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5000亿再造新海尔?!这是青岛的新计划

很难说是青岛成就了如今的海尔,还是海尔成就了现在的青岛。但在青岛与海尔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的共同成长。

3月5日上午,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主题座谈会。会上,相关领导研究了《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发展规划。

在座谈会上,王清宪明确提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将青岛打造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这场市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实质上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已经拥有“五朵金花”的青岛,渴望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全新的“五朵金花”。

青岛上市企业观察第170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青岛市委书记主持

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座谈会提了啥?

2020年3月5日上午,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在海尔集团召开,研究《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王清宪强调海尔作为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标志性企业,是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走市场化国际化道路的典范,开创了“人单合一”这一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典范模式,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官网

同时王清宪也表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发挥好海尔平台作用,整合全球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而善于运用平台思维,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至关重要。

在王清宪的讲话中,“平台”一词被多次提及。对青岛和海尔的发展历程来说,平台一直都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

自2019年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目标后,平台思维就在各场合被多次提及。对于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青岛来说,平台思维正是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双招双引”的必备理念。

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官网

再将话题焦点转回海尔,作为连续11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跨国家电巨头,“海尔”这一品牌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围绕其打造的整条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对于在其产业链上极具影响力的海尔来说,建立平台实质上相当于建立了多边多向的连接渠道,有助于形成上下游之间、产业链、价值链的多方聚合。

实际上在海尔集团旗下,当前就已经拥有海尔智家、卡奥斯、海纳云、盈康一生和海创汇等五大平台。

从海尔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出发,借助五大平台不仅可以对内孵化创新个体,扶植创客,对外也会强化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的理念,并为其配套服务的企业带来红利。

要想实现“4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目标,对于深拓物联网领域的海尔,显然更需要这五大平台协同发挥作用。

呼唤更多“海尔”出现的青岛

面对目标,决心有时比行动还重要。

在3月5日举行的座谈会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青岛作为公认的制造业大市,传统的“五朵金花”为这座城市的过去带来荣光,然而现在已经来到互联网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才是大势所趋。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发迹于电商、新零售业态,逐渐成熟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的经济业态,正在对商业、产业等区域经济重要领域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

2015年,拥有阿里巴巴的杭州跻身GDP万亿俱乐部;一年以后,拥有海尔的青岛与拥有苏宁的南京同步入选GDP万亿俱乐部。

2019年,作为国际上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和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杭州GDP已经突破1.5万亿元大关。而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中,杭州以83分的成绩排名总榜第一。

作为电商零售行业的中心城市,杭州以阿里巴巴总部为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从产业到生活,数字经济正在全面改造这座城市。

目前,青岛也已经意识到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

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就是最大的特色。

作为物联网行业的引领者,海尔无疑将在青岛向数字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由此,王清宪也在座谈会上表示要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以海尔为代表的物联网企业,为青岛带来的不仅是一条互联网创业之路,也是走在云端的城市建设之路。

此外,王清宪也在座谈会上强调,市委市政府将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青岛拓展应用场景和深度,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重生”,吸纳全球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

诚然,海尔将为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注入强劲动力,但一枝独放不是春,青岛渴望更多的企业帮助城市向数字经济转型。

面临全新挑战的青岛,是时候涌现出全新的“五朵金花”,与海尔集团一起,带领这座城市继续前行。

让智能制造成为青岛的城市气质

当前青岛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城市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从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与青岛类似,广东东莞也曾因为2500平方公里的城市里密布着五六万家加工制造企业,而被称为“世界工厂”。但从2014年起,东莞的一部分传统产业开始产业转移,迁出东莞。

而现在全球每卖出5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从“代工厂”到“创新城”,东莞已经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转身。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以华为、散列中子源为代表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东莞。

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而像东莞这样主动将智能技术烙入城市发展基因,或许可以为青岛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型提供范本。

众所周知,海尔是“青岛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再造一个新海尔”的战略规划中,海尔又将如何擦亮“青岛智造”的新名片?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将海尔在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总结为“引路者”和“赋能者”。

对于当前的青岛来说,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型是一件既容易但又有些困难的事情。所谓简单,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物联网的重要性,并公开表态要吸纳全球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凝聚全球力量,共同把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所谓困难,便在于青岛当前除海尔外,并没有一家叫得出口的物联网企业。因此,青岛还需要有更多的平台型企业出现,为新经济时代下的突围提供合力。

推动一项改革,从来都是需要革新自我的勇气和力量,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最好的准备,才能走更长远的发展之路。对于打算再造一个“新海尔”的青岛来说,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渴望,更是深化城市气质的迫切需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