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一切遇见,皆是最好的安排

提到张德芬,你一定听过她的代表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这样一句话: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是对读者说的,也是她自己的成长感悟。

“自我成长探索的过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直剥一直剥,每一层的风景都不一样,我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越来越清楚。”采访中张德芬对十点说道。

探索未知的风景往往充满乐趣,但同时也是荆棘丛生。

从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到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这一路走得并不轻松。

向外探求,一路开挂

《杀鹌鹑的少女》里面有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对张德芬而言,也是如此。

她的人生就出现过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分水岭。

小时候,张德芬就是我们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说是“上天的宠儿”。

大学毕业后,张德芬在中国台湾做电视新闻主播,风光无限,有安逸舒适的生活,每天过得光鲜靓丽。

住着台北市仁爱路名人巷的豪宅,开着Volvo,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她就是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

25岁的她,早早就把名利地位收入囊中。

当时张德芬还受到了非比寻常人的待遇:

“吃饭有人抢着买单,办事不用排队,开车违章了警察也不会追究我的责任,而是索要一份签名。”

可是对于这样光鲜亮丽一份工作,张德芬突然想出国去留学,于是任性地选择辞职, 去美国留学,如愿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并一路顺风顺水,拿到了知名外企的offer,成为亚太地区的高管。

不管是哪方面的工作,只要是她想要,都能做的非常出众。

可就在这一切看似成功的时候,另一种不安又悄然滋生。

她引领千万人走出痛苦,却也曾抑郁到崩溃

在很多人眼中,张德芬婚姻、家庭、事业、明明什么都有了,学历又好,已经获得了人生大满贯。

拥有这一切的她,在四十岁的时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她开始思考:每个人来到地球的使命和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现在就已经拥有了别人终生在追求的一切,那我的后面大把的时间,还能追求什么呢?

在外面,是知名企业高管,名利双收,不必为柴米油盐的琐碎苦恼;

回到家,有孩子和先生的陪伴,有人爱有归属,家庭幸福美满。

像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状态一样,她的感受并不是痛苦,而是虚无,不知道什么能激起自己的快乐或痛苦。

环游世界?中头奖?想到这些年轻时听起来就很兴奋的事,自己的心竟毫无波澜。

她不开心,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那时候就抑郁嘛,然后就觉得人生至此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意思了,怎么回事呢?原来真正的喜悦是来自内在,不是外在的,我就开始研究个人成长。

这是一次过往人生价值体系的崩塌,从此,她开始探索个人成长,钻研心理学,重新去解读她的人生。

于是,40岁的张德芬,又任性地辞掉了那份人人挤破头都想要得到的工作,在北京当起了全职太太,又开始了和以前忙碌的职业女性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一过就是四年。

而这四年,就是她重启人生最关键的四年。

涅槃重生,向内探求,遇见自己

张德芬喜欢的作家Jed MecKenna说过一句话:“地球是一个大游乐场,我们每个人在里面玩自己的游乐项目。”

开始研究自我成长,也就意味着张德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游乐项目。

但不是每一个游乐项目一开始都是享受的,尤其是在当时“个人成长”这个领域,完全是一个冷门的游乐项目。

面对一切的未知,你总要在暗夜里,摸着石头过河,才能慢慢找到一点方向。

好在,张德芬用她的专注力,为自己在黑夜里,点亮了灯。

“那个时候我住在北京,国内个人成长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所以我就一直买书,每次回台湾都搬好多好多书回到北京,去美国也是买很多很多的书,也会到世界各地去上课,非常努力,我觉得那四年就是一个博士学位也应该读下来的那种专注去研究这个东西。”

勤劳、勤勉,那个时候张德芬一直专注个人成长,像激光一样的力量投射进去,去探索。

慢慢研究自己的内在,学习了很多个人成长的东西后,一点点地拨开心中的迷雾。

当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她一气呵成写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

这本书出版后,影响了很多人,仅销量就高达800万册。张德芬一跃成为个人成长畅销书作家。

之后,她的每一部作品上市后,都会引发一轮新的心理成长升级版阅读体验。作品也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并热销。

“在个人成长的轨迹上就开始往下深耕了,这个领域我不会厌倦,而且这一辈子不会再换行了。

之后,她创办张德芬空间,成为影响更多人的成长导师。

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那段时间,她也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做瑜珈,学习静坐、冥想,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的能量能够流通;

学习研究各式各样的课程,去各式各样的工作坊,有舞蹈、有艺术,有疗愈自己内在小孩的,有探索自己女性能量的,有用家族排列来疗愈创伤的……

抛去以前快节奏的生活,不用面对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慢下来,静下来,关注自己。

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同时也遇见了更好的生活。

所有遇见,皆是最好的安排

大多数人都害怕变化,害怕未知,尤其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可张德芬反而反其道而行。

从毕业后从知名的新闻主播到出国留学,再到知名外企亚太地区高管,再到个人成长作家,她的20岁,30岁,40岁,至今一直在变化中生长。

并乐此不疲地探究着未知的自己。

采访中问张德芬为什么要多次选择跨界,一次次放弃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她笑着回答:

“我天生就喜欢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改变,所以你说跨界的时候我也觉得很自然而然。

人生就是一个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不断的向外走,遇见的人和事情越多,才有可能真正的遇见自己。

不断的向内走,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越来越多,才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

不管遇见的事情或好或坏,一边接受,一边改变,一边往前走,才能走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游乐场,找到自己的游乐项目。

亲爱的,不要害怕,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亲爱的,不要停止成长,遇见未知的自己,才是人生一大趣事。

一切遇见,皆是最好的安排。

十点读书 X 张德芬

Q1: 您对亲密关系有很深的研究,您觉得有“健康的亲密关系”的标准吗?

张: 检验一个亲密关系的好坏,我觉得就看这两个人在这个关系当中是不是越来越滋养,尤其女人特别明显,女人就是看她有没有越来越开心,她的脸色甚至面相,都会因为一个关系的滋养而有所改变。

Q2:您如何看待语言暴力和冷暴力这两种难题?

张:之所以会变成暴力和冷暴力,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没有为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来,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为自己的情绪负责,那我们的沟通就不会呈现这种暴力和冷暴力的状况。

Q3: 您认为真的存在“灵魂伴侣”吗?

张:我觉得你会碰到真正比较投缘的人,但是所谓灵魂伴侣就是有一个人跟你完全的契合,我觉得是有这样的人。灵魂伴侣也不是说你这一生一定能够碰到,同时也不是说你只有一个灵魂伴侣,甚至灵魂伴侣也不一定是男和女的关系,甚至你和一个长辈特别的投缘契合也算是灵魂伴侣,或者你跟你其中一个孩子特别有缘,或是一个同性的朋友也可能是灵魂伴侣,所以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狭隘。

Q4: 您曾说“把自己修炼好,孩子就没问题了”,您认为作为父母的“必修课”是什么?

张: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永远都发生在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匮乏感,第二是恐惧感。就是你真的把自己过好了,不要有那么多的匮乏感,不要有那么多的恐惧,你跟孩子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好。

Q5: 您可以再分享一下您工作之余的生活状态吗,通常会做哪些事?

我喜欢养生、健身、旅游,跟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剧和电影,养生和健身花了我生命中很多的时间,就做一些中医保健、按摩、艾灸、瑜珈,在跑步机上走路,我也喜欢旅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