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祜禄甄嬛也逃不过原生家庭的掌心

终于有人来收拾房似锦了。 谁,她妈,不过房似锦不承认,说只是一个生她的人。这个妈不显山不露水,一张口就问房似锦 … 继续阅读钮祜禄甄嬛也逃不过原生家庭的掌心

终于有人来收拾房似锦了。

谁,她妈,不过房似锦不承认,说只是一个生她的人。这个妈不显山不露水,一张口就问房似锦要一百万。也不说要钱的动机,也不说花在什么地方,反正就是要钱,不给一百万,我就要撕票(误)了。

知道的,是她妈,不知道的,以为是绑架了孙俪的蛾子。

我怎么也没想到,《安家》一个卖房子的剧,三天两头鸡飞狗跳。一会是徐姑姑的妈跳楼自杀,一会是房似锦住进凶宅,一会是假离婚真出轨,一会又是啃老的儿子要在房产证写女友的名字。

没完,现在又来一个奇葩的母亲。

应该不能说是母亲,而是一个AI女机器人,台词只有三句。打电话给房似锦,“我要一百万”,“我今天就要一百万”,“没有一百万走着瞧”,而房似锦也只有三句,“我没有一百万”,“我上哪去找一百万”,“卖了我也没有一百万”。

这一句一句的一百万,真的比张乘乘在门口叫哥哥还要烦人。

这个母亲也是说到做到,没有一百万,很快就找到了房似锦,在门店大闹。我以为终于有什么对峙了,结果一张口,又来,“我要一百万”,“我没有一百万”,啊啊啊,师父,别念了,我去给你水滴筹。

母亲的大招,不是拔刀,而是,不给,我明天还来找你。

现在这电视剧里的父母,怎么都是狗皮膏药,粘上就甩不掉。《精英律师》里的栗娜,也是被无赖的父亲要钱。到公司蹲,要不到,就跑到栗娜的家里去,栗娜又搬走,后来又闹到了媒体,说女儿不赡养他。

栗娜好一点的是,至少是父亲闹出病来了才出手相助,而房似锦,她妈一个小威胁,立刻掏了二十万。

房似锦这么爽快,让我一度以为她有什么把柄在她妈的手中。结果,不但没有看到她的亏欠,反而是她的原生家庭一直在虐待她,因为房家第四胎依然是个女儿,于是母亲想把她扔进井里淹死。

不让她读书,被姐姐弟弟揍,爷爷偷偷给点钱,也要被婶婶骂。

如果是这样的故事,按理说,早就应该像苏明玉和赵美兰一样老死不相往来了。但没想到,房似锦依然要接她妈的电话,工作地点她妈也知道,而她妈依然不知廉耻地一个劲要钱,而且一副趾高气扬的态度。

樊胜美的母亲,也要钱,但至少是心虚的,客客气气地,“小美呀,我和你爸可以不吃,但雷雷要吃肉的呀”。

而且要钱的金额一次也不会太大,但这个房似锦的母亲,完全就像一个没有脑子的强盗,“我要一百万”,做了那么多亏心事,但要起钱一点愧疚都没有。这已经不是脸谱化的问题了,完全是没有心。

很明显,编剧这样写,就是为了凸显房似锦有多惨,母亲有多可恶。

但是完全没有考虑真实性。母亲的逻辑很感人,“我可以虐待你,但你必须供奉我”,而房似锦,老牌985毕业,销量冠军,连跑道房都能卖出去的人,居然会被一个不讲理的母亲牵着走。

牵着走也可以,但你必须给一个支撑点,没有。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剧突然就爱上了原生家庭。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能独自美丽,必须要派出父母来恶心你一下。

《精英律师》里的栗娜,精英秘书,摊上了一个喝酒无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打母亲,年老了想毁了女儿;《欢乐颂》的樊胜美女士,一心只想找个好男人嫁了,结果吸血鬼父母一次又一次上门;《都挺好》的苏明玉,本来以为母亲死了一了百了,结果苏大强又崛起了;《我的前半生》的罗子君两姐妹,薛甄珠虽然用她的演技软化了可恶的一面,但她做的什么事,二女儿都还没离婚,就帮她介绍起对象。

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无中生有无理取闹无情无义。

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受害者都是女儿,为什么,因为方便甩锅给重男轻女。而且原生家庭的包袱都和儿子无关,一股脑地淋在女儿头上,为什么,因为这样才有冲突,才有撕逼,才有收视。

我承认,重男轻女的现象存在,原生家庭的话题摆出来,也是能引起共鸣的,但我不太能接受这样直白的表达方式。

一切矛盾直接堆上去,谈不上什么迂回铺垫,就是例行公事,时间一到,该去收拾女娃子了。没有细节,没有审美,没有血肉,父母算不上是什么人类,根本就是一个靶子,一个工具,一个标本。

看一个段子说,甄嬛和华妃今生都逃不过原生家庭,这是一句玩笑,但也是一句嘲讽。

嘲讽什么,跟风。

奇葩父母有争议,都给我上奇葩父母,原生家庭是话题,都给我上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上热搜,都给我重男轻女。一开始像樊胜美,编剧还要稍微揣摩一下话术,现在,流程都不用走了,直接撕。

而且很好笑的是,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永远要配一个不争气的弟弟,这不,房似锦的钱也是给他弟买房。

早年间,我们歌颂父母的牺牲精神,一水的严父慈母,《渴望》里的刘慧芳,善解人意,勤劳贤惠,为了收养一个弃婴,甚至和丈夫婚姻破裂。

可能是赞歌唱得多了,也开始厌烦。尤其随着社会进入消费时代,父母的形象也开始改变,《蜗居》里的海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安逸生活,不惜让自己的亲妹妹给别人当情人;《奋斗》里杨晓芸的母亲,势力,小气,视财如命,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双面胶》里的婆婆把媳妇当敌人,一步步逼得儿子走上绝路。

虽然有一点污名化母亲,但至少展示了个性和多面。

但是没想到现在,走着走着又走回老路,父母的形象越来越单一。个性没了,多面没了,对子女的羁绊也没了,有的只是缺点,有的只是疯魔。我妈有时候看了都要立刻撇清干系,“我们老了不得问你要钱”。

而且都2020年了,为什么不能睁开眼睛,社会上有那么多种父母形象。王菲,一个趴在围墙上叫女儿逃课的母亲,李嫣溜出来,她第一句话就是,“逃学成功”;黄磊,一个骂早恋是狗屁的男人;霍思燕,嗯哼喜欢男孩女孩她都支持;还有小S,打电话恶搞婆婆,说她在缅甸被警察抓了,需要找律师,吓得她婆婆半身冷汗,然后又哈哈大笑。

我不是说这些父母有多好,我是想说,我们父母明明有很多种很多面,但最后一上台,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确实是一个可以探索的领域,对父母的重新思考也值得鼓励。但是你得写得饱满,让人相信,要扎进生活,要有质感,尽可能的客观,而不只是说,收割这里的红利,吃一嘴就跑。

而且,一般人骂两句就算了,最痛苦的是,那些正在经历和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小孩。他们很敏感,他们会对号入座,我们这样不负责任的极端表达,一时爽了,只会让他们对父母的憎恨更深。

我之前看过一个影视剧的策划,说现在的编剧,都是找套路,剧情不按照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设定走,按照什么走,社会舆论走,而且优先级极高。这一集要不要撕逼,要,谁和谁撕,派出两个人出场,怎么撕,谁赢比较刺激。

不必等剧的播出,热搜词在构建剧本的时候都已经想好了。

而原生家庭,就是其中的一张牌。为什么都爱用,因为很好用,这个话题天生就具备对抗性,而且不必深入琢磨,看两个社会案例,就草率地树立一个让人窒息的父母,也不去思考合理性,反正一摆出来就能吸引流量。

确实能吸引,但请问,这和车祸出轨癌症的狗血有什么区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