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梁西逝世:30年求学,30年教书科研,30年定居珞珈

梁西被公认为中国国际组织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也是新中国最早兼职律师的大学教师之一。

据武汉大学讣告,著名国际法学家、武大法学院教授梁西,2月26日22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遵照其生前遗愿,并考虑到当前疫情,他的丧事将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南都记者获悉,梁西被公认为中国国际组织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他率先开设了我国第一门国际组织法课程,并构建出了研究国际组织法的基本体系。与此同时,他也是新中国最早兼职律师的大学教师之一,曾多次出席最高法重大涉外案件的庭审。

梁西。

耕耘国际法,助力外交事业

梁西别名梁宋云,1924年生于湖南省安化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6年,他考入国立武汉大学(今武汉大学)法律系,1950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毕业生。1953年,他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恢复重建,随后留在北大任教,1983年应邀重回母校武汉大学,在法学院执教至退休。

梁西一生对国际法情有独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回忆,进武大第二年,听老校长周鲠生在课上讲解“对华不平等条约”,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心情激动,深感“弱国无外交”。在这位师长的影响和鼓励下,梁西毕业后选择国际法作为专业领域。

成为北大法学教师之后不久,195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L. W. Cameron驾驶美机侵入中国领空”一案,他接受委托,为被告Cameron担任了辩护律师。当时,此案举世瞩目,在中美关系史上更是影响重大。梁西的工作被认为维护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也从此成为新中国最早兼职律师的大学教师之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受外交部委托,翻译了大量有关国际组织的资料和文件,对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后的初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获得了国内外和联合国秘书处的赞赏。此后,梁西在国际组织法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等,皆产生了深远意义。

认为“做一辈子教书匠”很值得

在培育法学专门人才方面,梁西同样贡献卓著。

他在北京大学率先开设了我国第一门国际组织法课程;重回武大的第二年,他就拿出了国内首部较全面论述国际组织法的专著《现代国际组织》,后来的修订版,被教育部推荐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用书。此外,他主编的《国际法》也是中国出版发行较多的国际法教科书之一,还曾在境外以繁体字印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从1986年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批准,梁西开始招收国际法博士生,历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国际法高级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已经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还有多位经其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任职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或在中国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司法部门等担任重要职务。在武大法学院,他是有口皆碑的师德楷模和育人典范,为此专门著有《法学教育方法论》一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他曾说:“做一辈子的教书匠,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也是一种活法……回首往事,(我)第一个30年求学读书,第二个30年教书科研,第三个30年定居珞珈(武汉大学所在地),都是很值得的。”

退休之后,梁西仍经常对学生开讲座,每天读书看报,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发展变化。2019年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他还笑称:“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高自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