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不能只关心“投入产出比”

医学研究不能只盯住“投入产出比”,不论有多么困难,不论需要多少时间,我们都应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行,只要出发了,“晚到”一定比“缺席”要好得多。

据侠客岛消息,2月27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介绍:SARS是偶然事件,从那之后,很多研究就不搞了。对突发性事件重视不够,没有持续的科学研究。

疫情爆发至今,相信很多人有个共同疑问:既然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高达85%的同源性,那用于SARS治疗的药物是不是对新冠病毒也有效呢?起码也应该有抑制病毒的效果吧?遗憾的是,17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有SARS特效药物。正是此次通气会,我们了解到了根本原因:不是坚守17年没有突破,而是很多研究,我们压根儿就没有开始或者早就停止了。虽然振聋发聩,但其实也在理解范围之内——多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要不要进行,很大程度取决于“投入产出比”,比例太低,科研基金自然不会大力支持,科研人员也动力不足,怕成果不大甚至根本不会出成果,所以才会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很多研究都没开始就结束了。

医学研究不能只关心“投入产出比”。医学研究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更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生命健康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近年来全人类都共同面临着多种病毒、疾病的威胁,如这次的新冠病毒、2003年的SARS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每一次重大疫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全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冲击。因此,医学研究只要是有利于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都应当立项,都应当坚持,不能因为回报少、利益小、疾病发生的概率小等原因就望而却步。这次的新冠疫情之所以来势汹汹,正是因为17年来,我们都错误地、一厢情愿地相信“SARS是偶然事件”。而现实是,当这些偶然事件再次来袭时,我们才又一次惊觉,原来我们仍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医学研究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出发时的那颗初心——舍我其谁的拼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

不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再一次吸取生命逝去带来的沉痛教训——医学研究不能只盯住“投入产出比”,不论有多么困难,不论需要多少时间,我们都应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行,只要出发了,“晚到”一定比“缺席”要好得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