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谢觉哉

1884年出生的谢觉哉,参加长征时刚好50岁整。作为苏区五老之一的他,与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等人一起跋山涉水,抵达陕北。

途中,因体力、粮食、御寒以及战斗带来的麻烦数不胜数,这位长者却丝毫没有退却,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扛不住,他们却没有半句怨言,坚定地维护革命信念,吃食分给战士吃,毛毯分给别人盖,不搞特殊,先人后己……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谢觉哉被编入了中央机关纵队所属的干部特别连。

此连部是中央军委为了照顾队伍中的老弱妇孺而专门设立的,既有文化人,也有大字不识的女红军,大伙儿感情很好,行军路上也是欢声笑语一片。

谢觉哉因上了年纪,经常生病,光是感冒发高烧,就有将近五六次。

出发前,出于对他老人家的照拂,党中央的同志给谢觉哉配发了马匹,就是怕他经受不住病痛的折磨,可他却鲜少骑。

用谢觉哉的话来说,和战士们一起走路,心里头才踏实。

湘江战役后,红军元气大伤,原本雄赳赳气昂昂前进的部队,因死了太多的战士,变得沉闷起来。

很多人一度对革命丧失信心,离开了队伍,重返乡里了。

那几日,谢觉哉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日子虽苦,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天上时不时伴有飞机轰鸣,可是好歹还能看到希望的火苗,怎能放弃呢?

恰巧,毛泽东也有此困惑。

有一天,毛泽东找谢觉哉聊闲天,话及此事,不得不将满腔的愤慨表达出来:“在中央苏区时,拼命主义拼掉几万人;出来之后,逃跑主义逃掉几万人,现在怎么得了!”

谢觉哉顺势提出建议,万不可再采取这种“甬道式”的搬家政策了,这对于擅长打游击的红军战士来说,实在太被动。尔后,他又强烈要求毛泽东重新出来主持局面,挽救败局。

谈话结束后的行军中,谢觉哉革命之心日益坚定,他拿出了一枚印章,挂于脖子前,藏在最里层的衣服里。

这枚印章,是他从苏区带出来的,上面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几个字,是他在中央战斗几年的纪念,他认为,印章既是红色政权最好的象征。

1935年1月中旬,红军攻克遵义城,中央决定在琵琶桥东侧原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官邸召开会议,这便是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

谢觉哉当时发着高烧,将领们在二楼商讨军事路线,他在一楼小憩。

由于病魔来袭,他睡得有些昏沉,朦胧中听到有个战士跑来告诉他,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他瞬间清醒了过来,眼眶里竟饱含热泪,动情地大喊道:“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红军,事情好办了!”

为了拥护正确的决议和主张,病中的他拖着疲乏的身子继续上路,不愿延误行军的进度。

钱希钧好几次主动请医生来给他治疗,都被他一口拒绝。

部队中可供使用的药物本来就少,他不愿浪费了,谢老说:“药品还是留给重病号和伤员同志用吧,我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歇一会就会好的。”

除了让药,谢觉哉还分享过马皮、牛肉以及毛毯。

爬过漫天飞雪的夹金山,红军抵达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但由于八大纪律里提到了,不能拿群众一分一毫,即使拿了也要付对应的银钱,做到买卖公平。

所以,部队驻扎在当地,花一部分钱买了农民种的青稞,但红军战士人数过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谢觉哉想着,这么耗着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和几名战士一起在山野间寻觅,看看能不能找到些可以吃的野果子、野菜。这一找,竟在山坳处发现了一块马皮。

马皮的表面看上去有些破旧,还有着细而密的绒毛,但也实属难得。

为了让大家尽快吃上食物,谢觉哉找当地农户借了一把小刀,把毛剔除了,又将马皮切成了小块,备了点干的柴火、一个瓦盆,就开始生火。

水沸腾了,马皮浮到了汤面上,战士们围坐在临时搭的露天炉灶前,你一口我一口,吃的津津有味。

虽然马皮里依旧残留了一些短的毛刺,下咽时会有些困难,但是战士们都觉得比饿肚子来得强,各个都很满足。

过草地时,红军的境况更加艰苦。战士们每个人背自己的粮食,半月余就吃的精光。

反观谢觉哉,他的粮食袋一直没见瘪下去。

原来,他时常忍受着饥饿行军,吃草根树皮充饥,为的只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伤病员。

但是他却忘记了,自己也一直生着病!

某日天降大雨,草地无处可躲,战士们淋成了落汤鸡,饥寒交迫下,不少人快要撑不下去了。

这时,谢觉哉的粮食袋派上了用场。他将自己的干粮,尽数拿出来分享给又累又饿的伤病员,让他们能够恢复些体力。

有些人不愿意接,他急的心尖上冒火:“现在还推么子哆!‘动口三分力’,快吃吧!”

就这样,很多垂死边缘的战士,又被谢觉哉给拉了回来。

红军继续前进,储备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部队里开始断炊,谢觉哉本就一直生着病,又得不到营养补给,身体越来越差。

毛泽东听闻,将自己粮食袋中的一块牛肉,给了谢觉哉。

原本,谢觉哉不想收下牛肉,可是病倒了就得让担架员抬着,还得骑着数量不多的马,这实在是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索性就把牛肉留下来了。

但是,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而是找到了同样饿得苦的战友曾三,说要与他一同分享。谢觉哉笑着对曾三说:“看你,也需要补补啊!来,曾三同志,就在你这煮,我们一起吃!”

夜晚的草地露水重,风刮过呼呼作响,冷的紧。谢觉哉与徐特立同住,一条毛毯两个人盖。

毯子很薄,两位长者互相谦让,你推给我我推给你,反倒是一晚上都没睡好,但他们却打心底里感到温暖。

1935年10月19日,历经一年零九天,谢觉哉随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延安时期,已经逐渐迟暮的谢老举办寿辰,他人对其评价:“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

是啊,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随军参加长征,再到从事法学工作,谢觉哉的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数十年如一日,而长征中发生的那几件小事,不正是他高洁品格的最好佐证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