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午战争,清政府输的很惨?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确立了国家近代化的历程。随着维新不断地推进,日本国力逐渐走向强盛,日本因此确立了以对外扩张为目标,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为国策的路线。然而,要想实现上述两项国策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近代化的海军。

当时日本的综合国力是自己的头号假想敌清政府所无法比拟的;况且,当时的清政府正在酝酿组件近代化海军,并且从德国和英国订造了铁甲舰和巡洋舰,也就是后来的北洋水师。深受刺激的日本明治政府,开始下大力气扩充海军军备。为了筹集经费,明治天皇不但从自己的皇室经费拿出了30万,而且一天坚持只吃一顿饭;与此同时昭宪皇后,也就是一条美子也捐出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深受天皇和皇后的影响,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发起了募捐会。先后从欧洲国家引进或者见解技术在本国建造了“吉野号”、“浪速号”、“秋津洲”等军舰,充实了海军军备。

相比举国一致、奋发图强的日本明治政府,清政府从朝廷到官吏可以用混用腐败来形容。为了给慈禧举办六十大寿,朝廷暂停向李中堂(李鸿章)提供军费为北洋水师购置新舰、新炮。这就让北洋水师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到了甲午战争期间,面对装备清一色新舰的日本海军,清朝北洋水师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最后难逃覆灭的命运。

最后,我想说的是甲午战争不但是兵器之间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国家体制之间的逼平。清政府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是它的出发点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到了甲午战争爆发露出了自己的破绽。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开始全盘西化,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效仿英国和德国海军和陆军模式建立近代化军队。可见决定一场战争的不仅是兵器装备,更重要的是拥有高效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