

再者说,清朝不刻意追求尸体的防腐。孝仪皇后死时是一名皇贵妃,不会专专对她的尸体做防腐处理的。那究竟为什么153年尸体不烂,至今谁也解释不了。

皇贵妃棺内殓皇后

谁也不会相信,在裕陵地宫里,有一口皇贵妃的金棺内装殓的是皇后,真是咄咄怪事。信也好,不信也好,事实就是这样。

皇贵妃的金棺与皇后的梓宫有什么区别呢?其形制和大小基本是一样的,用的都是楠木,其区别就在漆饰上。皇贵妃金棺漆饰35次,而皇后梓宫则漆饰49次;皇贵妃的外椁四面都彩画金龙,而皇后外椁则全部漆饰金漆,上面没有任何图案。

这位皇后死后为什么用皇贵妃的金棺?是皇后遭贬了,还是一时没有皇后的梓宫,迫不得已才用了皇贵妃的金棺?这都不是,那究竟为什么?这位皇后是谁?

这位皇后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原来魏佳氏死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当时她是宫中唯一的皇贵妃,死后被谥为令懿皇贵妃。虽然当时她生的皇十五子顒琰已被定为皇位继承人,将来一定会被追封为皇后,但当时还是在严格的保密之中,如果使用皇后的梓宫,就等于公布了皇位的继承人是谁,那是绝对是不能暴露的。所以只能用皇贵妃金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公布了顒琰为皇太子,翌年登极即皇帝位。同时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这时令懿皇贵妃已入葬裕陵地宫整整20年了,虽然被追封为皇后了,但已不便再改换皇后梓宫,所以只能仍用原来的皇贵妃的金棺。这就是皇后用皇贵妃棺椁的奥秘。

龙山石是残破的

龙山石是位于棺椁四角的特制的固定棺椁的石构件。龙山石上有横向和竖向的石槽,分别卡住椁的横边和竖边。龙山石下面有榫,插入棺床石孔内,因榫头大根细,而孔口小下敞,所以榫从一侧插入孔中后推向一旁,榫就拔不出来了。这样棺椁就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了。皇家设龙山石的目的就是固定棺椁,不让移动。这说明皇家当时就想到了入葬多少年后地宫有可能出现渗水,浸泡棺椁,防止棺椁浮起的用意。裕陵地宫的龙山石上浮雕着龙、云和海水江崖。每一块龙山石都是十分精美的石雕作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孝贤皇后梓宫东南角的龙山石是残破的,龙山石上有一道斜着的裂缝,将龙山裂为两块,竟用三个铁锯子连在了一起,裂缝和锯处抹上了石灰和石粉做假,使人看不出来。孝贤皇后是在翰隆十七年(1752年)入葬地宫的,当时石匠,也可能是工头,用这种方法蒙骗了皇帝。到裕陵开放时,每到雨季地宫里就有一人多深的积水,龙山石长年累月在水中浸泡着,这种水中又含有大量石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抹饰的石灰和石粉脱落了,露出了石缝和铁锯子,才发现了这一做弊现象。一向自认圣明的乾隆皇帝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竟被欺骗了200多年。他若有知,该作何想呢?

地宫里有一个朝鲜女子

大清皇陵的地宫怎么会有朝鲜女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清朝执行满蒙联姻政策,早期清朝皇帝的后妃,多为蒙古女子。到了中期,满族

女子逐渐增多。乾隆皇帝为了加强与新疆上层人物的团结,巩固已平定的新疆安定的局面,娶了一位维族女子为妃,她就是著名的容妃即香妃。清朝皇帝的后宫中,汉族妃嫔也不在少数。但从来未听说过清朝皇帝纳朝鲜女子为妃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凯教授是专门研究清朝与朝鲜关系的专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乾隆帝的淑嘉皇贵妃是地地道道的朝鲜女人。

乾隆皇帝纳朝鲜女子为妃,绝不是直接从朝鲜娶过来的。而是从在清廷为官的朝鲜人家通过选委女的方式选入皇宫的。

乾隆帝为什么要纳朝鲜女子为妃呢?这与娶蒙古和维族女子为妃不同,那是属于政治婚姻,而娶朝鲜女子为妃不存在这种政治因素。

清初,许多朝鲜人来到我国,有的是因为与当时的朝鲜的统治者有矛盾,投靠到清朝;有的是自愿归附;有的是属于战争俘虏;有的是移民。乾隆九年(1744年)奉敕修竣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满洲的朝鲜人收录了43个姓。金、韩、李、朴是其中的大姓,其中的金、韩为名门望族。淑嘉皇贵妃姓金,其祖先金辛达礼是朝鲜义州人,于天聪元年(1627年)率其家族自愿归附清朝,后来被编入满洲包衣佐领。淑嘉皇贵妃的祖先为清王朝的发展、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封官晋级,进入了清王朝的领导层。淑嘉皇贵妃的父亲三保是上驷院卿,兄长金简在乾隆朝累官至吏部尚书。

淑嘉皇贵妃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1713年9月14日)。在乾隆帝即位前已是一名侍妾了。乾隆即位后,封为金贵人,乾隆二年(1737年)晋封为嘉嫔。乾隆六年(1741年)晋为嘉妃。乾隆十四年(1749年)晋为嘉贵妃。她先后为乾隆皇帝生了4个皇子。这在清代后妃中是极为少见的。这4个皇子中有3个长大成人, 皆封为和硕亲王。其中的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是乾隆朝著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裕陵的圣德神功碑碑文就是永瑆书写的。乾隆帝共有17名皇子,她一个人就生了4个,这表明了她是非常受皇帝宠爱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一月十五日,嘉贵妃病逝,终年43岁,乾隆帝追封她为皇贵妃,赐谥号“淑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入葬裕陵。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嘉庆皇帝将其家族从正黄旗包衣抬入满洲正黄旗,成为上三旗,并赐姓“金佳氏”。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命《玉牒》内将“金氏”正式改写为“金佳氏”,以示对其家族的恩宠。一位朝鲜女人能够进入大清皇宫,被封为皇贵妃,成为皇帝的宠妃,地位仅低于皇后,最后又能祔葬皇帝陵内,这都是难得的旷典和殊荣,在清王朝仅此一例。

以上文章摘自学苑出版社《大清皇陵秘史》,徐广源。标题为编者所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