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评论家吴野逝世 遗体捐献 不办丧事

据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今天凌晨3点50分,著名文学评论家、前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吴野在家中病逝,享年90岁。

吴野夫人:他生前签下遗体捐赠协议

吴野的夫人官琼芳告诉记者,先生自去年突发脑梗之后,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今年正月初三吴野忽然在家中昏倒,紧急送到省医院后检查发现,脑梗又有加重,且出现贫血。

“因为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就没有选择住院,他女儿也是医生,就回家服药调养。”官琼芳说,“但是毕竟90岁的人了,器官渐渐衰竭……”昨天傍晚,老先生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状况,家人们赶来探视,在商议后决定,不再送医院抢救,免得徒增临终痛苦。

今日凌晨,吴野在家中安然去世。“我们多年前早已签好字,身后将遗体捐赠给红十字会。所以第一时间也联系了那边,他们就将遗体运走了。”官琼芳告诉记者,因此他们将不设灵堂,也不办丧事。

吴野原名吴衍钦,四川成都人,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和文艺评论,曾任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文学欣赏漫谈》《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人物描写手册》(合作)、《战火中的文学沉思》等,主编《美学新潮》《抗战文艺研究》等,发表数百篇评论、散文、杂文等。

同事朋友回忆:生前淡泊名利,不要表彰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对记者说,她和所里的同事都十分尊敬这位老所长。“老先生做事情非常通达开明,是四川知名的文艺评论家,生前的文字让人佩服,身后的遗愿也让人觉得不像是一位九旬老者的普通想法,太豁达了。”

著名戏剧理论家、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全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吴野老师作为四川当代文艺评论的领军人物,非常注重对年轻一代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他在四川省当代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方面,是很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艺思想非常开放,生活中也是一位十分包容、宽厚的长者,对我们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廖全京说,上世纪80年代末,吴野与比自己小40岁的妻子结婚,曾是当时文学界轰动一时的新闻。“他的妻子文化程度不高,吴老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夫妻俩这么多年,感情一直很好。”

得悉吴老仙逝后,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写下悼文,回忆吴野生前几度拒绝省评协给他举办学术研讨会的提议。“他跟我急了,说了好几次,坚决不同意给他举办任何形式的活动,他对我说:我人都老了,对这些已不感任何兴趣。你们年轻些,多做点其他有意思的事……这事给我极大教育,人啊洒脱些,才不为名利所累。”2018年四川省文联拟对德高望重的文艺工作者表彰,吴野也在名单内,因为他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可是吴野听说这件事,坚决不愿意。

学生回忆:吴野为四川文坛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众多四川作家的老朋友

四川省社科院退休研究员王林,曾是吴野的学生,他详细回忆了老师对于四川文坛的影响。

“吴野自1950年参加工作起,就与文艺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他不满20岁,到他75岁封笔止,他的文学批评活动绵延半个多世纪,他的文艺批评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学术论著、 影视、戏曲等方面。”

改革开放后,吴野调到刚成立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带领下,四川省社科院同四川省作协、川大中文系、川师中文系等合作,成立了文学理论研究学会,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如在南充师大召开的文学理论会、李劼人研究会、“三老”(四川作家巴金、李劼人、沙汀)的作品研究会,等等,也不断参与到省市作协、文联的有关作品研究活动中。

王林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学创作显露出疲软的状态,回避社会现实,在形式上下功夫,“玩文学”“为艺术而艺术” 一度盛行。文学批评也有规避当代、重回古代和现代的倾向。针对这股潮流,吴野大声疾呼:“前些年那种从人民生活深处生长出来的艺术花朵,那种使得人心头发烫、热血沸腾,或者迫使人面对着现实和历史陷入沉思的沉甸甸的作品,都到哪里去了?文学为什么像得了贫血症似的苍白、疲软乏力呢?”面对这种症状,他从“文学与时代生活的关系”上寻找根源。

王林还回忆,吴野的文学批评涉及的四川省作家很广,老一代的郭沫若、巴金、沙汀、艾芜、李劼人、马识途、 高缨、克非、王火曾是他研究的对象,后来的周克勤、李一清、贺亨雍、杨牧、伍松乔、龙懋勤、傅恒、马平、裘山山、柳建伟、吴因易、刘晓双、莫然、母碧芳等都是他扶持提携的对象,“新新作家”鄱然、骆平等也在他的视野之内。其中,艾芜是他花了大力气研究的作家。在《论艾芜的艺术个性》一文中,吴野着重分析了艾芜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对于社会现实的独特表达。而四川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勤、王火、柳建伟曾得到他的重点关注。王火的《战争与人》长篇系列作品,是吴野从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发表伊始就跟进评论,吴野与王火这些作家也都很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