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幼年为傅雷送药 晚年义务讲钱学森故事

林青在钱学森旧居做了近三年的志愿讲解员。

林青对梧桐掩映的愚园路很熟悉,这位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从小生活于此,他能看到这些经历沧桑变迁的里弄别墅老建筑中的端庄气质,独特的文化魅力。

岐山村安静地藏匿在愚园路上,走进这条新式里弄能偶遇钱学森旧居,旧居对公众开放至今已近三年,林青也做了近三年的志愿讲解员。在那里,闲暇的午后若是有空,泡上一杯茶,不但能听到林青讲述钱老的人生故事,还能听他回忆小时候去傅雷家的情景。幽静的弄堂,梧桐的窗前,一代名人的生活徐徐展现。

“有我自己亲耳听到的,加上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拼接就是关于钱学森的最鲜活的故事,最能激励青少年发奋图强。”

从2014年起,每周四下午,林青总会骑上自行车,从家出发,5分钟就能到隐匿在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里的钱学森旧居,弄堂深处的建筑,清水砖墙,一片静谧。林青向居委会要来钥匙,“咔擦”一声打开黑漆大门,几步穿过小花园就能跨入底楼的旧居,他将等在旧居里,与不期而遇的参观者分享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人生故事。

相比于钱学森图书馆的名声,钱学森旧居低调得多,一期近40平方米的场地内展品并不多,三幅图文并茂的“钱学森介绍”,四块以图片居多的简介板,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一张真人等高的立体全家福,“站”在重新修葺过的窗台前。

这里曾是钱学森母亲章家的家产,后来由于家道中落,此楼被变卖,后又向陆姓房东租回此楼。抗战爆发后,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携家辗转逃到上海,居住在此楼的底层。而全家福拍摄于1955年,当年10月钱学森全家回到上海,第二天就是儿子钱永刚的生日,全家吃了面,并拍摄了这张全家福。旧居里再现了当时情景,连照片背景里的窗框也重新修葺,100%还原。

如此吸引人的照片并没有成为林青讲解的开始。

“如今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这可来之不易。当年因为有一批爱国的科学家,立志要为我国国防、航天事业作出贡献,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

遇上前来参观的人,戴着“讲解员”牌子的林青就以这段开场白引出钱学森,将其一生娓娓道来。

在旧居第三幅展板上有钱学森与美国科学家的合影,留学期间的钱学森学习刻苦,不由地让林青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亲闻的小故事。上世纪50年代,小学高年级的他爱去一位同学家里玩一款来自美国的“铁积木”,手里拿着铁棒、螺丝帽、螺丝等,自己动手做铁架。去的次数多了,同学的父亲也认识了林青。一次聊到对待作业的态度问题,那位父亲感叹说:“你们这些小鬼太不认真了,出国留学时我和钱学森是同宿舍、同专业的同学,留学时他每天不会早于凌晨三点睡觉,一直在潜心研究。”那时林青对凌晨三点没概念,更不知道钱学森,但发奋努力倒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还有后半段,后来进行了专业测验,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挂”了,一群人忍不住冲到老师面前反映“题目太难”,没想到老师贴出了钱学森100分的试卷,众人哑口无言。当然这故事的后半段,是林青从报纸上看到的。“有我自己亲耳听到的,加上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拼接就是关于钱学森的最鲜活的故事,最能激励青少年发奋图强。”林青对这段解说很满意。

而当介绍到钱学森夫人蒋英时,林青才会绕到那幅全家福前,向参观者介绍钱学森的妻儿、老父,讲述拍摄背景。面对中小学生,他一般讲解15分钟,而如果遇上一些老科研工作者,林青更乐于像朋友一样交流,最长的一次,他和参观者足足聊了两个小时。

“傅伯伯,想起来父亲让你……”突然想起父亲要转告傅雷的话,林青才开口就看见傅雷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别说话,认真听音乐。”

除了钱学森,岐山居民区这个占地0.2平方公里的老街坊里曾经还居住过杜重远、施蛰存、傅雷、祝希娟等历史文化名人。在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入口的墙上就有各位名人的肖像与简介,住在宏业花园内的顾圣婴,住在江苏路安定坊的傅雷,都属于岐山居民区。

林青不但义务讲解钱学森的人生故事,若是听者有意,他也十分愿意分享他记忆中的著名翻译家、作家傅雷。林青的父亲不但是傅雷的医生,因为也爱好音乐,还会定期参加傅雷家中的小型音乐文化沙龙。

在林青的印象中,周末有时看到父母打扮齐整要出门,他一问便回答“去傅雷家”,他的母亲会弹舒伯特的小夜曲,父亲则会唱《我的太阳》,不过这样的沙龙是轮不上林青的,傅雷总是笑说:“小孩子凑什么热闹?”林青与傅雷是通过送药接触的。

因为父亲是傅雷的医生,傅雷有头疼咳嗽等病症都会找父亲,从1953年到1956年间,为傅雷送药的任务就交给了当时只有10岁的林青。当年住在愚园路的他只要步行10分钟就能到傅雷家中。“功课忙吧?”每次去送药,注重学习的傅雷总会这么问林青,也会让妻子倒一杯茶,拿出小点心让林青尝尝。

“喜不喜欢音乐?”傅雷又问道,林青赶忙点头。这时傅雷就会让儿子傅聪放上一张唱片,肖邦、贝多芬的音乐在屋内静静流淌,“傅伯伯,想起来父亲让你……”突然想起父亲要转告傅雷的话,林青才开口就看见傅雷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别说话,认真听音乐。”林青马上闭了嘴,也暗自佩服傅雷的文化素养。

在林青的印象中,傅雷很严肃,从不说废话,相比父亲更有种长辈的威严,做事严谨认真,每次拿到药后,他都会认真看医嘱,并拿出笔记本将医嘱仔细誊写一遍,写之前照例会问夫人:“今天是几日?”并把日期写在最前面。

林青喜欢花花草草也是受傅雷影响。傅雷喜欢玫瑰,精心栽种了50多种玫瑰,每当盛开时节,在江苏路的旧居内也是姹紫嫣红、芬香四溢。傅雷会问花匠种花的学问,也会和林青父亲讨论养花心得,久而久之林青也爱上了花草。甚至,在林家与傅家举家同游西湖时,在船上泡了一壶龙井,在听完傅雷娓娓讲述龙井茶的特点后,11岁的林青第一次品茶,并感受到品茶的乐趣。

“其实我在介绍傅雷时,主要是从翻译作品时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子女深厚的爱两方面介绍。我的这些小故事只是一个孩子印象中的傅雷,碰到有兴趣的人,我就会讲讲,让别人更了解岐山居民区中的文化名人。”林青说道。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备课的习惯也延续到解说稿上了,我准备假期里给小朋友们好好讲一讲。”

林青是勤勉之人,当年发奋考上了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直到2004年退休一直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备课的习惯也被他延续到做志愿讲解的讲稿准备上。林青有大大小小六七本文件夹,钱学森、傅雷、顾圣婴、施蛰存等与里弄有关的名人剪报都被夹进了文件夹中,第一页还有仔细罗列的内容索引,比如有关钱学森的就有《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是怎样做学问的》等13篇内容索引,有关傅雷的则分为了简介、年谱、傅雷家书的评述等。“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备课的习惯也延续到解说稿上了,我准备假期里给小朋友们好好讲一讲。”

林青通读完每份剪报,自己归纳整理,为每位名人写就了1000余字的解说稿,在钱学森旧居里,在居委活动室内,在寒暑假社区青少年革命历史建筑寻访活动中,林青一遍又一遍说着里弄名人的故事,面对中小学生,他以名人青少年时期的励志故事为主,面对附近居民及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他以里弄历史、名人爱国情怀为切入点。

最近,林青听江苏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说,钱学森旧居二期已经在开展工作,正与杭州钱学森故居商量,引入一些老家具来丰富展览。林青倒是很期待,在这个平台上,他会与其他三位志愿者一起,讲好里弄名人的故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