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张丰:图书“外卖”值得现在就下单

疫情期间,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困难。来自书店的困难,尤其让我心疼。

北京单向街书店在自己公号上发了一篇类似“求救书”的文章,推出多款充值服务。粉丝可以先充值后消费。上海志达书店推出“云游出版社”系列直播,邀请读者在线“整本读经典”;言几又书店联合“饿了么”,推出“图书外卖”服务。我家附近的成都方所书店,以前从来不做线上,现在也建了微信群,“秒杀”推销商品。

这多少让人有点心酸,因为“外卖”和“秒杀”,量都是有限的。但这样的自救又让人感动,也并不容易。很多书店过去经营主要靠卖咖啡,现在它们知道,外卖咖啡,自己没有优势。这会让书店经营者反思,自己的核心产品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也思考书店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书店是一个空间、一个场所,一个属于都市人的精神圣地。它的意义就在“在场”,你要到书店里,从一排排新书前走过,知道这个世界上那些有头脑的人正在思考什么,有了哪些成果。你在书店的咖啡区点一杯咖啡,打开新买的书籍,这和在一般的咖啡馆是不同的,它至少有一半属于“精神消费”。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书店或出版社向读者求援,并不让人感到别扭,而一个面馆却不好意思发动食客先充值后买单。好的书店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在和读者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联结。有多少失意的时刻,你在书店里被治愈;有多少次,一本书的封面或标题,就让你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如今,你又怎能看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陷入危机呢?我就是这么看待书店的。

2月19日下午,我骑车去成都太古里。两个咖啡区都关了,营业时间也做了调整,下午5点就打烊。顾客很少,店员和读者都戴着口罩——但是,灯光和以前一样明亮,书也和以前一样,静静地等待着人们。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只要书店的灯还亮着,城市的精气神就还在,世界就还是原来的那个世界。

对书店,我常常是感恩的,尤其是知道经营一家书店是多么不容易之后。据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淘宝旗舰店开业,很多读者把一些书买到缺货。这种购买或许就有一点“报恩”的意思。书不会像别的商品那样过期,相反,不管你什么时候看,都会有所收获。

所以,我呼吁爱书的人,在你经常去的书店那点几份“外卖”,买几本书,或者一个好看的杯子。不管是为了度过眼前的孤寂时光,还是为了长远的充电规划,读书都是值得立即付诸行动的。

当然,书店和读者之外,也还有文章可做,比如上海推出的“网上书展”,由官方牵头整合资源,以各网站平台作为传播渠道。在过去几天里,张文宏等沪上知名人士,在线分享医学健康、音乐和亲子话题,推荐相关书目,收获了几百万的观看点击量。比起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物业方减免房租这些救急办法,这种依托互联网的线上读书分享模式,是未来值得尝试的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