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玉门铁人干部学院

玉门铁人干部学院是甘肃省委批准设立的全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由酒泉市和玉门市共建共管,归口酒泉市委组织部管理。学院坐落于“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油田所在地——玉门市老市区。学院依托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丰富的工业遗迹,依托河西走廊独特的红色资源和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文化,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为宗旨,以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为主课,聘请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建成学院师资库,为全省全国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素质养成、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展提供培训服务。学院成立以来共承接省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全省边疆民族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119期,累计培训8000多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活动1000批次10万余人。各类活动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及广泛认可。去年,中央组织部干教局负责人和省委副书记孙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等领导先后调研指导学院建设工作,为学院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能。

一、学院建设背景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工业化采油井、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9年3月,玉门老一井勘探出油。1952年,玉门油田原油年产量达14.26万吨,成为新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最为领先的近代石油矿厂。1957年,玉门油田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8%。同年12月,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1959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从20世纪60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三大四出”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2019年是玉门油田建矿80周年。80年的开发历程中,玉门油田先后向全国各大油田和地质单位培养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设备4000多台(套)。从石油河畔先后走出了6位“两院”院士、2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及一大批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全国劳模、石油专家、技术骨干,成为祖国石油工业的栋梁和中坚力量。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玉门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中国石油的魂和根在玉门,新中国石油人初心和使命的发源地在玉门。

“铁人”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玉门市赤金镇,195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中的一员,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进喜在玉门油田工作的22年里,首创“钻机整体搬家”技术,创造月钻井进尺全国最高纪录,被誉为“钻井闯将”,被选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制井喷,被誉为“铁人”。他身上体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被全国人民传承至今。是玉门孕育了“铁人”精神,“铁人”精神的源头在玉门。

“铁人”精神是崇高人格的升华、钢铁意志的锤炼、奉献精神的彰显,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永不过时,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玉门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2018年10月27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大院举行“铁人”王进喜雕像揭幕仪式。2019年6月,反映新中国石油工业创业史、颂扬石油人伟大担当与奉献精神的电视剧《共和国血脉》在央视一套热播,体现了新时代对“铁人”精神的呼唤与传承。在玉门建设铁人干部学院,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符合新时代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学院建设现状

为深入挖掘“石油摇篮”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铁人”精神的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酒泉市委依托玉门老市区和玉门油田丰富的工业遗迹、红色资源,对玉门油田石油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等闲置资产进行维修改造,于2018年10月8日成立铁人干部学院。学院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会议精神,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提升的思路,成立铁人干部学院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办学、高水平运行,同步推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通过健全提升学院组织机构、充实教学管理人员、强化基础设施、优化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

学院发展定位准确。办学宗旨是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与教育。办学定位是面向全国、丝路特色、甘肃品牌、红色学府。办学目标是打造锤炼党性的政治学院、“铁人”精神的弘扬学院、丝路文化的传承学院、新发展理念的知行学院。

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围绕“铁人”精神和河西走廊地理历史文化两大主题,着力打造学院品牌特色课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铁人”精神、河西走廊地理历史文化研讨等4个专题60多堂精品课程。在建好铁人故居纪念馆、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693人防工程等参观教学点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先后打造了全国劳模顾天祥的女儿亲身讲述父亲的故事、敦煌莫高里工匠村“村长”讲述工匠精神、603岗的坚守、石油河谷寻找初心、魔山“我为祖国找石油”等现场教学课,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性。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建设开放型师资队伍的原则,从省委党校及省内外高校聘请符合学院建设定位和教学要求的专家教授授课。邀请樊锦诗、王旭东、赵磊、夏国忠等20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特聘专家,其他师资力量以市、县委党校教师为主,可满足各类主体班次的培训需要。

文化建设氛围浓厚。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围绕“铁人”精神、丝路文化等主题,对学院外观形象、标识标语、内外墙装饰、景观雕塑、学员公寓等进行系统设计,力争把学院建成酒泉要素大集结、“铁人”精神大体现的专业化党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红色学府特色和丝路文化氛围。同时,学院设有阅览室、书吧、健身房、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丰富学员业余文化生活。

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将教育培训与推介宣传酒泉及河西走廊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探寻干部培训与文化旅游资源之间的契合点,初步形成了“追寻‘铁人’之路,传承‘铁人’精神”“探秘丝绸之路,迈出发展新步伐——莫高窟、玉门关、嘉峪关、阳关”“圆梦航天之路,彰显自强不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河西走廊沙漠化治理的实践与探索——践行古浪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精神、建设金塔胡杨林”和四〇四核工业基地等教学体验点,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培训资源。

对外影响持续扩大。秉持政治建院、特色兴院、统筹办院的办学理念,积极同省内外教育机构和社团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学院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确定为大学生研学基地。先后被省直相关部门命名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全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全省团干部培训基地、全省妇联干部培训基地,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团中央、中石油集团总公司也确定学院为行业系统干部培训基地。编印《丝路行、铁人魂——发展中的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培训手册,开发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推介学院,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学院先后投资6100万元,维修改造教室、宿舍等基础设施,建成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学员公寓、学院礼堂、693人防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学院环境优美、后勤保障和服务功能齐全,有多功能教学楼1栋,50人的教室4间、80人的2间、200人的1间,研讨室8间,学员公寓122套,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学习培训。2020年启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学院总占地面积将达150亩,具备同时开设10个班800人培训、600人住宿的能力。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程,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力争将学院建成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