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神手中“抢人”

  2020年3月2日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援湖北医疗队 肖安 安娜

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ICU从接收病人以来治疗了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和确诊病例,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截止到2月18日,还没有收治过气道开放的患者。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收治气道开放的患者就意味着医护人员的高感染风险。通城县医院有一例气管切开的患者此前已多次会诊,但因为病情危重,转运风险巨大,所以一直没有转院。

供图

2月18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接到通知要将该例通城气管切开患者转运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ICU治疗后,队员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派出了在院前急救和转运方面具有扎实基本功和丰富经验的袁颖副主任医师和陈军护师,穿着全套防护服搭乘120救护车历经5个多小时,往返近200余公里从通城县医院ICU把患者顺利转运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ICU病房。

供图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1月16日发病后病情迅速加重,在通城县医院虽然及时予以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血氧饱和度仍进行性下降。1月25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快速进展为危重型,当地医院给予了气管插管,又因为脱机困难,无奈之下进行了气管切开。患者转入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ICU后,队员们发现患者出现了这次新冠肺炎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且常规治疗无效,李波主任和咸宁中心医院的徐旭燕主任、陈勇主任带领省一院医疗队里呼吸、重症、感染医学方面的医护骨干一起组成了救治专家组,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部署,同心协力救治危重患者。

供图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2月24日,下午15时昆明与咸宁通过互联网将两地实时连接在相隔1500公里的同一“会场”之中,省一院郭强副院长主持召开此次多学科远程会诊。李波主任、徐旭燕主任、陈勇主任、夏铵冬医师分别汇报了近期工作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省一院专家听取汇报后,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反复阅片,并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实时“查看”了患者,随后进行了专业、认真、细致的分析和讨论。郭强副院长、李静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科张云辉主任、重症医学科樊楚明主任、放射科王罡副主任就患者的病情,对既往的治疗予以了肯定、确定了患者的诊断、给予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的预期提出了专家组的判断。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也全程参与了会诊,对云南专家的专业素养和敬业态度表示赞赏。

守护生命 赢得患者肯定

由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只有一台机械排痰仪,还在感染科超负荷使用着,实在无法满足ICU的需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医疗队的“袁大爹”(袁颖副主任)主动承担起了“人工排痰器”的工作,利用每天上午查房的机会进到病房,完成了其他患者的查房后,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人工拍背排痰工作,这一趟拍下来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体力消耗极大,每次从病房出来都如同洗了桑拿一样全身湿透。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医生查房后需要进行医嘱的更改和医疗文书的处理工作,观察病情的重任落到了当班的护士老师身上,护理组的各位老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完成护理工作。患者每一次的吸痰操作都有呼吸道分泌物喷溅的可能,护理的老师们不畏风险,定时给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清理。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心电监护仪数据、血气分析结果在对讲机里说不清道不明,都通过微信工作群传递给办公室的医生。无论多晚,每个人都会为患者的病情出谋划策。

供图

正是因为每个岗位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为患者的康复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想了现有条件下能想的所有办法和手段,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虽然目前仍需要呼吸机支持,但每天去查房时,患者都会竖起他的大拇指,用笔写下对大家的感谢——“谢谢云南省一院的专家”。对每一位重症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我们绝不轻言放弃,将继续为这个患者的康复做细、做好每一件事,坚决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守护神”。

云南网记者 施铭 整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