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在一起】20万元与5万多袋抗“疫”中药液

开封网全媒体记者 魏东柱

“这是金银花,这是黄芪,这是炒白术……”2月25日,在鼓楼区南苑办事处小王屯村卫生室,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何传义如数家珍,用手指清点着桌面摆放的他用来熬制扶正抗“疫”中药液的各味中药材。由于连续熬夜,他虽然不到50岁,两鬓角已出现了许多白发。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配方和标准,根据河南和开封的地域和气候调整配方和剂量,制定符合当地人的配方,何传义用金银花、黄芪、炒白术、藿香、防风、艾叶、佩兰、贯众、芦根、甘草、大青叶等熬制成扶正抗“疫”中药液,免费送给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提高大家的免疫力。

当天是何传义战“疫”的第32天,他已投入了20万元资金,熬制了5万多袋中药液。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如何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发挥特长,贡献力量?何传义心里反复琢磨着。春节时,何传义在上海行医的弟弟何传祥也回开封了,哥俩一起商量着要为抗击疫情做点事情。

说干就干,何传义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中医专长,在“防”字上聚焦抗“疫”阻击点,大量熬制中药液,来预防新冠肺炎。

“这是我们村民特别需要的,我们支持你!”听说了何传义的打算,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征为他鼓劲加油。

匆匆赶回上海的何传祥留下12万元,助力这项公益事业;何传义自己又筹了8万,从大年初一就开始购买药材、熬制药液。

大年初一以来,何传义与卫生室两名学员天天围着中药熬制机器转。浸泡药材,大火烧开至100℃,转小火慢熬,到50℃至60℃再自动分装小袋。从开熬到完成装袋,需要近两个小时。每小袋装110毫升至120毫升,每熬制1桶中药能出150小袋至160小袋中药液。

何传义带着卫生室两名学员,一罐一罐不停地熬,每天几乎都到深夜凌晨。他们饿了就泡方便面。早上不到七点,就带着黑眼圈,又开车到四面八方去送药。

何传义跑遍了南苑办事处、卧龙办事处、西司办事处、州桥办事处、鼓楼区环卫局、龙亭区环卫局、鼓楼区文旅局、鼓楼区民政局、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等单位设置的疫情防控点,向冲在战“疫”第一线、顶在防控最前方的“逆行者”们,按人份送去中药液,为守护他们的健康尽一份责、出一份力、献一份情。

2月6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开封的大街小巷都盖上了白被子。天寒地冻的时节,何传义开车拉到鼓楼区文旅局疫情防控点,打开后备箱,满满的是按人份包装好的中药液。

“每人一次一袋,一天两次,一个人连续喝五天,这样抵抗力就增强了。我们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中药液送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后,何传义给大家仔细讲解中药液的服用方法,并为大家讲解预防新冠肺炎的防护专业知识。

“传义,你真是为社区居民雪中送炭啊……”在这里一线执勤的鼓楼区文旅局局长王艳波满怀感激地说。

“党派我们来的,我们和你们在一起!”2月14日,何传义与开封敦复书院院长王英杰、党支部书记张琳,梁苑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纪武一起到疫情防控点,为大家发放中药液,给值守人员增强了抗“疫”的必胜信心。

2月22日,几位环卫工人给何传义打来电话,说他们正上大学的子女想乘未开学时间来给何传义当帮手,帮助他熬制中药液。“谢谢您把熬制的中药液送到我们手中,只要不给何大夫添麻烦,孩子们都特别想去帮忙……”听到环卫工人朴实的话语,何传义倍感欣慰。

今年46岁的何传义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可到条件优越的大医院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到缺医少药的小王屯村,坚持为农民健康服务,一干就是21年。他把祖传的治疗面瘫外贴和三棱针放血方法,向全国各地乡村医生倾囊相授。截至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976名乡村医生闻讯赶到开封,向何传义学习治疗面瘫的技术。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疫情防控期间,何传义立足于“徒弟”遍布全国的优势,在微信群里向全国乡村医生和中医人发出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加入抗击“疫魔”的战斗行列,保一方父老健康!

“大疫之前,没有旁观。我们众志成城,胜利指日可待!”2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何传义信心满满,他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